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里?大纲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里?大纲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5.64K 次

《少有人走的路》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里?大纲

开头的一句话就让我痴迷: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嘛。这与我二十几年的人生观相悖,却与我二十几年的人生体验相同。于是我的脑子在拒绝,身体却在迎接,产生了一种不可言说的获得真理般的快感。

在此之前,我认为人生是一个正值,幸福必定大于等于0,搞不好能上100。

在此之后,我承认人生是一个负值,幸福的最大值是0。

0不代表不幸福,而是一种静如止水的状态,宁静即是幸福。

接受了这个伟大的真理,就再也不会为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不再哭哭啼啼,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总感叹自己运气不好。

人生就是一个闯关游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关后的短暂空隙,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就像小时候父亲耕完一垄地,坐在地头上抽根烟。然后,下一关,一直到死。

人生这么苦,如何才能勇敢面对呢?

两个字:自律。

那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

四个方面:①推迟满足感②承担责任③尊重事实④保持平衡

这四点看上去都非常简单,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因为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是动物和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做不到这四点的,多多少少都是存在心理缺陷的人。也就是说,99%的人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你是不是经常刷手机到深夜?

你是不是总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写PPT?

你是不是减肥三年还胖了两斤?

没事,别怕,我有病,我骄傲。但最好别传染给孩子。

先看自律第一点:①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痛苦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最大的快乐。

作者说,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其实这种生活方式从小爸妈就教过我们,那就是:先苦后甜。

可是呢,如果当爸妈的做不到自律,教孩子啥大道理都没用。让孩子写作业,他们却去看电视、打牌、刷手机,孩子当然不服气呀。

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源自于童年。当面临痛苦抉择时,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一起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此时他会慢慢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会提醒自己:既然爸妈愿意陪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应该承担责任,面对自己的痛苦。

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否则你看电视刷手机多舒服,干嘛非要陪孩子一起受苦。父母带着爱的自律行为,会让孩子感受到: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的宝贵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自律的根基。

孩子的这种自信必须从幼年培养,成年后补救往往事倍功半。幼年时父母的爱,能让孩子在成年后勇于面对一切挫折苦难,而不致自暴自弃。

所以,要为人父母,先把自己身上的拖延症治好再说吧。

自律第二点:②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

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这是我的问题,还是让我来解决。”

责任感出现问题,会产生两种心理疾病:一种是神经官能症,一种是人格失调症。

这两种病症表现恰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加强责任,人格失调患者不愿承担责任。当与外界发生冲突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患者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口头禅是:“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

人格失调症患者的口头禅是:“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

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几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神经官能症患者当了父母,会把全家人的过失都揽在自己身上,搞得自己很累。

人格失调症患者当了父母,会把自己的过失转嫁给子女。在孩子德行或学业出现问题时,他们不自我检讨,要么骂老师骂学校,要么就怪是别人家的孩子“带坏”的。他们甚至会向孩子表达:“要不是为了你,我早跟你爸(妈)离婚了”,“我这辈子一事无成,都是为你牺牲的”,等等。

孩子无法理解这种指责是多么不合理,就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由此会变成神经官能症患者。

所以,你懂了吧,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可长点心吧。

自律第三点:③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

对现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混乱。了解事实越多,处理问题就越得心应手。这就像做市调,市调做得越细,定位就定得越准。

在这里,作者引入了“人生地图”的概念。

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靠的是自己用亲身体验绘制出的人生地图。我们手持自绘的人生地图,走完人生旅程。所以,地图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需要不停地修订。

可是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地图的修订。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一辈子活在狭隘和偏激中。

大多数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人过中年就自认为人生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毫无瑕疵,对新事物失去了兴趣。

知乎上有个同学总结了社会学三定律,我觉得挺有意思:

1、凡比我早生十年的都是裹足不前的老顽固。

2、与我年龄相差十岁以内的都是社会精英中流砥柱。

3、凡比我小十岁的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

80后、90后们对这些言论应该都很熟吧,哈哈。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直到生命的终结。这需要不断克服巨大的对未知的恐惧,和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但这也只需要做到“诚实”二字。

诚实可以带我们抵达真理。它让我们敢于接受其它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些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相符。不然,我们就只能活在自己的个人幻想中,活在一个单间牢房里。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不许顶嘴,我是你爸(妈),在家里我说了算。”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就这样凑合着过吧,我改不了的。你要跟我吵,我就跟你闹个天翻地覆慨而慷。”

我们不要做这们的人:“我都老成这样了,你为什么还要跟我过不去?我活得不开心,都是因为你不孝顺。”

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我是老大,我说了算,你不服就卷铺盖走人。”

……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但只有超越人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嗯,儒家的老孟师傅讲“成人”,也是这个意思。

自律第四点:④保持平衡

自律,很艰苦,又需要持久战。所以呢,也别把自己逼得太死,要确定弹性的约束机制,适当灵活对待。

推迟满足感,也别忘了适时奖励自己。

承担责任,也别大包大揽。

尊重事实,必要时也可以有所保留。

还是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为自己创造多一点的快乐,不要做苦行僧。

做到了以上四点,我们就可以放弃过去的我,获得新生。

“人生是一场冒险。我们一生要经历千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自我成长——走出童年朦胧混沌的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成长,像死亡一样痛苦。也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诞生。接受它,直面它。然后,我们就可以活到更高的层级。

活得像一个正常人,活出爱。

爱——自律的源动力

作者给爱下的定义,是我此生见过最棒的: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从这个定义来看,大多数的中国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是不爱对方的。哪怕是痴情到坠入情网,也不是爱,而仅仅是一种幻觉。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首先,一个人能爱别人,自己必定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坠入情网的人,模糊了自我与他人的边界,认为只要“我”和“他”合而为一,就能获得幸福。这是一种情感和心灵退化的现象。

所以,假如你儿子或女儿早恋了,一定要及时告诉他(她):所谓爱得撕心裂肺,不过是因为智商低罢了。

其次,付出真爱的人,也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自恋的人之所以找不到男(女)朋友,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为人父母去爱孩子,也是一样的。从孩子一两岁能听懂话开始,就应该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对待,而不是等他长大了再拿他当大人。

记住,爱的对象,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完整思想和灵魂的人。

(什么,你也爱狗?狗奴滚开!)

爱的重要特征之二: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

这个好理解,爱不是你心里喜欢一个人,也不是你嘴上说爱一个人,而是你为那个人恒久付出。一点一滴,一粥一饭。

你爱你的女神,就把自己变成男神,然后驾着七彩的祥云去娶她。(什么,你做不到?那你就滚。)

你爱你的孩子,就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让他受最好的教育。或者,花更多的时间陪陪他,跟他一起长大。别没挣着钱又整天说自己忙,还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孩子最讨厌这种父母了。

爱的重要特征之三:爱他人,先爱自己。

爱是为了让他变得更好,但你自己首先变得更好。要是连自己都不自律,没有持之以恒地去变好,法海你也配说“爱”?

只要你心中有爱,又自律,那不是英雄也是好汉,能不能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并不重要。

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过程。老孟师傅又说了,这叫“天人合一”。到这里,这本书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爱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完善。

王阳明师傅也是这样说的,做个好人,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人难呐。爱的最大风险,就是要不断进入未知领域,不断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我,把陈腐的、过时的认知踩在脚下,及时抛弃狭隘的人生观。就算不能天人合一,起码也能干翻中年危机吧。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