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2.51W 次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讲学九一八事变呢?下面是有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范文篇1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贯彻,从九一八事变和现实的日本做法结合到西安事变情景剧的扮演,将学生从现实拉回到历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学,发挥德育渗透作用。让教学教育是为现实服务。历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中介,即学生能力的提高的前提是原认知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本课的课外思考题的布置上,充分地注重教育的现实性。体现读史明智的思想,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但是,结束本节课还有一点疑惑,如何很好分配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应把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此来内化基础知识,落实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达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从而深化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化认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型和授课内容,灵活把握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调控。这一思维应该贯彻到今后的教学中。

布置 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在班上交流。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范文篇2

本节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将学生从现实拉回到历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学,发挥德育渗透作用。让教学教育是为现实服务。在上课过程中,“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能不能杀蒋介石?为什么?”等有思维力度的问题的提出,对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大有帮助,在讨论探究中学生也能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本节课的不足:没有很好分配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应把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此来内化基础知识,落实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达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从而深化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化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灵活把握自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调控。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范文篇3

20XX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X周年,西安事变75周年,所以本课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它时时刻刻告戒我们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本节课我首先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看书完成课前练习,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两段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视频,讨论我课前设计问题,层层推进达到完成教学效果的目的。最后布置课堂作业检验学习效果。

1、由于本课的教学背负爱国爱党的德育教育任务,但学生并未经历这段历史,因此对历史进行场景渲染起到尤为主要的作用。课前播放视频《松花江上》能使学生一走进课堂便受到感染,带着悲愤之情进入本课的学习。课堂中的历史视频《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兴趣。

2、让学生通过观看《西安事变》视频并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讨论,让学生明白大敌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赶跑侵略者,同时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家风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3、课外探究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增长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另外布置了两道课外作业。1)、历史的真相总是会因为人们的努力和史料的丰富而不断呈现于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一下当年的不抵抗政策命令到底是谁下的?2)、请同学们课后了解一下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如何?这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现实史学界的研究动态而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关注史学动态,联系时事学习历史,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以学以致用。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范文篇4

从接到通知之后开始的备课,到完成教学,整个过程应该说是按部就班来做的,没有刻意的雕刻痕迹,教学过程没有讨论的热闹场面,没有学生的精彩表演,没有华丽的课件,甚至没有学生的课前预习,可能学生压根就不知道有鼓楼区的专家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可能会听历史课,就这样一节课结束了。

之后与专家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按照教科室的要求再回顾本节课,再加上专家的指导,其中有值得继续保持、发扬的地方,当然也有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成功的几点:

1、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有一点: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选择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导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当学生进入那种同情、愤怒的情绪时,提问“是什么原因是东北人民这样的呢?”顺理成章,进入主题,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为学生进入状态奠定基础。

2、两段视频资料的选用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导启发的作用。避免了老师对众多历史史实的用空洞的语言简单讲述的方式来处理的弊端,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九一八事变的那段视频清楚地介绍了柳条湖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内容。看完之后让学生再次复述重点,不仅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识点,而且在之后的启发,更让学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谋以久的侵华战争。第二段视频重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能占领相当于其本土面积3.5倍的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学生很快能回答出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关。所以在恰当的场所选用合适的资料为教学服务是值得好好斟酌的,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应果断舍弃,特别是视频资料要去粗取精,为教学服务。

3、西安事变是本课的重点,就知识点来说,基本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表述、提炼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这点上没有必要花太大精力。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蒋介石的狼狈,介绍捉蒋亭。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式在合适的时候也有其用武之地。

4、本课的难点是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要学生理解其性质首要的前提是对当时中国的国情有清楚的了解,东北沦陷,华北危及,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时刻,就像国歌歌词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理应众志成城抗击外来侵略,但是当时的中国在干嘛呢?“在打内战”,学生很容易回答。再引导学生:那是谁在坚持首先要消灭对方,然后再抗日啊?“是蒋介石”。那么张、杨多次力劝蒋介石抗日,但都被蒋介石否定并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那么非常清楚他们是夺权吗?显然不是,性质是“兵谏”,是爱国的、进步的举动。通过引导解决本课难点。

另外一个难点是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特别是中共和平解决的态度,为什么?这个同样引导来处理,把学生引导到另外一面,如果杀了蒋介石会怎样?学生能分析出结果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便利了日本的侵略。所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不仅复习以前内容,而且也是进行爱党教育的好时机。所以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前后联系,整体把握,合理引导,开阔学生思维。

不足之处:

1、由于当心时间不够的问题,所以在导入中的《松花江上》一歌没有给学生听,导致原先设计的把学生带进课堂,那种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意境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这个对教学效果有一些影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要更准确些,所有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内容要重点学习。

2、在讲到西安事变这一教学难点时,应该安排学生讨论,只有通过学生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主张。

3、板书的设计应该更合理、更科学,以利于回顾、复习。

教师九一八事变教学反思范文篇5

在教学中教师的备课要围绕学生的需要去设置,关注学情,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让整节课发挥最大的有效性。教学几年来,我一直在探讨,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如何让四十五分钟不浪费,特别是这样的学科,更不能占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向课堂要效率,让学生既喜欢上历史,又把一节课的内容把握,做到我学习,我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一直觉得历史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故事性,趣味性很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他们很想学,而不是应灌输观点要他们学,现在结合近代史《难忘九一八》这课我的一点做法,和大家分享:

首先导入新课,用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歌曲选择《松花江上》,哀婉悲愤的曲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也正是本节课需要的情感,在歌声中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这样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把情感投入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这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接下来课堂的学习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再现历史情境,播放九一八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获得感性认识。出示问题: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等问题,学生在感性资料的感触下很快都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不由自主的相互讨论,争抢回答。这节课就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进行了。接下来的西安事变也进行的非常积极,在讨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时,有的同学还长篇大论结合背景,令我折服。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只要点燃了他们的注意点,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给我们的不仅是惊喜,更多的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