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引文中的句末点号的处理

引文中的句末点号的处理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3.06W 次

引文中的句末点号的处理

引文中的句末点号的处理

至仁

引言

拙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举隅》两部分发布之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许多文友在点赞之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还有一些文友陆续发来纸条与我讨论标点符号的相关问题。日前,好友秋雪之爱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诸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文作为引文,句末点号该如何处理?我当晚就通过邮件给她交上答卷。尔后,我把答案稍作扩充遂成此文。欢迎讨论和指正!

在博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举隅(二)》中,我已把引号错用的典型例子分析过了,不再重复。这里主要回答一个问题:在作为引文时,原文的标点符号(主要是句末点号)该如何处理?

无论引用诗文的一句还是几句,引用的末句的标点符号是否保留在引号内,一要看引文是否完整,二要看引文前后(尤其是后面)是否还有其他成分,即引文是否独立成句。

一、引文非独立成句(引文是目前句子的一部分)

(一)引文处于句子非停顿处

例1-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引文后面跟着别的句子成分,“昼夜”后的句号不保留。)

例1-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大意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那姗姗来迟的春光,玉门关一带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要是保留“玉门关”后的句号,后面的成分便无所归属,句不成句了。然而,倘若引文末尾是“?”或“!”的,另当别论。后文谈及。)

例1-3:

他以“条件还不成熟,准备还不充分”为由,拒绝了我的提议。(引文前后均有其他句子成分。)

例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表明了文采的重要性。(《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例1-5:

你这样“明日复明日”地拖延,究竟要拖到猴年马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假如连原文的逗号也引用,整个句子将拖泥带水,使人对句子该在何处停顿无所适从。)

(二)引文处于停顿处(包括句末)

例2-1:

光阴如同流水,一刻也不停歇,正如孔子在河岸上所感叹的“逝者如斯夫”。(句号不是原文所有,而是目前这个句子所有。)

例2-2:

王之涣的《凉州词》最出彩之句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引号外的句号对于整个句子来说是必需的,假如还保留引文中“玉门关”后的句号,就会产生点号的重复,那是完全不必要的。)

例2-3:

在施工中要始终坚持“把质量当生命”。(“把时间当金钱,把质量当生命。”这是建设者们的口号和行为准则。引文句末点号的处理同上例。)

例2-4:

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并使之“藏之名山”,司马迁忍受了人间罕见的侮辱。(“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句子,引文处于句子中间停顿处,没必要也不可能把原文的逗号保留在引号内。)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是炼字的极高境界。(引文引自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诗晬语》,句末点号的处理同上例。)

二、引文独立成句(完整引用)

例3-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这一名言,是告诫人们:时光不会倒流,应该惜时如金。(完整引用并独立成句,原文所有标点符号均照引用。)

例3-2:

远远地瞭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它仿佛来自天上,又仿佛奔向天外。玉门关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作者感慨万千,自然而然地吟咏出苍凉、慷慨、悲壮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连同点号完整引用,不产生任何歧义。)

例3-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很喜欢刘禹锡这两句诗。(完整引用。)

三、例外(引文带有含感情色彩的句末点号,以及其他情况)

例4-1:

书价上涨令许多读者难以接受,甚至有些人产生了“还买得起书吗?”的疑问。(引文句末为“?”,即使不独立成句也应予保留。)

例4-2:

他听见一声“救人啊!”的叫喊就冲出了出去。(引文句末为“!”,处理同上例。)

还有一种例外,就是不完整引用原文,仅引用前面、中间或末尾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被省略的部分词语、分句或复句要用省略号“……”标示。

例5-1:

我们齐声朗读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例5-2:

从隔壁房间传来抑扬顿挫的吟咏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综上所述,当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或虽不独立成句但带有含感情色彩的句末点号时,句末点号应保留在引号内。除此之外,引号内不用句末点号。当引文位于句子非停顿处,或者引号内已使用句末点号时,引号外不用点号(例1各条);当引文处于句子停顿处(包括句子末尾)且引号内未使用点号时,引号外应使用点号(例2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