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9.36K 次

地理说课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进行教学。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的范文,欢迎阅读!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 章第 节《 》。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2、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3、 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难点:

(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 个课时去处理。)

4、 说课时安排: 课时

二、说教法及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转移的过程,而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故本节课采用激疑导趣——设疑导读——启思乐动——概括升华的四个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实践——感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完成教学。

(2)、具体教学过程

【激疑导趣】(课堂时间: 分钟)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

预期目标: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导入并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设疑导读】

【启思乐动】

请同学们按照课前要求分组入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课前通过学案预习完成一部分,课堂时间: 分钟):有关概念性质等问题

探究二(课堂时间: 分钟)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

设计意图: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在上课后第5分钟到第20分钟之间,这一段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一个教学高潮,以便利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特点,顺利的完成教学重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

探究 (课堂时间: 分钟)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

设计意图:

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难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第二个教学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希望能够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地理知识。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探究

预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整个课堂时间安排:根据各个学校一节课不同的时间长度,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时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的在时间分配上灵活点、机动点。

【概括升华】

学生在我“知识小结”完成后,老师再出示板书以参考。

板书:

教学手段:合作探究

预期目标: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四、说反馈练习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置几道有梯度的常规性练习,如配套作业本;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半开放性题目,布置给学生小组作为课后研究性练习。

五、小结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是。。。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对世界气候和降水的进一步系统性学习,也为进一步探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好了知识准备。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据本节课知识构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与生产的能力。

结合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世界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我将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高,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风景视频,我将以问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不同于身边的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进入新课的讲解。 新课讲解: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的不同并自主讨论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得出: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使世界的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气候的结论。让学生自主思考,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多样性,从而过渡到气候类型的学习。

承接以上结论,我将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并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哪五大类型”,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从整体出发,使学生掌握从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承接以上结论】我将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

首先,我将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找到热带地区主要的四种气候类型,说出其名称,并讨论他们的特征和主要分布区,完成以上图表。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逐渐形成。

新课讲解结束后,我将找学生对本节课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课堂结束后,我将布置一道作业题:“我将给出学生一幅气温和降水量图表,让学生思考这幅图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这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分布区。”达到巩固新课,拓展学习的目的。

评课

王传林老师:

优点:

1.总体上本节课进步比较大。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缺点:

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孙淑芳老师:

优点:

1. 本节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

2.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不足方面:

1.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趣味性。

2.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 教研组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课。

王传林老师: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孙淑芳老师: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议课:

总体上本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模式上说,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另外,从学案设计方面,学案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师生互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反馈及时,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再者,课堂开始时的导入自然,水到渠成,重点突出,适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能启发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另外它也有需提高之处。第一,从整体步骤上来说,总结部分稍显欠缺,仓促,若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做出总结,效果会更好。第二,课堂气氛较沉闷,不活跃,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教法较单一,不能总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另有,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应多样化一些,尽量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有,学案本身像是教案之简写,内容不详细,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自学,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篇三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如“洋流的分类依据”。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