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五)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五)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6.74K 次

《气穴论》气穴总数统计表及说明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八篇:气穴论(五)

“三百六十五穴”相关说明:

说明1、《内经注评》注:“扣除重复计算的30个,实为363个。”

说明2、《类经》七卷七注:“自脏腧五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若连前移附针刺类原文所列之天突、十椎、胃脘、关元四穴,则总计三百六十九穴。内除天突、关元及头上二十五穴,俱系重复外,实只三百四十二穴。盖去古既远,相传多失,必欲考其详数不能也。”

说明3、《素问悬解.气穴论》注:“凡此三百六十五穴,皆针之所游行也。(旧本: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即热俞五十九内之穴,系《水热穴论》文,误衍于此。今删之,止得三百三十九穴。意者,大禁二十五,是五脏禁刺之穴各五,五五二十五穴,非但五里一穴也。”

说明4、《内经校释》按:“本节自脏俞五十穴,至在天府下五寸,言‘三百六十五穴’,注家对此注释考订甚多,然其数则多少不一。今经查核,据其穴名与数相加,其数与‘三百六十五’相符,但其中多重复,如头上五行,行五,在热俞五十九穴;腑俞中的三里、委中、太冲、复溜、阴谷,亦与热俞、水俞重复;膺俞中的云门、中府、亦在热俞中。据此则当减三十九穴,计实有三百二十六穴,其中单穴十穴,双穴一百五十五,左右三百一十六穴。若再与前所列天突、十椎、胃脘、关元等去其重复者相加,其数为三百二十八,其穴名数实为一百七十三,而与三百六十五之数难符,所以张介宾说:‘去古既远,相传多失,欲考其详数不能也’”

说明5、本篇自脏俞以下总数为383穴;若依张景岳扣除大禁25穴之重复,仅余358穴;若加上《太素》卷第十一《气穴》多出之“肩髃”、“肓腧”等穴,其数存疑,待考。

LS51—《背腧第五十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1—D0101→Q0112‖→‖SW58—Q0342‖迁移说明:

1、 《背腧》专论五脏腧穴,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当迁出;

2、 《灵枢悬解》置于卷四二十九《背腧》,独立成篇;

3、 《太素》置于卷第十一《气穴》,接于《素问.气穴论》之后,从之;

4、五脏背俞部份之迁入,作为脏俞、大椎背俞句下未尽之意的相关解论,使《气穴论》得以完整,与《气穴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

Q01011胸:

1、《内经校释》注:“日刻本、马注本、张注本、《类经》七卷第十一、《要旨》卷二下第六十七并作‘背’。《太素》卷十一气穴篇作‘胸’,《太素》杨注云:‘杼骨,一名大杼,在于五脏六腑输上,故是胸之膻中气之大输者也。’明清注家改‘胸’为‘背’,误。”

2、《灵枢悬解》卷四二十九《背腧》作“胸”,并注:“背者,胸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语),故胸中大俞,在背上杼骨之端,足太阳之大杼穴也。”

3、从《太素》、《灵枢悬解》、人卫影印《灵枢.背腧》均作“胸”,从杨上善、黄元御之注。

Q01011杼骨:

1、《灵枢悬解》卷四《背腧》注:“背者,胸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语),故胸中大俞在背上杼骨之端,足太阳之大杼穴也。”

2、《类经》七卷十一《五脏背腧》注:“大腧,大杼穴也,在项后第一椎两旁,故云杼骨之端。”

Q0102椎:

1、 人卫影印《灵枢.背腧》、《类经》七卷十一《五脏背腧》均作“焦”,张景岳注:“焦即椎之义,指脊骨之节间也。古谓之焦……后世作椎。”

2、 《内经校释》作“椎”,并注:“原作‘焦’,据《太素》卷十一气穴、《甲乙》卷三第八、《素问》血气形志篇王注引《灵枢》及《中诰》文改,下文所有‘椎’字俱同。”

3、 《灵枢悬解》卷四作“椎”,并校:“脊骨一节为一椎,俗本皆作焦,非。”

4、 《太素》卷第十一《气穴》作“椎”,并注:“输,送致也。此五脏输侠脊即椎间相去远近,皆与《明堂》同法也。”从之。

Q0102间:左右也。

Q0108三寸:

1、《内经注评》注:“寸,为同身寸。”

2、据《中国历代度量衡单位量值表》可知:一寸(秦制)=2.32厘米(国际),三寸即6.96厘米。此基于岐伯《脉度》、《经水》“八尺之士”而言。

Q0108则:据《说文》:“则,等画物也”、《尔雅》:“则,法也,则,常也。”可知:则,即法则,指按照法则,即《血气形志》SW24-C0103所言之度。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