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四)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3.06W 次

‖LS59—D0801→B1501‖→‖LS38—Q0901‖→‖SW53‖LS59—D0801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三篇:刺志论(四)

黄帝请教伯高说:人体之肥瘦、身形之大小、体质之寒温,有年纪老、壮、少、小之不同,怎么区别?

B0801伯高对曰: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伯高回答:人之年纪,五十岁以上,为老;三十岁以上,为壮;十八岁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

D0901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

黄帝问:如何衡量人之肥瘦?

B0901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

伯高说:人有肥人,有膏人,有肉人。

D1001黄帝曰:别此,奈何?

黄帝问:区别肥人、膏人、肉人,怎么衡量?

B1001伯高曰:【月囷】肉坚、【皮满】者,肥;【月囷】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伯高说:【月囷】肉结实、皮肤充满者,肥人;【月囷】肉不结实、皮肤松缓者,膏人;皮肉相连紧实者,肉人。

D1101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

黄帝问:体质之寒温,如何观察?

B1101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伯高说:膏人中,其肌肉柔润而纹理粗糙者,体质寒;纹理致密者,体质热。脂人中,其肌肉结实,纹理致密者,体质热;纹理粗糙者,体质寒。

D1201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

黄帝问:身形之肥瘦、大小,怎么观察?

B1201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伯高说:膏人,多肥气而皮肤下垂、弛缓,所以形态大腹便便、下垂肥肉。肉人,身体笨拙、体形宽大。脂人,身体紧实、体形小巧。

D1301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

黄帝问:三形人之气血多少,怎样?

B1301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

伯高说:膏人,多肥气,多肥气者,体质热;体质热者,耐寒;肉人,多血,就体形饱满;体形饱满,就是正常;脂人,其血液澄清,脉气平滑、血少,所以体形不能大。这就是三形人与众人之区别。

D1401黄帝曰:众人,奈何?

黄帝问:众人,特征如何?

B1401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

伯高说: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互增加;血与气,不能相互重叠,所以其体形不小不大,各与自身相称,定义为众人。

D1501黄帝曰:善!治之奈何?

黄帝说:说得好!怎么治疗?

B1501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伯高说:必先区别三种体形、血液之多少,脉气之清浊,而后调理它,治疗勿要脱离常规。这就是膏人大腹便便、下垂肥肉;肉人,全身上下形体宽大;脂人,脂肪虽多,体形不能大。

‖LS06—D0901→B1303‖→‖LS59—B1501‖→‖SW53‖LS06—D0901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

黄帝问:我听说,刺法有三变,什么叫三变?

B0901伯高答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

伯高回答:有刺营气的,有刺卫气的,有刺寒气、痹气滞留于经脉的。

D1001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

黄帝问:刺三变,怎么刺?

B1001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伯高回答:刺营气,宜出恶血;刺卫气,宜出水气;刺寒气、痹气,宜内入热气。

D1101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

黄帝问:营气、卫气、寒痹二气致病时,病态怎样?

B1101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

伯高回答:营气致病时:发寒热、少气,血液上下流动;卫气致病时:气痛时来时去,气郁不畅、奔冲鸣传,风寒二气客居肠胃之内;寒痹二气致病时:邪气滞留而不离去,时而发痛,且皮肤麻木不仁。

D1201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

黄帝问:刺寒痹,宜内入热气,怎么办?

B1201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伯高回答:刺布衣庶民,用燔针劫刺法;刺王公大人,用药物温熨法。

D1301黄帝曰:药熨,奈何?

黄帝问:药物温熨,怎么办?

B1301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口父】、咀,渍酒中。

伯高回答:用醇酒二十升(4.0升),蜀椒一斤(250克),干姜一斤(250克),桂心一斤(250克),全部四种都要咬碎、咀嚼,浸渍在醇酒内。

B1302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煴】中,盖、封、涂,勿使泄。

用棉絮一斤(250克),细白布四丈(9.2米),集中浸入酒内,置酒罐于马粪火上煴煨内部,加盖、密封、敷涂,勿要使其泄漏。

B1303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

五天五夜后,取出白布、棉絮,曝晒至干,晒干后反复浸渍,用于吸尽余汁。每次浸渍必须一天一夜,才能取出晒干。晒干后,混合渣滓和棉絮,反复涂布,制成夹心布巾,长六七尺(1.4─1.6米),制成六七条夹心布巾。就用生桑柴炭烤热布巾,用于温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量到达病位,冷却后反复烤热布巾用于温熨病位,三十遍即止。汗出后,用布巾擦拭身体,也是三十遍即止。起身步行内室,勿要出现风。每次刺后必须温熨,如此就能病愈了。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法。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