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精选 >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8.22K 次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

因为人各有各的命运,所以,世界上有了“残疾”两个字。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说残奥会是竞技舞台,也是不可否认,但我认为更大的一部分是他们敢于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向全世界的人诉说自己虽然有身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是火热的,还是不可摧毁的。

独腿女孩与“芭蕾王子”的双人舞震荡了千万观众的心,演绎了残疾人对理想的追求,对完整生命的追求,完美地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博尔特以手捶胸轻松飘越百米世界纪录,菲尔普斯的水中8金与7项世界新纪录,使得人类在陆上在水中都将生命的极限推开了很远。

残缺的身体不等于残缺的人生。一张张刚毅的脸,一个个奋力拼搏的身影为我们抒写了人类最华美的篇章。残奥会的运动健儿就这样用顽强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残缺不是耻辱,残缺铸就了另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那是意志,浇筑在身体上的一种炫目的光辉。身为健全人,我们给予他们的不是漠视,更不能是轻视,只要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残疾人。

让我们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2

在前一天摘得两金后,中国泳将许庆10日又赢得自己四届残奥会经历中的第10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当日6枚金牌之一。截止到目前,中国代表团已取得26枚金牌、24枚银牌、19枚铜牌,领跑奖牌榜。

在男子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许庆这名失去一只半手臂的泳将以28秒81的成绩夺冠。虽然未能打破四年前自己在伦敦创造的世界纪录,但这已经是他第四届残奥会征程的第10枚金牌。许庆接下来还将参加另外两个项目金牌的角逐。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后面我还会努力,不是不回大家微信和祝福,我的确没劲儿了!”

与许庆同池作战的贾红光亦在该项目中为中国队拼得一枚铜牌。10日,国歌在泳池旁边三度奏响,16岁的徐夕涵在自己的首次残奥之行就以女子S5级50米蝶泳的金牌为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彭秋萍在女子S3级50米仰泳中与队友孟国芬包揽了该项目的金牌与银牌,在决赛中,她把自己预赛中刚刚创造的49秒91的世界纪录再度刷新至48秒49。

40岁的袁艳萍在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以上比赛中遭遇24岁的乌兹别克斯坦选手阿利莫娃,在这场老对手之间的对决中,袁艳萍笑到了最后。李樟煜在男子1公里C1—2—3级个人计时赛中为中国军团再添1枚金牌。田径场上同样传来捷报,杨丽婉在女子铅球F54级比赛中以7米89的成绩登上最高领奖台。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3

里约残奥会看点一、中国重剑团体冠军荣静担任中国旗手

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8日5:45左右在里约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轮椅击剑运动员、20__年伦敦残奥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荣静,将担任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残奥运动员参加比赛要克服很多困难,他们承受着普通人所不能体会的痛苦,他们值得拥有胜利和享受运动的快乐,也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喝彩!为运动健儿加油吧!

里约残奥会看点二、中国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

据了解,本次里约残奥会一共设置了22个大项与528个小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而皮划艇与铁人三项都是这一届残奥会新添的运动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本次将参加视力残疾与肢体残疾这两个类别的比赛,其中包括了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游泳等17个大项与328个小项目的比赛。这是我国参加在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

目前,残奥会开幕式中国旗手已经确定是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轮椅击剑项目冠军的荣静。

里约残奥会看点三、中国代表团历史战绩出色

中国参与残奥会的历史不长,但取得的成绩却十分的亮眼,自20__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数与奖牌榜均名列榜首之后,20__年北京残奥会与20__年伦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数与奖牌数均排在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加残奥会的中国运动员全部都是来自民间的业余选手,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龄最大的达到了52岁,最小的只有14岁,与往届相比本届残奥会中国新人变多了,严重残疾人参赛人数也得到了增加。平均受教育水平也是历届参加残奥会运动员中最高的。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4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__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__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__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当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内容保密,刘丹能获得的信息有限。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在平时的翻译中,很多国家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收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5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警方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平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6

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半月,璀璨的烟花再次点亮“鸟巢”上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充满希望、拼搏精神、自强风采和团结友谊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温暖的情感缓缓流淌,浪漫的色彩交相辉映,动情的氛围渐渐升腾……悠扬歌声和曼妙舞姿中,生命绽放的动人瞬间无不传递着坚毅勇敢的力量。改变始于体育,世界聚焦这一刻,我们期待之后的每一刻……

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灿烂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__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梦想,从现场雪道疾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进。“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情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加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炎热常年无雪。

“我练习滑雪已经5年了,最近3年都在参加正式比赛,冬残奥会是我最高的梦想舞台,为了来到这里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运动员亚历克斯曾遇意外,右腿不幸被截肢,在滑雪中,他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

尽管曾在生命中遭遇不幸,残奥运动员们仍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排除万难终于登上冬残奥舞台,冰雪梦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熟悉的《歌唱祖国》乐曲,中国冬残奥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执鲜艳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队本次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的中国队是巨大的跨越和突破。从20__年初征冬残奥会,到20__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所有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难,以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家门口创下新的奇迹。

3月4日晚,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待代表着勇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未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这场开幕式的参演人员里,约三分之一是残疾人,他们用质朴的表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排演过程中,残疾人表演者和健全人表演者彼此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友谊、共融,残健融合在各个细节里得以深刻体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视力残疾人悠扬的歌声在场内缓缓荡漾。残疾人运动员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8名代表,护旗入场。虽然其中有人坐着轮椅,但他们步调一致,坚定向前。当国旗冉冉升起,现场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演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拳拳深情。无声,却让人听到嘹亮。

随着舞台光影流转,来自各行各业、残健融合的普通人伴随跳跃的音符,演绎出生命中的动人时刻。盲人女孩用一只红灯笼点亮生命之光、幸福的一家人放飞梦想、肢残的母亲喜悦地盼到女儿归来。涟漪、浪潮、群鸟飞翔……场地中的盲文如同像素点,在变化中形成生命蓬勃的意象,最终定格为中英双语的“改变始于体育”,而残奥会正是改变的有力证明。

20__年至20__年,中国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两个拓展到六个,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打造无障碍环境,北京冬残奥会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中国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将从中受益。

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个人的掌心。他们中有肢残的公益活动志愿者、运动员、医生,有视力残疾的模特、小学生,也有残疾人与健全人携手的夫妻和双胞胎兄弟……残健共融的人们相互鼓励支持,情感在此汇聚交融,温暖世界。

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标志,聚众“小”才能成真“大”。人们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它将感召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体育去改变。

作为改变的新起点,这届冬残奥会将为世界友人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它将成为一条纽带,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命运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共筑更加和谐的世界携手向前。绽放梦想和“我们这百分之十五”一起共赴美好未来。

现场屏幕上,残疾人讲述着被称为“特殊人群”的困扰。事实上,占全球人口15%的12亿残疾人并不“特别”,他们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只有将他们当作普通一员,才能打破彼此间的隔阂。开幕式上,无论是残奥运动员还是残疾人表演者,都各自怀揣梦想,绚烂绽放。

伴随盲人管乐团现场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会旗庄严升起。护旗入场的8名持旗手中,有6名残奥运动员。像他们一样,来自世界的数百名残疾人运动员将用梦想照耀冬残奥赛场,绽放出精彩的人生篇章,更激发“我们这百分之十五”向阳而生,循梦而行。

短片画面中,可爱的盲童满怀希望,用手中画笔蘸取多彩颜料,绘就出一幅绚丽的笑脸,映照在舞台上。当《冬残奥圆舞曲》缓缓响起,听障舞者们倚在雪花状凳子上慢慢滑行。听障舞者、健全舞者和手语老师的娴熟配合,继续讲述着冬奥会“雪花”的故事。雪花无声,但每一片落在地上都在改变世界。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7

以残疾人运动员为中心,从点滴细节着手,冬残奥会竞赛各场馆和冬残奥村里的无障碍设施广受好评。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表示:“我们看到冬残奥会筹办工作高效顺畅,竞赛场馆和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为办赛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环境。”

一面广角镜,映射温暖的人文关怀。冬残奥会赛时,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将作为轮椅冰壶项目的比赛场地。场馆内,有一条运动员无障碍坡道,双向通行,上下三层,拐角处立着一面广角镜。工作人员介绍,这面广角镜能够让对向而行的残疾人运动员及早发现对方,避免发生碰撞。此外,坡道还设有多处休息平台供残疾人运动员使用。“所有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是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公平、舒心的比赛环境。”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营团队设施主管刘振铎说。

一条专用道,打通比赛的全部流程。在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坐姿运动员更换坐姿滑雪器后,便可独立完成热身、参赛、赛后采访等全流程动作。这得益于赛道外沿设有一条2.5米宽、近1000米长的专用通道。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介绍,往届冬残奥会上,往往只有赛道上才有坐姿运动员的专用通道,“但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可以轻松实现无障碍通行。”

一台充电柜,降低冬残奥村中的用电风险。延庆冬残奥村将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融入日常运行。在运动员公寓楼下,一台台智能充电柜已安装完毕,可供不同大小的轮椅电池充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充电柜为运动员提供了安全的充电场所和良好的消防环境,不仅向运动员免费开放,而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充电。

秉持节俭办赛的原则,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全部沿用冬奥会已有场馆,经过相应转换和调整,得到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高效顺畅,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始终坚持两个冬奥“同步筹办、一岗双责”。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实现,大幅降低转换期间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8

20__年冬天我们在中国北京将迎来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我非常高兴,到时候奥运会上的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也会来到我们身边,听它们的名字是不是就很可爱。“冰墩墩”和“雪容融”它们是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宝宝。

冰墩墩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各国青少年的喜爱。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冰”也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墩墩的设计现代时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多彩的风格。

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__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小朋友还没有长大,还需要去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它们两个也不在一所学校。冰墩墩每天早上早早的穿衣起床、吃早饭准备上学,在学校是一个三好学生。学校每天都有晚自习,晚自习下课后都很晚了,冰墩墩怕黑,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都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的回家。

雪容融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到了和冰墩墩同一所学校,两个人还成为了同班同学,很快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建立了纯洁的友谊。它们都彼此的很信任对方,从不欺骗对方,一旦对方有需要帮助的都会全力以赴,就像夏洛和威波尔一样。雪容融知道冰墩墩怕黑,就每天下晚自习后陪伴它一起回家,把冰墩墩送回家后,自己才返回另一个方向的家中。冰墩墩在雪容融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耐其烦的反复为它讲解问题。两个好朋友就是这么互助互爱,快乐成长着。

纯洁的友谊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困难,成长进步。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友谊,珍惜我们身边纯洁的朋友,我们像冰墩墩和雪容融一样互助互爱,大家一起战胜困难,一起成长进步。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9

一场残奥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到该怎样做人,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约旦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马哈·巴尔格提为参加北京残奥会做好了充分准备。她热爱运动,不断地努力,曾在20__年悉尼残奥会上为约旦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投身体育让我重获亲生,让我感觉不再是别人的负担。”是啊,这样的人生多好啊!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她没有被自己的缺陷所难倒,还是一样对自己的事业永不言弃。

美籍巴西人德梅罗已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一次事故,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后来她相继参加马拉松和击剑运动。北京残奥会她代表美国参加击剑比赛。临行前,她对记者说:“我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康复过程,这种康复包括外在的肢体和内在的灵魂。”美国人保罗·莫兰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他从1992年开始投身轮椅排球运动,曾代表美国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他将首次参加男子轮椅网球双打比赛。他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我可能不是强有力的奖牌争夺者,但我会尽全力打好比赛。”双腿残疾的巴尔格提通过乒乓球找回了自信,半身瘫痪的德梅罗通过马拉松和击剑修复肢体和心灵,失去右腿的莫兰则通过排球和网球体会到了“重在参与”的乐趣。

对他们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或者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创造一种使人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这样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剂多好的良药呀!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坚持这样的精神,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成就,不是获得胜利,而是奋斗拼搏。”巴尔格提和他们残疾朋友们,用行动具体而生动地演绎了奥林匹克的精髓。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运动员超越生理的缺陷,通过意志、技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当肢残跳高选手们助跑、起跳、腾越、落地,一连串熟练的技术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精彩的后面,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走进他们坚强不屈的世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远高于一般运动员的内在精彩,残奥之美尽在于此,生命之美尽在于此。当人们看到那些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运动员,带着无比的自信和热情,克服生活缺陷,挑战身体极限,像正常人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纵横驰骋的时候,人们会由衷地给他们以最崇高的敬礼,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0

9月7日,第__届残奥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自开赛以来,里约残奥会赛场上就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代表团以27金28银21铜共计76枚奖牌继续领跑金牌榜和奖牌榜!在举重、游泳、射击等项目中,中国军团都有金牌入账,有的还包揽了前三名,甚至打破世界纪录。

“我们要展示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对媒体表示。实际上,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伴而行的,还有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礼仪之邦的文明风范。

残奥会比赛现场,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精彩,也无时无刻不带来感动。对于常人而言,残奥会运动员堪称“超人”,完成的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此次以16秒的成绩夺得田径轮椅竞速项目T54级100米比赛冠军的刘文君,在该项目上已历经10多年的苦练,手上鼓起的老茧清晰可见,有的地方已完全辨不出原有的掌纹。目前,她获得的各项大赛金、银牌已达50多枚。

在自行车C2—3级男子个人追逐赛中,梁贵华这位“单腿骑士”战胜了拥有双腿的对手,成功卫冕冠军。梁贵华的教练介绍,与双腿运动员相比,单腿运动员在起步、转弯等过程发力、保持平衡,都有着不可思议的难度,但梁贵华硬是凭借超常的意志与付出,让单腿骑行夺冠的神奇完美地展现在奥运赛场上。他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这样感人的励志故事,可以说发生在每一名残奥会运动员身上。

与此前的残奥会相比,里约残奥会对中国军团来说增加了不少“额外”难度。中国和巴西相距遥远,近30个小时的航班对运动员是很大的体能消耗。11个小时的时差,生物钟完全颠倒。但队员们来不及倒时差就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里约治安存在不少问题,残疾人运动员的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和竞赛安全面临更大挑战,活动范围更受限制。还有些运动员因水土不服,刚抵里约就患感冒。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代表团每一名运动员都淡然处之,从没有叫苦和抱怨。

残奥会运动员都经历过各种人生波折,他们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感人的励志小说。因为先天或后天的不幸,残疾人运动员对别人有着更深的理解,也渴望别人同样能够关注和关心他们。曾在里约一家中企工作的巴西工程师桑托斯因家中有残疾人,对残奥会的中国队员便多了一份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桑托斯感慨道:“中国运动员在开幕式上用葡文、中文和英文3种文字打出横幅‘你好,里约!你好,巴西!’,这让我们巴西人心头为之一热。在所有的参赛队伍中,中国队是唯一这么做的。”

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不残。为了获得好成绩,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参加各种比赛,他们都敢于直面逆境的人生,露出的总是坦然而灿烂的笑容。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1

9月5日一个笑起来特别灿烂的姑娘——这是中国轮椅击剑队队员荣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升旗仪式5日刚刚结束,许多人也刚刚得知荣静将是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旗手。退场的人潮中,这个戴眼镜的高挑姑娘很快带着自然大方的笑容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我相信,荣静的气质、形象一定能够代表中国残奥运动员的气质和精神。”此次担任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的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如是说。而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荣静则表示:“我只是无数残疾人或者残疾人运动员中的一个,我像他们一样,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吧!”

这个1988年出生的江苏姑娘自小因小儿麻痹而右腿行动不便,16岁那年,她被选入江苏省轮椅击剑队。“其实当时自己也不太愿意练,因为不了解。父母说你就当锻炼一下自己呗,然后就一直坚持到现在。”荣静回忆道。

从老家沭阳县华冲镇到省会南京,要先坐公交再转大巴,6个小时的路程之后,是严格的训练。小时候没接触过体育的荣静一开始连剑都拿不动,“端几分钟膀子就受不了了”,技术动作有时也做不好,特别想做好的时候就会做两件事:在被子里偷偷地哭,擦干眼泪拼命地练。

“遇见困难的时候不会退缩的,我觉得努力就好了。”荣静回忆着那段时光。乐观向上的性格让她在几个月后便适应了新生活,她觉得这样的性格既是天生,也有后天的因素。“小时候同学和老师给我的关心足够多,也让我的内心很阳光,他们给我的都是一些正能量,自己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残疾人,同学能做的我都能做。”她说,“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能爬山,我能到处游玩,我能看大千世界,我觉得特别好。”

这次来到里约,除了参加花剑个人、花剑团体与重剑团体的比赛,荣静说自己想去看看巴西著名的海滩。“我还蛮向往大海,我一次海滩都没去过。”训练的时间一向很紧张,她手上厚厚的老茧可以作证。

当然,在茧子变厚的同时,运动员生涯的荣誉也在累积,近两年在决胜于电光火石之间的击剑场上,荣静七度参赛,代表祖国6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在20__年的伦敦,她还和队友们拼下一块女子重剑团体金牌。

荣静将成为在不久之后的开幕式上,用笑容照亮五星红旗的那个光荣代表。不过在私底下,在她的微博或者朋友圈里,记录下的还是一个姑娘生活中的“小确幸”,雨后的夕阳,偶遇的萤火虫,或者是空中的风筝。“天气不好,但是风筝也放飞了。”她写道。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2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3

“五——四——三——二——一。”当9月6日残奥会的烟花燃放到:“1”时,我们全家欢呼了起来,精彩的残奥会开幕式开始了。

祥云飘飘,圣火熊熊,以天、地、人和谐为主线的北京线奥会会徽处处可见,残奥会“福牛乐乐”正向我们走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美轮美奂的意境,这些可都是残疾人艺术家们辛苦的杰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天地静默,夜凉如水,乐声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光柱,投射在一个名叫李月的女孩身上。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可她不想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得到了无数敬重生命与梦想的人们的帮助,她终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而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们同学中就有许多同学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更重要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可以用眼睛观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耳朵聆听美妙悦耳的音乐,用嗓子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可是他们,有的生活在一片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坚强地面对现实。

让我们“关注残奥会,关爱残疾人”。其实我们少吃一点零食,少买一件衣服,让我们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建更多的残疾人工厂,让残疾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真正地“站立”起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世界吧!让残疾人与正常人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4

第__届夏季残奥会在巴西里约开幕,费天明、胡明耀和陈新新等3名温籍运动员参赛。

省残联体训中心副主任林晓枫说,本届里约残奥会,浙江共有40名运动员(男27名,女13名)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其中温籍运动员费天明参加赛艇TA级混合双人双桨赛,胡明耀参加盲人门球赛,陈新新参加赛艇LTA级混合四人单桨有舵手赛。费天明曾在上届伦敦残奥会夺得赛艇TA级男女混合双人双桨冠军。胡明耀和陈新新第一次参加残奥会。

浙江籍运动员将参加田径、游泳、射箭、举重、乒乓球、赛艇、皮划艇、盲人门球、坐式排球、自行车10个大项,占了残奥会22个总竞赛项目的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皮划艇、赛艇、射箭、盲人门球共4个项目的集训设在浙江。其中皮划艇项目是本届残奥会首次设置,国家队的参赛运动员、教练全由浙江队组建,填补了国家的空白。

费天明1986年出生,原籍甘肃兰州,先天性腿部残疾,目前为我市注册残疾人运动员。20__年4月我省组建残疾人赛艇队,经过身高、臂长、体能等多方面的素质选拔后,费天明由省残联引进。当时,他还是个“旱鸭子”,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最终获选。他与队友合作,夺得20__年伦敦残奥会赛艇TA(肢残)级男女混合双人双桨比赛冠军,实现了温州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本届残奥会,他有望夺金。

陈新新1990年出生,肢体四级残疾,平阳昆阳镇莲大新村人,从20__年开始练赛艇,并多次取得国家级、省级比赛奖牌。20__年,他获得法国赛艇世锦赛LTA4+1000米项目第十三名。

今年21岁的胡明耀出生于永嘉大若岩镇田垟村,视力残疾四级。由于先天视力残疾,家里条件有限,小时候胡明耀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20__年,省残联到永嘉筛选一批年轻的残疾人运动员,13岁的胡明耀被录取,由此开始自己的盲人门球生涯。胡明耀已经参加过两届亚残运会,分获团体赛冠军和亚军的佳绩。

让我们为他们祝贺!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5

曾经,里约残奥会的组织者们希望,该国举办的残奥赛事能与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一样成功,不过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愿。大赛还未开始,质疑声已经铺天盖地。

当里约残奥会在周三即将拉开帷幕,全世界4300多名运动员齐集开幕式,几乎所有的硬件设施,包括场地、观众座位以及工作人员都会被缩减。残奥会官员对此表示:“没有任何运动项目和任何国家将退出这届残奥会,可是运动员的体验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面对私人资助预算的缺口,直到最后一分钟,巴西政府的紧急救助帮助挽救了这次体育盛事。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残奥会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坏情况,我们意识到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会是如此严峻。”

观众席坐不满、游泳池池水变绿、没有开奥运会“感觉”……各种出现在奥运会的不利状况,让里约的组织者们在处理时显得“步履蹒跚”。除此以外,赛场外还暴露出众多的不足:志愿者的紧缺,街头犯罪的猖獗和交通的混乱。不得不说,以上种种都给残奥会蒙上了阴影。

里约残奥会将在巴西时间9月7日—18日举行,届时将有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以及一个难民代表团参加比赛。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6

好消息,里约残奥会比赛首日,我省游泳运动员张丽和张英勇夺1金1银,这两名运动员均来自我省商洛市镇安县。

据了解,张丽是我省出征里约残奥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年仅18岁,这届残奥会也是她首次参赛。北京时间9月9日早晨7时许,张丽不负众望,在女子S5级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分48秒33的成绩超出预赛近7秒的成绩,再次打破她本人创造的亚洲纪录,夺得我省运动员在里约残奥会赛场上的首枚金牌。此前,她在预赛中的成绩是2分55秒8,破亚洲纪录。张英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决赛中不畏强手,以1分23秒34的成绩夺得一枚银牌。张丽还将在12-17日S5级50米自由泳、仰泳、100自由泳项目的比赛中向奖牌发起冲击。张英还将于13日向女子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发起冲击。

年仅18岁的张丽是商洛市镇安人,先天性脑瘫,是本届残奥会我省入选国家队11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20__年9月入选陕西省残疾人游泳队以来,张丽凭借坚强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全身心投入训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首次参加20__年11月举行的全国残疾人(22岁以下)游泳锦标赛,即取得了女子SB4级100米蛙泳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始在泳坛上崭露头角。

正是由于她不断自我加压、刻苦训练,在20__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夺得女子SB4级100米蛙泳金牌并打破全国记录、女子S5级10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银牌,在随后12月份美国举行的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她表现抢眼,取得了女子S5级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和SB4级100米蛙泳四个比赛项目的第一。

张英,1990年11月出生于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许多快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同龄小孩都已经开始走路的时候,小张英却无法正常站立,家人遂带她四处求医,最后被诊断为双下肢残疾。

虽然身患残疾,但命运却没有抛弃她,自20__年6月入选陕西省残疾人游泳队以来,由于她训练刻苦,聪明好学、动作规范,成绩不断提高,成为陕西省运动员获全国性以上运动会奖牌最多的优秀运动员,被誉为“摇奖机”,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女子SB5级100米蛙泳金牌和S6级400米、200米自由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100米仰泳4枚银牌,并破一项全国记录,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女子SM6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并破全国记录和100米仰泳泳银牌,100米自由泳铜牌。

20__年11月被选入国家队后,她不负众望,很快便脱颖而出,20__年代表国家队出征伦敦残奥会,取得S7级100米仰泳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__年7月英国格拉斯哥市举办的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英克服了随到即赛的困难,同世界强手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比赛项目上进行角逐,以1分23秒的好成绩夺得金牌。

祝贺两位健儿夺牌!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7

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将于今日上演,导演沈晨透露,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将用一个特殊的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将过去9天赛事的感人瞬间,以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本场闭幕式除了仪式,还有两个比较核心的表演。首先,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盲人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残健共融的演出团队,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其次,在主火炬熄灭之前,还会进行一个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形成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回顾本次冬残奥会,中国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将运动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残奥会体现的精神是“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目标。参加残奥会的大多是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在精神上同样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样享有权利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而在残奥会比赛中,其实更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拿到任何奖励。残奥精神更强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受到生活的不平等待遇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自己的强项,永不放弃,在全世界的人面前证明自己。

残奥精神,更崇尚和谐的生活,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虽然身体有缺憾,但是他们更能体会到和平的美好以及战争的残酷,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号召更多人为国家、世界的和平带去一份力量。

残奥会告诫人们的是,这些运动员并非需要世人的同情、怜悯,他们会用自己的能力、意志来证明自己的不比任何人差,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获得所有人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是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

身体的残疾不能代表什么,残疾的身躯一样有坚强的意志力,同样身残志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关于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篇18

第__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这是残奥会历史上首次在南美大陆举行。一些“热词”受到广泛关注。

比赛项目:里约残奥会共设置22个大项、528个小项,包括了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其中皮划艇和铁人三项为本届残奥会新增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两大类别的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盲人足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将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350名运动员参赛。

中国与残奥会:1984年,我国首次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共获得24枚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13枚、铜牌9枚,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女选手平亚丽、赵继红各获1枚金牌。此后,在1988年至20__年间举行的4届残奥会上,中国在金牌榜上的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第9位、第6位。

20__年雅典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名列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__年的北京残奥会上,中国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再次双双名列首位。20__年的伦敦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95金71银65铜高居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的首位。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由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担任。代表团总人数499人,有运动员308人(男161人,女147人)、教练员和工作人员177人、竞赛辅助人员14人。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运动员全部是业余选手,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4岁。运动员具有新人多、重残人数增加、受教育程度为历届最高的特点。集体项目中,我国有6支队伍获得了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其中,我国坐式排球女队连续获得三届残奥会冠军,盲人门球女队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亚军,盲人门球男队、轮椅篮球女队是亚洲唯一获得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