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材料 >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3.02W 次

经验材料作为总结、指导工作的一种最常见的文体,广泛地散见于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会议到媒体等各种场合。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工作经验发言材料的范文,欢迎阅读!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篇一

信息工作是乡镇党政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基层广大信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信息上报质量,为上级领导指导工作和决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连续两年我乡均获得全县乡镇党委信息工作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机制,夯实信息上报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我们专门建立了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有”:一是有专人管。乡党委成立了信息报送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副职担任副组长,具体抓,抓具体,包括每次上报信息的报题、选题、处理等事项均由分管领导安排。二是有专人干。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兼)职信息员,均具有本科文化程度,文字功底好,乡机关各口线和重要乡直部门均明确一名信息上报员,并且通过信息采集、处理,报送知识培训等方式建立了一套信息员培训制度,在全乡培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信息员队伍。三是有督查落实。我们建立了信息上报采用通报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信息上报工作要求,即各口线和部门每月至少上报2篇有价值的信息简报,按季度由办公室对信息完成情况及上级采用情况发出书面通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工作有人抓,责任有落实,采编有方向。

二、把握领导思路,找准上报信息的切入点

信息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体现服务领导的要求。为了给上级党委、政府报送更多的精品信息,我们始终坚持站在为领导决策和领导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反映情况,与领导同频共振。一是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工作的主动性。我们时刻注意领导决策活动的动向,自觉主动地掌握党委、政府对信息需求的情况;主动参与决策方案的研讨和论证活动,提高信息工作与决策思维的贴进度;主动向领导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主动到基层掌握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做到了信息工作思路能超前,决策会追踪,经验会总结,问题会分析。二是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反馈信息。抓上级信息,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吃透上级精神。我们经常组织信息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央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方针政策,从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中抓住领导的兴奋点,从上级政策与我乡乡情的结合点上找准突破口。尤其是注意及时报送中央一些重要决策发布后干部群众的反映,报送基层贯彻上级决策的具体部署和做法,跟踪反馈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充分体现信息为领导服务的职能。三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反馈信息。如去年我们上报的《情系百姓解民忧,重信重访促和谐》的调研报告,通过发生在我乡的几个典型信访案例的剖析和解决,为基层信访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分别被市、县发了专期,《周口日报》也以《扶沟县曹里乡重视信访促稳定》为题进行了刊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地方特色,把握上报信息的不同点

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认识到,要做好上报信息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突出地方特色。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及时寻找和捕捉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的不同的地方,认真整理上报信息。最近两年,我们就围绕我乡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的工作,搞好上报信息。突出工作特色和地方特色。巨型棚蔬菜生产和旱地规模养鸭是我乡的两大特色产业,20xx年,我们采编上报了《巨棚蔬菜铺就曹里农民致富路》的调研报告,在市、县两级发专期后,当时市委毛书记和县委田书记都作了重要批示,为我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道路。

四、加强沟通联系,提高上报信息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为提高上报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注重加强两个方面的沟通联系:一是加强与县委信息科的沟通联系,凡是有好的信息稿件,我们信息工作人员均会在第一时间上报的同时,做好电话沟通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提高信息采用率;凡是信息科约稿的信息,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做好信息材料的调研、编写工作,确保约稿信息按时保质保量上报。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加强与县委宣传部、市、县电视台、《xx日报》、《扶沟瞭望》等本土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利用它们反馈我乡最新的新闻资讯和热点,反哺做好信息编写报送工作。

通过近几年从事党委信息工作,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工作的保证。做好信息工作,取决于领导重视的程度和支持的力度。我们乡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与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他们始终把党委信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经常提要求、交任务、出题目,想方设法改善信息工作条件,为办公室专职信息员配备了微机,订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乡党委书记谢广魁同志亲自参与信息的修改、审定和上报工作,经常参加由办公室召开的每月信息例会,分析形势,统一认识,通报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落实进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

二、稳定的信息来源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前提。我们建立了纵到底,横到边的信息网络,把信息报送任务落实到月到日,分解到岗到人,避免了信息工作的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的现象,保证了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加强与组织、宣传、纪检监察、财政、民政等乡重点部门的合作联系,加强督查,相互沟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来源。近年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保证搜集、提炼信息1-2条,并及时上报,从数量上、来源上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需要。

三、提高信息质量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质量是信息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信息是无益的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我们树立精品信息意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集零为整,化缺为全,从散乱的信息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含义;我们拿出较大的

精力,阅读新闻报道,收看广播电视,认真加以研究,从新闻报道中挖掘深度信息;我们主动参加各类会议,针对各类发言,细酌精磨,反复锤炼,从会议中捕捉高质量信息;我们坚持打好信息工作的“持久战”,平时注意多收集各类经验性介绍材料,从中选题,推广撰写具有推广价值的信息。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做好信息工作的保障。要保证信息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必须以制度规范行为,以队伍推动工作。我们建立了信息工作每月通报制度,定期约稿制度,落实了信息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我们每季度都召开信息工作会议,以会代训,讲解信息工作知识,搞好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党委信息工作的需要,为全乡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虽然近年来我乡的党委信息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县委办公室和各级领导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信息工作,努力开创我乡党委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篇二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 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 ”、发现“经验” 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1.思路要独特。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 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2.做法要先进。具体做法是经验交流材料的主体,是最吸引入的地方,此处不精彩,文章就难出彩,其“经验”就难以让人喝彩。所以,做法先进是关键,是重头戏。考察做法的先进性应着重看三个方面:一是富有时代性。尤其是在总结一些“老典型”时,不少材料往往把过去的一些做法冠上新名词,穿上新外衣,重新包装推出,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典型的先进性,在于它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为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方法。二是富有原创性。不是模仿秀,不是拾人牙慧,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举措和动作。即使有学习运用别人的地方,也决非生搬硬套,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有超越、有创新、有特色。三是富有实践性。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做法可行,能够学习借鉴,付诸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那种人人能做、会做而没有想到去做的“经验”。纸上谈兵的东西,以及属于规划、设想、打算类的东西,不能作为经验交流。一句话,凡是没有付诸实施、取得实效的做法,再精彩也不是经验。

3.效果要显著。思路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先进,关键看效果。没有效果,就没有说服力;没有突出的效果,就不能作为经验介绍。什么是突出的效果呢?首先要看实绩是否领先。在本地区、在同行业或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越位前进,跨越发展,执牛耳、居前茅、创一流、摘桂冠,这样的经验才值得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其次要看面貌是否改善。与往年相比,进步较快,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水平较高。变化实实在在,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有目共睹,这样的典型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经验才是不含水份的经验。再次要看群众是否认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典型是否立得住、经验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唯一标准。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所谓“经验”,注定会没有群众基础,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在写经验交流材料之前,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多听各方面的不同反应,开清“经验”的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从“启发”的角度去梳理“经验”、总结“经验” 人们学经验、看现场、听介绍,是为了获取“真经”,从中受到“点化”,受到启迪,学到好策略,学到好方法,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因此,介绍经验时应从受众的角度多加考虑,使之有“耳目一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

1.在“为什么”上启迪思路。参观、考察、听介绍,人们对先进经验有兴趣,自然就会追问当初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因而,写经验交流材料应该清楚地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详细介绍当时面对着什么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同时,这些情况、问题和矛盾必须是现阶段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是共性的,是经常发生的,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效果。二是基于什么考虑。就是面对带有共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红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决策,是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经验交流材料把这个问题写好了,自然就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2.在“怎么做”上提供借鉴。经验交流材料介绍做法,不能象记流水账一样,把所有的做法一个不漏地全盘托出,也不能把一些常规做法、例行公事当作“经验”介绍,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写出新意。笔者在审稿中发现,相当多的经验材料在介绍做法时不外乎这么几条: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统一认识,三是建立班子,四是明确责任,五是狠抓落实,六是协调配合,等等。没有一丝新鲜感,没有一点独特性。好的经验交流材料一般不写这些俗套,应该集中笔墨介绍直接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做法、重点措施和保证手段,主要做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重点措施就是突出抓住哪些方面,保证手段就是如何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要多写细节,多写有特色的做法。只有—把这些情况总结到位,介绍详细,才能对别人有所触动,有所借鉴。

3. 在“效果如何”上激发兴趣。经验交流材料介绍效果时往往只偏重增长幅度,习惯于纵向比较。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转轨变型的形势下,纵向发展的“奇迹”越来越多,甚至司空见惯,加上基数和机遇条件的不同,高幅度、大跨度的发展并一定就有值得学习的“经验”,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必须在纵向比较的同时,进行横向排序和走向预计。所谓横向排序,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比较,在行业范围内比较,就是与世界巨头、全国巨头、全省巨头比差距、比优劣。所谓走向预计,就是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水平作出令人信服的预测,让人们进一步看到后发潜力,看到长远优势,看到“经验”的真正威力,从而激发学习研究、借鉴运用“经验”的强烈欲望。

三、从“体会”的角度去咀嚼“经验”、提炼“经验”

一项工作、一种思路、一套措施、一份收获,艰难的探索、辛勤的努力、精彩的过程、骄人的业绩,这一切让亲历者回顾起来,必然会有几多感慨、几多回味,而亲历者的这些真切体会对于虔诚的学习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是“经验的经验”。从体会的角度提炼经验,应着力抓住三个方面:

1.揭示经验的真谛。一份经验交流材料仅仅介绍思路、做法和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画龙点睛,介绍经验的内涵,揭示经验的实质,让学习者抓住要领学,抓住本质学。在学习张家港活动中,有一篇介绍文章中是这样概括张家港精神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人民实践邓小平理论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利时代精神的缩影,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广泛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开放性……张家港精神无疑是张家港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它同样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肥沃土壤,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成功实践的典范,必定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自己的光辉印记。有了这样的高度概括,人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张家港精神的实质,进一步明确了“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道理。

2.道出经验的根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经验交流,就应该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以及取得成功的奥秘介绍清楚,让经验更加真实可信,让学习者更加有“经”可学。中江网在报道华西经验和华西精神时,引用江苏省省长梁保华的话,对华西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华西精神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他说,华西精神是与时俱进、率先发展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华西都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方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率先发展不停步;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永不自满,勇攀高峰;在各个发展阶段,华西人都善于把握机遇,抢抓先机,始终走在前列。华西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决策、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从实际出发,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群众意愿。华西精神是求真务实、创新创优的精神。华西村以创新求发展,创新为了发展,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华西精神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吴仁宝提出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华西人不仅自己富,而且富裕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先后在省内外帮助多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华西人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华西精神是协调发展、团结和谐的精神。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齐抓、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社会安全,生活安定,百姓安宁,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创造了新鲜经验。这些表述对每一个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深有启发、大有借鉴作用的。

3.指明经验的意义。先进典型的经验是否值得推广,归根结底要看它对当前工作和今后发展的作用如何。一是看它的现实意义,即对推动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方面的共性问题是否具有借鉴作用。有一篇介绍村庄整治的材料中引用了两句群众语言来说明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小康不小康,首先看村庄”,“农村新不新,关键看环境”,把村庄整治与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挂上钩,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看它的长远影响,即对今后的发展是否有持久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有的经验对推动局部工作,对解决局部矛盾可能是有效的,但推而广之,就可能适得其反;也有的经验对推动当前工作、解决当前问题可能是有益的,但对长远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如企业改制之初的一味卖光、破产逃债的所谓“经验”,城市发展中强行征地、强制拆迁的所谓“经验”,现在看来都值得反思和检讨。因此,我们对各种“经验”要进行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必要时可请教有关专家,或邀请有关方面人士共同研讨,以便弄清经验的真正价值,确定介绍的重点和介绍的角度,避免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给今后工作造成被动。只有把经验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全面揭示出来,才能让学习者放心学习,大胆借鉴,吸收创新,真正形成“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应,推动全面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工作经验发言材料篇三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过去的一年,在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搞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为了继续发扬成绩,也便于让领导和兄弟学校向我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就把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规范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的做法向大家予以汇报:

一、 规范治校

“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管理到位,表现在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上。只有建章立制才能规范科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多年来一直坚持记三本“志”,即日志、周志、月志。日志包括师生考勤、教师值班记录、学生值日生联合检查记录、安全等;周志主要是班级量化管理和教师业务量化考评以及学生“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月志为班主任、教师量化考评汇总和“书香少年”评选。这样做就囊括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目的。当然,“规范”也是一种形象。不仅表现在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建设和“三风”建设上,而且同样会体现在“人本”的层面。我们努力做到的是“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一句话,规范是形象,形象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二、 质量立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是学校的发展之源。“质量最有说服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有四点:第一点:树立“常规立校”的观念。因为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重过程,重细节,狠抓“备、教、批”三个基本环节。备课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好二次备课。提出课堂教学“八字诀”:精、实、细、活、准、巧、新、高,即讲的要精、

步骤要实、难点要细、方法要活、知识要准、设计要巧、板书要新、效率要高。每节课用最经济的时间,达到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对学生作业除正常批改外还要求老师每周至少达到三次面批面改。第二点:不放弃一个差生。在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分析研究发现:我校优等生量小,进步空间小;中下等生量大,进步空间非常大。也就是说中下等生的进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意义非同寻常。鉴于这种共识,学校要求“培优补差”重在“补差”,让差生不差!并让老师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全面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第三点:分配课程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老师少,课程多,老师们不得不担双课头、跨课头,我们的做法是让老师连贯或排序担课,例如,分配一位老师担同一个班的语文、英语;同一位数学老师担年级排序最近的两个班。这样做的目的是既便于班级管理又能增强老师责任,而且容易提升考试成绩。第四点:利用经济杠杆来撬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除借鉴、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外,学校又另行出台考绩奖罚办法,奖优罚劣。正可谓“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

三、 科研兴校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科研兴教”的理念,围绕教学搞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我们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适合的教学模式,还要把这种新理念、好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做好常规教研。我们的每位老师需过“三关”,即说课关、讲课关(指公开课)、评课关。在固定的教科研时间,雷打不动的分语文和数学两个教研组开展活动。三是创新教研方法,与“相似形”的兄弟学校开展联合教研。让老师们在交流中成长,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四、 特色亮校

特色是一种符号,特色是一种文化。我校的特色教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活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学校制定了《好习惯养成细则》和《好习惯之星评选办法》,每周评选“好习惯‘周’之星”,并在周之星中评选出“好习惯‘月’之星”、在月之星中评选出“好习惯‘期’之星”,对获得者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佩戴标牌。另一方面:“书香少年”评选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学校制定了《创建书香校园实施方案》和《书香少年评选办法》,开展“快乐阅读,书香相伴”读书活动。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少年”,获得者奖励图书,颁发、佩戴标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去,我们步履坚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新学年的大幕已拉开,带给我们的将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中心校的统一领导下,我校全体师生决心借“课程改革推进年”的东风,活学活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昂扬的斗志,脚踏实地,干,干好,好好干,力争使郭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