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精选 >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精选5篇)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45W 次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篇1

关于这次公司组织的旅游学习活动,目的是既让大家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身心放松的过程体验,又是提供员工外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重要的是在体现出集团对职工关怀的基础上,如何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中,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它景区一些优点,来弥补我景区的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精选5篇)

上午十点半左右到达第一站“呀诺达”,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郊35公里处,整体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周边是123平方公里的生态恢复保护区。到员工班车抵达第一站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条长长的水泥路,中间一个石头刻着呀诺达的logo,在水泥路行驶3分钟左右,到达景区停车场,停车场面积大约在600平方米左右,只是普通的沙石路,并无经过精心修建,但一下车便可见到有内导向我们走来,这点倒让我们觉得亲切,当时那位内导伸出右手其中的食指与中指,对我们喊着:“呀诺达!”在后来看到他们同事与同事之间见面都会以这种方式打招呼的时候,才得知这是他们的招牌动作。

进入景区,看到一些用植物修剪出来的企业logo、呀诺达的招牌动作等园林设计,第一感觉是绿化是咱们景区需要借鉴的。我们进入了该景区的大门时,导游给每人发了一张代表他团队的贴纸,是作为游客走失团队后一个非常有效的找寻标志。景区内的公共卫生间是一个景区的窗口,我第一站就去了卫生间,门口两边有喷泉,垃圾筒做的也十分具有艺术气息,四周则伴有淡淡清香。径直走进去,厕位 大概在十多个左右,洗手盆采用的是感应水龙头,倒也是另一番别致的风景。出了卫生间一路跟着导游,进入呀诺达游客中心,里面宽敞开阔得倒是有点像来到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厅的味道,低头一看甚至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地面干净无任何杂物。待验票完导游则带着我们上了一辆班车,有点类似于公交车,这点我倒是认为没有我们公园的亲近大自然。车辆行驶几分钟后,则有明显晕车迹象。下车后跟随导游一路走马观花,期间看到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植物,并无其它。一些硬件设备的确做到较为到位,一路匆匆走完,印象并不深刻。

离开呀诺达,到达第二站——槟榔谷。大家肚子已经饿到不行,于是大家就跟随着带队经理去了槟榔谷的自助餐厅,饭菜种类齐全,不过好像大家都对其中的野菜较为感兴趣,一个个吃的不亦乐乎!

进入槟榔谷,第一眼就被景区大门吸引住了眼球,大气且有特色,验完票后一位导游朝我们走来,内导的服装做的十分具有民族气息,腰间一个小小的垃圾篓,一下了就拉近了我们与他的距离。跟随导游一路向里走,则完全带入了一种少数民族小乡村和一个“活体”博物馆的感觉。随处可见到的小茅屋,各种各样的黎族织锦,绣面纹身的阿婆织着我半天都看不懂的织布,随处透露着少数民族文化气息。走到他们的演艺台,找到位臵坐下来后,听说这里演艺节目也是槟榔谷的一大特色,待节目开始下起了一场大雨,倒是给看节目的游客带来了更一种感觉,看完之后仍意犹未尽……

通过这次旅游学习体验,不仅能够让员工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缓解,更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景区需要借鉴其它景区的地方。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X月X、X日,公司组织了河南两日游,我们玩的非常开心而且难忘,感谢公司让我们拥有了快乐的两天。这次是跟同事一起去的,也是第一次跟同事集体去旅游,就这样,这两日的旅行开始了。

我坐在车上,望向窗外宜人的风景,心情是那么的愉悦。当我看到一眼望去青山秀水,碧云蓝天,整个人的心情也放松了,大自然的空气是我们城市比不上的,在清新的空气中我们爬了山,玩了水上漂流,体验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也让我们放下了工作的压力,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我们到了目的地,玩了水上漂流,沿着溪水漂流而下,最先遇到的就是很大的水流落差,激流的水把我们全身都打湿了,真是惊险万分。整个漂流既有平缓如镜的慢漂,又有波涛汹涌的险漂,但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都有惊无险,我们共同抵挡、团结、共抗,然后湿漉漉的哈哈大笑。漂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激荡冲击、战胜自然的快感,还有整个过程中与同伴一起努力的喜悦,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我们一起又去爬了山,好久没有这样运动了,起初兴致高昂,连跑带爬很带劲,没过多久就不行了,汗出来了,喘着气爬着,陌生的路让人心里没了底,因为想不到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开始追问下山的人路还有多远,他们总会说不远了,自己也就有了信心,坚定了信念,一定要亲自爬上去看到那美丽的风景,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下来。虽然感觉有点累,不过还是很开心,也有点小感触。在未知的路上,永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只有自己走过了才会明白。就像人生的路一样,路途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人,听到很多的有趣故事,上山的人要是问下山的人这路还有多远,下山的人总会说不远了,结果自己爬上去的时候总觉得很远,最后到终点的时候觉得也没多远,通过这次爬山,大自然给我的启示很多,我爱大自然。

虽然团队活动结束了,但团队协作与团结的重要性却深刻的印记在我心里,我知道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团结、协作都将是我们进步或成功的必要因素。今天的体验与感受将使我一生受益。

经过这两天的旅游,一解工作的压力,同时也体验到很久没接触的大自然,这次的旅行是值得去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乐在其中,最喜欢的在水上漂流,不仅仅是那种刺激,而是那久违的自由和心情的放松。身心得到了放松,接下来是努力的工作,把那种坚持和团结的精神放到工作中去。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篇3

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七月三十一日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兴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车前往黄果树瀑布景区。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果树瀑布景区。首先,我们来到奇石馆,一楼是远古沧桑馆。主要展出的是美丽的海百合和稀有海龙。海百合非常像荷叶,海龙有小有大,小的只有一个手掌大小,最大的有十几米长。二楼是雅韵天成馆,里面著名的有贵州红、贵州青、贵州墨和盘江石。奇石馆三楼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白里透红和绿水晶,还有各种各样的卡通石。

离开奇石馆,我们坐着电瓶车来到天星桥景区。沿着清澈的水流,来到著名的天星桥。天星桥据说是由天上陨石坠落自然搭成的桥,横跨在两座大山之间,走在桥上望着山下的石林,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就好象走入了人间仙境。过了天星桥,来到天星洞,这是由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钟乳溶洞。里面的石钟乳千姿百态,我看得都入了迷。出了天星洞,我们一路走去,映入眼帘的瀑布就象千万条银链坠入深潭,这就是银链坠潭瀑布。瀑布的水从四面八方涌来,汇入一处,远远看象一张展开的荷叶,景色非常壮观。

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游览了天星景区,这才前往闻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首先,我们坐上了亚洲最长的扶手电梯进入黄果树瀑布。妈妈告诉我,黄果树瀑布是世界第三大瀑布,亚洲第一大瀑布,最奇特的是它是一个可以从上下左右里外六个角度观看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宽一百零一米,高七十八米,慢慢靠近瀑布,飞流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让我惊心动魄,那种美简直无法用词语来形容。往下看,彩虹!美丽的彩虹!我尖叫着,彩虹出现了好几次,五分钟里,我都看见了三道彩虹。水流飞溅起蒙蒙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我置身于金色的光芒之中,望着一道道彩虹,那种不真实的感觉让我好象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接着我们进入了水帘洞,这就走到了瀑布的后面,从洞里往外望去,黄果树瀑布的水流就象给洞口挂了一道道帘子,景色非常奇特。

离开黄果树瀑布,我们又走到了陡坡塘瀑布,这是西游记的拍摄地,当年唐僧师徒四人挑着担、牵着马就是从这里去西天取经的。

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结束了,银链坠潭串串的珍珠、黄果树瀑布的彩虹、陡坡塘从天而降的水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闭上眼睛,仿佛贵州的水声依然在我耳边流淌。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篇4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了都江堰,我们是从成都坐高铁到都江堰。到了都江堰我们从玉垒山那个方向向都江堰水利工程方向进发。这条路妈妈说有一段非常幽静的山路,并且看到岷江后,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能更好的理解都江堰这个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西边的岷江上建造的,是全世界到今天为止,年代最长、唯一留存、以没有坝引水为特点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在使用,仍发挥很大效益。让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它是由李冰父子建造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来临的时候,江水奔流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非常窄,古时常常引起洪水,洪水一退,又有许多沙石。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向东流,造成东边旱西边涝。当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人民造福,排除洪水之灾,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浇田、变害为利。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宽,所以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即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却是任何工程都不能代替的,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地巧妙地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和虎头岩的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拥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的苦心可谓巧也。

集体旅游总结心得体会 篇5

这个暑假,我去了四川的许多地方,美如仙境的九寨沟,汶川的钟楼,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都江堰。

那天一大清早,我们上了表姐家的车,来到都江堰大门口,这时天才刚刚全亮,我们走了进去。走了几十米只见有一个喷泉。它周围是一个个竹子编的细长的竹篓,里面全是很大的鹅卵石,一旁还有几个用木头做的、绳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样的东西,据说当年李冰父子就是用这两个东西把水拦住的。喷泉中间还有四五条又粗又长的木桩横倒在里面。听导游说,古时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这木桩做标记,挖到木桩后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现在江底下都有那样的木桩。继续往前,导游带领我们往鱼嘴方向走去,途径堰功道,它的两侧是十二位建造和保护过都江堰的功臣们的铜像。我们一直从后向前走,不远处就先看见了“宝瓶口”,宝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水流向内江,另外多余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区的用水多半是内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飞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内江经过了飞沙堰就很干净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伟大时,不知不觉地来到“鱼嘴”了。因为它的前面像一个扁平的鱼嘴,因此而得名鱼嘴,就是在这个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他们做了竹篓,将小的石块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于被水冲走,像三角架的东西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有前面我说的把山一分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则需要挖很长的时间,但古人知道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把石头用火烧了,再立刻浇水,使石头在迅速收缩时炸裂开来,变成了小石块,不但方便搬运,而且更加省力,也节省了很多时间。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决心和智慧,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