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精选12篇)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精选12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72W 次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_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精选12篇)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2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3

自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三人担任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20_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13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13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神舟12号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13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14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4

我有一个航天梦,别看我是一个小女孩儿,但我依然对宇宙和天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需要太阳的大家庭,和地球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太阳和月亮……

其实,我非常想当一位出色的航天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翱翔,探索其中无穷的真理。在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后,我非常佩服杨利伟叔叔。当航天员必须要有结实的身体,丰富多彩的航天知识,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辛训练,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太空吃东西不方便,就连睡觉也要睡在睡袋里。

想着想着,我便立即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见自己驾驶着飞船,在地球上环游了几圈,发现湛蓝的海水一块一块的,像块拼图。黄色的陆地像烙饼。飞船停在了月球上,我觉得月球没有地吸引力,一跳起来就跳到了空中。月球上的环形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一般。我把随身带着的地球植物种子从袋子中取出来,一把撒在了月球的尘土止,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经过一阵子观察后,月球上种出来的农作物比地球上要高几十万倍。还种上了一些西红柿,有的比一个高尔夫球小,有的比很大很大的南瓜还大。

突然间,我眼前出现一道亮光。我猛地一惊,大声说:“是谁,要命的快给我滚出来!”只见那东西长着一双超大的眼睛,眼里闪着金色的光,脑袋像个萝卜,细小的胳膊长长的腿,样子长得非常奇怪。难道就这是外星人吗?我很惊讶。它们奇怪地问:“你是地球人吗?”我目瞪口呆,难道外星人也会说汉语?我连忙打了一个招呼说:“我们地球人很想见到你们,现在见到了你们,终于可以回去‘交差’了!”我既激动又高兴。我问道:“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外星人很友好地说:“我们是来考察情况的,看看这里适不适合我们生存,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突然一阵刺眼的光闪过,它们消失了。

“醒醒!”我迷迷糊糊听见一点声音,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原来是个梦呀,我想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5

《唐人街探案3》就是其中的一部,之前这部作品就有发布海报,从海报上,我们也都知道,这部作品的阵容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甚至还加入了一些第一部的人,这样的话,感觉剧情是更加的刺激了吧。

除此之外就是近日又有一个人也确定回归了,那就是肖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误杀》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面,肖央就有出色的表现, 之前在唐人街2里面,大家就很看好他的,看到他的回归,想必大家也是期待不已的。

当然大家最好奇的,大概就是神秘的Q到底是谁吧,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是有很多猜测的,很人说是思诺,有人说是唐仁,也有人说就是秦风等等,但是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Q就是这个人。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6

爱是什么?工人们说:“爱,就是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能吃上那并不是很丰盛,但又充满着爱的晚饭。”同学说:“爱,就是家长们对自我的关心和生病时对自我的照顾。”医生说:“爱,就是对那些病人的爱护和拯救他们从病魔手中逃脱。”

这一周,我们就看了一部有关爱的电影——《爱在前方》。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境一向在荡漾,“亲情、爷爷、妈妈……”这些词一向在我心上跌跌撞撞,飘乎不定……

主人公是小衫与他的爷爷——并不是亲爷爷,他们凭着现有的那一丝线索,满怀着期望、迫切的心境,踏上了艰辛的旅程。一路上,各种神情出此刻他们的脸上:激动、紧张、迫切、无奈、难过、悲哀……他们就像是一个百变脸,脸上的表情各式各样。经过了种.种困难,一路奔波的爷孙俩最终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人——小衫的“妈妈”,但最终,爷爷才明白,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这并不是小衫的亲妈妈。在明白事情真正的原因后,爷爷悲伤地带着小衫走了,而这个“妈妈”,也因为愧疚去自首了。

爷爷的爱,如同海水般汹涌,流也流不完;爷爷的爱,如同阳光般温暖,一点一点地透入人心;爷爷的爱,如同巨石般沉重,让人受不住又不愿离开。

这位爷爷,无私而坚强的老人,将用自我那源源不断的爱,都注入了小衫的身上。他无私,就像雷锋一样,热心善良心,倾尽心血帮忙困难的人。他坚强,就像警察叔叔一样,各种困难都难不倒他,还任凭风吹雨打。他执着,如同那杨树般坚韧,毫不弯曲,永远直直地挺着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爱也是无处不在,但那是需要一个善良的人,对一个困难的人所发出的爱,那是需要在亲情、友情中建立的爱,那是人人都乐于助人的爱。

此刻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去帮忙每一个需要帮忙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欢乐!让他们也用爱去浇灌地球!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7

触不可及一部很暖的电影,最近看的几部,唯一让我感动流泪的一部。

因为没有同情,菲利普选中德希斯。他把他当做常人,甚至常常忘了菲利普身体的缺陷,给他抽烟,按摩,开跑车。这是对一个残疾人最好的态度,而不是慈悲的同情。他给了菲利普快乐和自信。人只有有趣无趣之分,菲利普是高雅的有趣,德希斯是低俗的有趣,然而他们却意气相投,把各自的世界分享给彼此。菲利普带德希斯看画,吃饭,听音乐剧,跳伞。没有用自己的高雅去贬低他,而是发掘他的天赋,培养他,以至于这些铺垫成为他以后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菲利普最可贵的尊重。

德希斯,虽然一开始总是让人担忧他的前科,但是最后赢得了一家子所有人的喜爱,他直接,幽默,真诚,接受性强,懂得爱,也是我喜欢的类型。菲利普起居到婚配,及他一家子的大小事,他都尽心参与,最后为了家人,为自己剩下的人生还是离开了菲利普,因为他们的生活本就触不可及的。

菲利普,因为跳伞失去自由,坐上轮椅后却依然享受跳伞。他依旧阅读,欣赏艺术,寻爱。他自由,勇敢,高雅,幽默,信任,轮椅限制了他的身体,却没有限制他的思维,一直在默默改造德希斯。终于等到他塞钱的一幕,那却是德希斯处女座的酬劳。德希斯走后他憔悴了许多,许多病人没了精神支柱都是这样。他不打扰,让他照顾他自己的家庭,因为他们触不可及。

德希斯带着弟弟坐地铁离开菲利普家的时候,一直哭到最后,坐地铁总能戳中我,从此他们触不可及的人生就正式划开了。即使再有接触,密切接触,也不可能有从前的经历。德希斯把笔友请来餐厅,独自离开,正式把菲利普的人生交给他自己,他给他的,不是一次,两次的照看,而是让他的人生在没有他的时候长久的快乐。

对所有人都该保持这种不同情的态度,只有把自己和别人端平,别人才会把你融入,当然也希望你的人生能多遇这些思想自由,三观一致,又互补的人。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8

看了《春风化雨》这个片子,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敢于冲破旧势力,做一个有特色的自己。

影片中,基丁老师第一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向学生呼喊“抓紧时间!”,引领学生理解诗是人类传递激情的方式,要感受生命,感受个体的独特存在。他的课堂是在足球比赛中体验诗句,在练习走路中寻找自己的特色,在腼腆学生面前“发狂”,唤醒了学生的诗兴,让学生体会只有站的高,大脑才不会被别人主宰,最后基丁老师虽然走了,但他身后却站立起一群有个性的人。

基丁老师教育学生要寻找自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总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这与《羊皮卷》里的一句话“我们都是自然界的伟大奇迹”的思想是一致。我个人也相当同意这样的思想,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找回自己,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当发出与别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美国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经说过,教育(爱)就是将学生领导到回归自我。而《人性的弱点》也是告诉我们应当保持自我本色。所有这一切都与电影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我们是否能看到这样的联系,就在乎我们的思想里是否有着这样的火花,倘若我们是不存在这样的思想的萌芽的话,我们所发的议论,感想也就是空的,虚的。只要我们心里存在着这样的想法的话,我们一定能够和基丁老师走在一起、非常同意基丁老师的做法,我们也就会更加同情影片中的所有不幸。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我不知道基丁老师的想法是否和我的有一点联系。我们都知道,,当杠杆的一端有重物时候,要使杠杆平衡,那我们需要在杠杆的另一端放上物体。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手里只有不太重的物体的时候,我们想使杠杆平衡,我们只能在远离支点的位置上摆放物体,我们这样的做法也许就是和基丁老师的做法相似,基丁老师希望希望凭借他个人之力来平衡早已失衡的教育方向。因此,他的做法需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要不然是不会引起注意的,更不会引起触动。但是基丁老师个人总是比不了整个社会,整个社会制度,教育制度。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国的教育不到烂根的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改革的。就正如农民不是到了没有饭吃的窘迫下是不会起来反抗一样。我们国家如今也是这样,我们只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奏效,自下而上的改革只能是底下的几个人在那里疾呼,吵吵闹闹而已,根本触动了根深蒂固的腐朽的教育制度。

这部电影虽然是以悲剧收场,但是其中有很多地方还是很值得兴奋的。当影片播放到这帮高中学生组成一个死亡诗队的时候,那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我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追求自己所喜爱学习诗歌的方式而感到无比的兴奋,为何高中时的我就想不出这样的方式呢?也许是缺少了基丁这样的老师的鼓励罢。一言蔽之,新势力的暂时胜利并不能阻止前进者、改革家的脚步。

电影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尤其对我们这些贯以“教书育人”美名的老师,大家可能都会谈出很深的感想。但我只想说的是,教育不是一种强制,而是一种引导,我们教师对于教学的引导是尤其重要的。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9

杨绛先生经典语录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人生实苦,生而为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都得操心。上天神明,创造了有头有脑、有灵性良心的人,大概是专叫他们来吃苦的。

身为男人不容易,男人往往被赋予为家里的顶梁柱,在一个家庭里更多充当的是赚钱养家的责任,而压在女人身上的重担也并不比男人少多少。古往今来,值得庆幸的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稳步提升,而在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男女之间性别虽有差异,但在婚姻里两个人也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关系,然而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来得那么容易。

还记得在一次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中,当被问到:“你幸福吗”时,有人回答竟说“我姓曾”。其实这样的提问,我认为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幸福本就是个抽象的概念,况且它没有衡量的标准,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也都不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以,女性怎样才能更幸福?或许更有实际意义。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这本小说,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看过,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就是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虽然有人说与原著相比大有改动,但是最近这样的一部电视剧无疑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子君,我很喜欢她的名字。她毕业后边早早地结了婚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众人艳羡的全职太太,依靠丈夫俊生心安理得地过着养尊处优的都市生活。直到一日丈夫陈俊生突然和她摊牌提出离婚,这对与子君无异于晴天霹雳。仍然记得子君苦苦央求俊生能念旧情回归家庭,甚至于原本高傲的她竟能忍下老公的出轨一事,低声下气,楚楚可怜,可是俊生心意已决,十年的婚姻最终敌不过岁月的萧条。子君歇斯底里地痛哭之后慢慢地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好日子已经走到了尽头,往后真的得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她也终于明白失去婚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必然——长期地脱离社会,早已与社会脱节,日复一日毫无长进,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这样同舟共济的婚姻早就不能分担现实生活之重了。这对于久在樊笼里的她不也是一种重生吗?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存,第二层次是安全,第三层次是爱与归属,第四是尊重,最高一个层次便是自我实现。对于类似罗子君这样的全职太太们前两者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而缺乏的是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情感的追求阶段,那就是对于爱,对于归属,归于尊重以及对于个人生命自我实现的追求。而这些人的需求,与人的幸福感显然息息相关。

现代的女性,我们不可能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生得了孩子、买得起新房……个个成为“女超人”,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个人搞定的话,那就对男人也不公平了,要他们何用?

但是,我们能成就的是自己的幸福感:

一个人的幸福感的觉醒应是对自身的了解基础上形成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如何?你想要和谁共度一生?你如何去构建自己美好的生活?这些不都是该静下心来好好琢磨、梳理、理顺的吗?

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少有一门自己的兴趣或是爱好。这样你至少能在花时间投入一些兴趣爱好时让你暂时地脱离繁琐的生活,陶醉于其中,而不是整天围着老公、孩子,围着工作、家庭之间来回穿梭而迷失了自己应该有的模样。

成就感与价值感,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之下,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空间格子里,职业有差异,工资有高低,但无贵贱之分,当你能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了一定会有小小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无疑会有连锁反应,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价值感,这就达到了刚才提到的五个层次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高度。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吗?你的存在会不会让世界因你不同呢?

女性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女人不比男人,性别的差异角色的分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女性人际关系圈的狭小,但是知道吗?健康的、亲密的、相互支持与成长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好保障。

“幸福”,它不单是个简单易写的两字词,更是一门功课。探寻幸福、理解幸福、成就幸福,这不仅受用于女人,也应是男人的一生所爱。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10

当看完这部被无数人推荐且评价极高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主题鲜明,讲述了亲情、友情、爱情和对教育的探讨,整个观看过程中笑声伴随着眼泪,开怀过后又陷入沉思,真没想到宝莱坞也能拍出如此优秀的影片,这部片子不仅改变了我对印度电影的成见,片中大量印度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传统的场景,也让我改变了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偏见。

回到本文的主题探讨——关于教育的意义,这也是本片让人笑过之后带来深思的话题,结合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学生经历以及片中集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创新。片中的主角兰彻从来都不是个墨守陈规的学生,他讨厌死记硬背公式理论,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此他在老师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分子”,多次被请出课堂,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能每年考试成绩拿第一,敢用小轮摩托车运送重病患者去医院急救,勇于开拓思维用汽车电瓶供电,自制助产器帮主任女儿接生,最后他还成为了拥有400多项专利的著名科学家,如果他是像“消音器”那样所谓的“好学生”一样,绝不会有勇气做出这些反常规的事,到最后估计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反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何不也是培养千人一面的流水生产线模式,教学不能离开大纲,考试连主观题都有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全被限制得严严实实,如果有胆敢挑战这个体制或者老师“权威”的学生,即使他是天才,也会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生产线淘汰。相信在学校大家都有被要求将一篇文章分段写段意或者归纳中心思想的经历,这些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一直认为这是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分段这种事本身毫无意义,为什么要求每个人都按标准答案去理解,好好的一篇文章不去领会它的精神内涵和学习遣词造句,死背这种答案有什么用?这完全是扼杀自主思维的行为,也让语文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即使是到了大学,这个所谓崇尚精英教育的地方,所能够容忍的创新思维也非常有限,一些老师经常鼓吹自己如何开明,能够广开言论接受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挑战他们的观点,但如果你真的因为某个问题提出与之相左的看法,结果通常都是他们不会给你辩论的机会,一句“你先坐下!”,然后开始bla bla想要“规范”你的思想与之保持一致,好像不这样就不能体现他们的权威似的,这样的教育环境,难怪中国近现代都出不了思想家。

二、教育的意义不是追求排名。片中的威严古板的主任教育新生的第一句话都是“生命就是一场竞争,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之类的,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兰彻被逼给大家讲工程课时在黑板上用他朋友的名字随便造了两个词,然后让大家在30秒内找到答案,当大家找不到时他问大家,刚刚有谁在看到这两个新名词查资料时有学到新知识本身的兴奋,还是都因为要限时与他人竞争而在努力?回想我们的学生生涯,几乎无时无刻都与排名有关,排名决定在班上的座位,决定考场号,决定是否能够升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等,因为残酷的竞争带来压力,压力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为了追求一个好名次,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所谓的领先地位,试问有几个人真正是为了提升自身而在求知呢?在大多数人眼里,好好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这也就造成了名次靠前的同学高处不胜寒,压力越来越大,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排名靠后的同学自暴自弃,灰心气馁,酿成了许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就像片中主角说的,学校是用来求知的地方,不是压力工厂,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而且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活动。

三、教育应该教人勇于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片中的另一位主角FARHAN,从小酷爱野生动物摄影,无奈其父逼其学习工程学,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一直排名倒数,后经兰彻点拨和鼓动,他勇敢地向父亲摊牌,表明自己的想法以求父亲理解,最终其父支持了他的选择,他与父亲相拥而泣……这一幕儿子与父亲的对话非常感人,也让我感触良多。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其实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很多时候通常是父母为其一步步安排好让他走,父母们或为了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或为了儿女将来能有个他们认为的好前途,所以不论子女本身是否愿意走这条“规定路线”,连哄带骗连拖带拽也一定要其符合自己的期许,当然不能说他们的一片好心是完全错误的,但我认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去发展,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能从事他喜欢的事业,那必定是事半功倍的,而且会让人乐在其中,相反他如果因为厌恶而抵触地去学习和工作,那是对这个人才和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欧美人老说的“follow your heart and be happy”,也是类似的含义,根据本心去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是福是祸将来都不后悔,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

说这些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现行的教育体制,毕竟在这个体制下仍然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民情,所以外国的有些做法固然好,但拿到中国来就并不见得一定适用,教育体制改革已十年,教育部称这个改革失败了,看来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搞不好还要重新投石问路,我们既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全盘否定改革,也不能盲目冒进瞎折腾妄图一蹴而就,希望将来越来越好,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11

昨日晚上,我看了一部经典的老电一影——《英雄儿女》。

这部影片是由巴金爷爷的小说《一团一圆》改编而来的。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一团一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英雄儿女》观后感来信给张一团一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这才明白王成就是自我的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

原先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

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一习一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一团一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我的亲生女儿。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忙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一习一。

之后,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一团一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一团一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一习一,当好革命接班人。

影片的经典片段——王成背着发报机,看到敌人已把自我包围,对“延安”说:“为了战斗的胜利,向我开炮!”然后就拿起一个爆破筒,拔掉导火索后英勇地跳下阵地,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

看完电一影,我的感受很深。战士王成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虽然中弹了,但对美国鬼子的仇恨让他把疼痛放在脑后,继续单独与众多敌人作战,直至壮烈牺牲。

为了今日的完美生活,有多少战士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光荣牺牲。为了今日的完美生活,又有多少父母,儿女,妻子,在背后默默流泪……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心得与感想 篇12

最近看了一部电一影《机器人瓦力》。这个电一影主要讲的是200年后的地球。那时的地球布满了垃圾,人类已经无法在那里生存,只好移到太空船上。只有一个叫力的机器人在那里打扫垃圾。因为人们移居到了太空船上,他们新的家园里。那里的人们都做在椅子上,不用走路,一天到晚都在看电视,吃饭吃的都是液体。因此,人人都是大胖子了。连婴儿也是。

瓦力独自生活在荒凉的地球上非常的寂寞,他是多么需要朋友呀。还 好,他遇到了一只小虫,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一次,他又无意中发现了一株绿色植物的小幼苗,哇,地球上竟然还 有生命的存在。瓦力象宝贝一样保护的小幼苗。然后机器人依娃过来寻找植物,探索地球是不否还 有生命力。瓦力遇到了依娃,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并且经过重重磨难,他们终生说服太空船的船长,让人们又重新回到地球,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部电一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一爱一、胆小、但又勇敢的机器人瓦力,并且,因为他让我们从新回到了地球上。其实我们的的家园是地球,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它,我们不能依靠着机器生活。有双脚为什么不走路,眼睛为什么不观看景物,有双手为什么不一交一朋友,地球的美丽需要大家共同建造和一爱一护。

瓦力虽然它胆小,可他为了友情可勇敢的去斗争。瓦力永远快乐满足充满着希望,真是值得我们去学一习一。希望我们大家一爱一护地不球,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