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学习心得专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49W 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富强即国富民强,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文明指的是需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诚信即诚实守信,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干,辅之以道家价值观和佛家价值观,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两汉以后,儒家的价值观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不同方面的人,容纳不同意见,这样才能承担重任。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认为作为一个人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有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的一面,有助于社会稳定。但也有保守、落后消极一面,如倡导安贫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北漂颜回赞不绝口。“君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特别是忽视人的本能,宋代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德治,也讲法治,但德主刑辅,主张用道德教化作为训导臣民的主要手段,刑法作为补充以及辅助,因此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在本质上是为人治服务的。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就是法律至上。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儒家“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超越。

儒家强调民为邦本,孟子还提出,“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这里的民是等级制的产物,我国历史上人是分等级的,基本上分为良民与贱民,元代还将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排第九,故称臭老九。贱民是不能称为民的,如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五类分子就属于贱民,不属于人民群众。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的执政理念,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背景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疑,平等的价值取向上是对儒家“民为邦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

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体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其显著的历史局限性。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及人的自身文明素质提升等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满足或正视个体正当、合法的利益是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有效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传统儒家“重农抑商”和“重本抑末”的思维定势。市场经济是功利性经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不排斥合理的自利动机,而且还有促成合理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功能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否则就难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总之,市场经济肯定和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并且鼓励个人通过符合道德的、法律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因此,在道德价值层面提倡“义利兼顾”、“见利思义”,突破儒家传统“重义轻利”和“存理灭欲”的价值观。可见,无论在经济价值取向上,还是在道德价值层面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观,是对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时代超越。

从儒家的“大同社会”,到康有为的“太平盛世”,再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和谐社会是中国儒家先哲不懈奋斗的目标。其中,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主要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亲其所非亲”,“子其所非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及“盗窃乱贼而不作”等基本特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和谐,不仅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者都强调和谐,但要求不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在和谐社会层面是对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批判继承与本质超越。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了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经过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三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四是集中体现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深刻、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五是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广泛深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二是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面对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一穷二白,我们党把走向繁荣富强作为国家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上,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三是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国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优良社会风气。四是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006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与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比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表现逻辑上的层次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主要价值观主体的价值追求。二是内容上的包容性。三个倡导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不排斥个人价值,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了人类共有的基本价值准则。三是表述上的大众性。用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的24个字凝练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是概括上的抽象性。所谓价值,指客体本身的效用和对主体的意义,因此提炼不能具体,而要高度抽象。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发展了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区别。西方的价值观主要有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制、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50年前,马丁·路德·金发表了题为《我有一个梦》演说。他说:“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所谓美国梦,简单地说,就是中产阶级之梦,也即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于是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2012年9月4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激情演讲,为丈夫竞选助阵。这次演讲讲述的是美国之梦,因此感动了全世界。美国之梦最核心的就是机会公平,个人的成功不是靠关系与背景,而是靠个人后天的努力。奥巴马,一个黑人,非洲移民的后代,社会底层人士,能当选美国总统并能连任,书写的就是美国梦:奋斗,坚持,直到梦想成真。正如米歇尔演讲中介绍的那样,奥巴马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他的母亲依靠努力工作来维持家庭生活,一家只能勉强度日。他们就是心怀着最根本的美国希望,即是说,哪怕你出身贫寒,只要你努力工作,做好本职,那么你就能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2011年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到了美国梦:我一直坚持不论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梦想就会实现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让我今天晚上可以站在各位面前,让斯克兰顿普通工人家庭的少年(副总统拜登)和曾经在辛辛那提擦地板的少年(众议院议长博纳)站在我的身后。家国天下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孟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梦和美国梦有区别,中国梦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这种价值观从积极方面讲,它有发展生产、尊重首创精神、竞争进取的一面。从消极方面讲,它可能引发人欲横流、个人至上、秩序混乱;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家国天下情怀的特征,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一是国家意志与个人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要有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党目标的指导思想、理想指南,以引领全社会的团结奋斗。但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点,只有让个人得以安身立命,才能安邦定国。“三个倡导”既彰显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愿景相统一。近期马航失踪牵动了我国政府的心,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再过问,我国军方出动军舰、飞机搜寻,外交部一直向马方提出交涉,因为上面有150多位中国公民。3月28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归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共有437具。安置好阵亡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我国政府对失联马航的关注,体现的是对个体生命的敬重,有利于凝聚军心民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实践。让我想到美国人护照上的一句令人回肠荡气的提示:不管你到哪里,美利坚都是你坚强的后盾。以色列曾经用1000多名巴勒斯坦战俘换回自己一名战士,这样的国家你不爱它也难。这是六十多年来以色列在20多个拥有上十亿人口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中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二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的核心价值观,其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只是针对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倡导的是代表大众利益、面向全民的普遍的价值取向,具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多数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如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要求,不是“奉献”,而是“敬业”、“诚信”、“友善”等底线伦理。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先进性为引导、广泛性为基础,体现了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理解。

关于这个问题,我今年春节期间与我女儿有过一场争论。我女儿在长沙市广工作,由她参与编导的节目《私人定制》已连续在北京卫视播放。她很勤奋、很加强,思想也很深刻。做的情感类节目,她攻下过许多牛皮糖一样当事人。记得她曾经挽救过失恋青年。青年姓廖,益阳人,25岁。他的身世独特,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0多岁,3岁时母亲去世。他的行为极端。三年以前他谈了个女朋友,最近女朋友移情别恋,向他提出分手,他不同意,找到电视台,要求电视台帮忙做女朋友的工作。女儿随同他去见他的女友,女友已经与别人在一起。为了挽回这段感情,他突然从身上掏出一把利刃,进行自残,割手腕、刺头部。他的性格冷酷。对于可怜巴巴的老父,他表现得很绝情,言语怪诞。为了挽救这名青年,女儿连续进行5场采访报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名青年发生了转变。女儿比当事人少三岁,但她这样语重深长地劝告当事人:“一个哲人说过,一个人要成熟,至少要经历三次失恋。你还是是个孩子啊。”要知道,女儿还没有恋爱经历。坐在电视机前,我听得一惊一乍的。《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父子亲情互动节目一度达到收视率达5.22,市场份额突破20%。今年她回家过春节,要我陪她看这个节目,并问我对这个节目的感受。我认为这个节目内容很平淡,是快餐文化,不值得一看。她告诉我,这个节目重亲情,反映了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特征。现在是竞争时代,体制以外的人生存压力很大,不如公务员那么清闲自在,对于文化娱乐,什么内涵并不重要,他们追求的就是放松。这就是《爸爸去哪儿》收视率高的根本原因。她同时批评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远离现实生活,远离人们思想实际,整天忧国忧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天下,体现先进性,当然我的工作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接地气,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三是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理论特色。例如,提出了针对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目标,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和谐”、“善政”、“信义”、“仁爱”等精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这充分显示了“三个倡导”对自己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民族传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豪。同时,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其核心价值观是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此次提出的核心价值观,以自信的气度明确了如“民主、自由、平等”等非西方独有、属人类共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基本价值准则,并且用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去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理念,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发出了价值观的应有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由先进核心价值引领的中华文明的新境界、新形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