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简历 > 职场指南 > 精英人物 > 王小耘:人生如驾车

王小耘:人生如驾车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3W 次
王小耘:人生如驾车
上海,凌晨两点,外滩的灯火早已经熄灭,黄浦江显得格外宁静,一辆白色的别克车飞速驶出延安东路隧道,开上宽阔的世纪大道,虽然车速很快,但车主对自己驾驭汽车的能力非常自信,他的手牢牢地把握住方向盘,目光坚定。

汽车已经发动

王小耘是一个理性的冒险家,他说:“在我看来,人生有时犹如驾车,关键问题是你要有正确的方向和优秀的驾驶技术。我选择从美国回来,开创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也印证了相同的道理。”

王小耘他们是从国外回来创办涉外律师事务所最早的一批人,当年还没有中国人开办的涉外律师事务所,而他们发现了这个空白。历经9年的时间,小耘律师事务所由一个不知名的“留学生所”成长为由上海律师协会评定的2001年上海律师事务所综合排名第一,并且进入了全球Legal500排名的知名律师事务所。现在该所有70名员工,其中“海归”律师近20名,接近1/3。

1992年,31岁的王小耘从美国回来之后,先是选择了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顾问。一年半以后,便毅然踏上了创业之路。

因为是白手起家,一切都更加艰难。创业之苦,不在于身体上的辛苦,而是心路历程上的艰苦。但是,创业,就像春天一样,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它一定要来的,由不得你回避了。

首先碰到的是融资问题。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只有请亲戚、朋友帮忙。为了律师事务所的开张,王小耘东奔西走,打下许多欠条,凑了四五十万元。但为了事务所的品牌,客户的定位又是外商投资机构,所以他们在外滩边上最好的一座写字楼的十楼租了一个单元。因为没有知名度,开始几乎没有客户,但每天都有成本支出,王小耘的心里非常着急。

王小耘留美的时候曾经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做过一些大公司的案子。当通用汽车在中国上海寻找律师事务所合作时,王小耘他们以自己在美国的优良记录和对中国法律环境的熟悉,击败了其他中国本土的律师事务所和一些外国的律师事务所,接下了这一笔Case。这个良好的开端给他们增添了无比的信心与勇气。

1994年的夏天,酷热。因为时差的关系,美国人的上班时间正是中国的夜晚,王小耘他们白天要拜访客户,夜晚还要与一些美国公司总部的律师一起工作,国外的意见传真过来马上要处理。写字楼的空调晚上10点钟就停了,但是十楼的战斗还没有停止。

屋内的温度高达37℃,几个年轻人光着膀子在电脑面前埋头苦干,汗水滴在了键盘上,传真机不时哗啦哗啦吐出一堆纸来。在这样一个酷热的夏天,他们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他们知道,只有勤奋才能生存和发展。

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很多又没有先例可循,这即意味着机遇,又意味着压力。但王小耘他们有自己的信念“汽车已经发动了,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这一单通用汽车的案子十分成功,为小耘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王小耘在开了三年奔驰后又选择了别克的原因。

他们的客户越来越多的是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帮他们去应对外国的法律问题,在反倾销和与外商的纷争上为中国的企业据理力争。

驶入快车道

1994年之后,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不论是跨国公司进来,还是中国公司走出去,都面临着法律问题。中国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不断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和对旧法规的修改。律师队伍的发展也是空前的。

王小耘颇有些激动地说:“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时代赋予了我们机遇,回国让我开创了崭新的律师事业。现在我的一些留在国外的朋友都希望能够到上海来加盟我们的律师事务所,前一段时间我们还聘请了一名美国和一名日本的律师专门负责与美日法律有关的业务。”

事实证明,他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小耘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快驶入了快车道。小耘所的规模不断扩大,除总部设在上海外,如今在北京、深圳、纽约都设有分所。他们的客户不再仅仅是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公司,接的案子也不再是仅仅帮助外国人解决法律问题,他们的客户越来越多的是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帮他们去应对外国的法律问题,在反倾销和与外商的纷争上为中国的企业据理力争。

王小耘说:“我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能够为中国人说话,特别是能够在像反倾销这样的案子中获胜,心里是非常满足的。现在我们在帮上海市政府作环球影城这个项目,以后这个主题公园建成了,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在国外作律师无法实现的。”

他们具有本土的优势,又有了解国外法律的“海归”律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竞争。

在抢道中飞驰

90年代初,王小耘在攻读完王铁崖老先生的国际法硕士学位后,作为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第一期最优秀的学员,由最高法院公派到加拿大和美国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众多的国际会议和研究项目,并曾在三家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学习和工作。

有很多归国的法律留学生选择了在外国人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因为可以拿到不薄的薪水,工作的环境也不错。但是王小耘觉得在外国人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作为中国人会有底气不足的感觉。

他说:“我的民族感情比较重。当时我就想既然我没有留在美国为外国人工作,为什么回国来我还是要为他们打工呢?他们接的案子,我们也能接,而且我们具有了解东西方法律的优势,所以决定自己创业。”

小耘所现在是很成功的,他们具有本土的优势,又有了解国外法律的“海归”律师,以及新加盟的一些海外法律专家。但是他们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国外的律师事务所在规模、专业水平和人员分工等方面有着国内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世达律师事务所、英国的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他们的年收入都超过十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全球资源共享。虽然现在这些外资所在中国开展业务还有一些障碍,但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大,他们也加快了在中国的部署。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外国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处已有100多家。

王小耘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运用我们的本土优势和海外背景,才能直面竞争。中国这个舞台提供了如此多的机遇,我们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地方创业,这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能力,是我们成长的最佳土壤。”

现在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创业的起步条件也更好了。王小耘说:“不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加盟国内的公司,‘海归族’都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机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果有了清楚的方向,那就不要犹豫,回来吧,投身到这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