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精选 >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2.31W 次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1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完之后比较喜欢的是博尔孔斯基一家人、皮埃尔、多洛霍夫。博尔孔斯基公爵是个固执暴躁的老头,个人读罢却感觉此角色却有点可爱,临死才表现出温存之处让人嘘唏;安德烈一直给人冷酷的印象,一直很果敢,凡是当机立断,表现出似乎是那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但实则不然,在皮埃尔影响下进行过农奴改革,而后却又彻底地放弃了改革,被娜塔莎背叛后虽表现出一副决然的样子,但在战场上负重伤偶遇娜塔莎时,对娜塔莎的往日情感又表现出来;玛利亚在文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懦弱,但当父亲死去之后却又挑起家族的梁子,管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颇显坚韧;至于皮埃尔,木讷不懂得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被瓦西里伯爵设计与海伦结了婚显示出这个人物的些许不幸,但他却真真切切地是善良的,虽然他的这一善良并不总是带来好结果,但最终和娜塔莎结婚幸福生活也算有了一个好结局。多洛霍夫似乎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我却喜欢得不得了,颇有昆汀。塔伦蒂诺的片子《inglorious bastard》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小队队长,痞气十足却有那么点武侠小说中江湖中人的味道,和皮埃尔的决斗如此,卫国战争中作为游击队一员行动时亦是如此。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2

“只有天空是纯洁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能够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静、柔和。”

本书的主人公:安德烈一生的心路历程可谓曲折坎坷,而那片清醇高远的天空成了他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的连接点,影响了他一生。

安德烈说:“荣誉和地位——这是我最为珍爱和重视的两种东西。”于是在混战中,他没有听从命令,独自冲锋,为名声而战,不幸跌成重伤。当他醒来时,迎接他的是一整片天空。只有那无限遥远的苍穹和高高漂浮的云朵,无边无际。生死边缘徘徊的安德烈感叹“为什么我从前没有注意到它呢?”是的,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满目都是荣耀、名利又怎容得下博大的天空呢?终于明白“一切是空虚”。当他被拿破仑救起时,仍凝望着苍穹。鄙视宽广天空下,恋战的拿破仑的渺小,微不足道。爱国之情被天空激发起来:“人类在死亡面前是多么无力。但与庄严而伟大的使命相比,死亡又变得何其渺小。”面对天空他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广阔的天空赋予了安德烈比天空更博大的胸怀,教会了安德烈博爱。

新生的安德烈醒悟了,走出了虚幻的生活,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在对人生意义不断地探索中,安德烈把爱洒向了自己的奴隶,实施了农奴解放。他一度因妻子去世而消沉的心,在遇见娜塔莎后,爱火重燃,深深被姑娘的天真烂漫所吸引,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战争又一次爆发了,安德烈带着满腔爱国热情上了前线,担任轻骑兵团团长……。

天空的博爱使安德烈走上了生活的正轨,走向了成熟。纯洁的天空净化了安德烈的心灵,带给他灵魂的安静、坦荡,教给了他包容的广阔胸襟。后来,亲密的恋人娜塔沙爱上了花花公子阿纳托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原谅了他们。因为生命让他的灵魂得到了超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学会了上帝之爱,“用人类的爱去爱,爱可能变成恨,但上帝之爱是永恒的,任何事情也不能改变它,死也不能,它是坚不可摧的,灵魂的本质就是上帝之爱。”爱亲人,也爱敌人,以仁慈的心包容敌人。安德烈因战争而伤,此后,他一直接受着《福音书》的熏陶,带着对生命的醒悟离开了人世。正如他自己所说:“从面对天空那次死亡体验后,就再也不害怕死亡了。”安德烈带着对上帝的爱去拥抱那片天空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上帝之博爱,爱亲人,也爱敌人,爱身边的一切,那怎么还会有战争呢?先哲们早就有了“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的墨家思想,然而后人们都好似忘了。博爱不易做到,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实践,倘若我们努力以慈悲仁爱为怀,心容天下,则“太平盛世”不远矣!战争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某些人如果能将战争所耗的人力、财力用来关爱那片贫瘠的土地,那么阿富汗、伊拉克也能成为“桃花源”、“乌托邦”。很不幸,黑色的硝烟还是玷污了纯洁的天空,乌烟瘴气。

于是,我们只能期待下一个孔子。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3

1805年,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

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直在追求着索丽娅。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往别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从文章中我体会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力量。人民都愿意参军为国牺牲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做好准备战斗,只要国家用得上他们,他们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务。文章中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就拥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藐视死亡,他们都很有英雄气慨。文章中的库图佐夫遇事沉着冷静,脑子很灵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详细、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现者。在战争中俄罗斯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小说中的三位贵族优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卫国战争的最前线。安德烈公爵不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还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为国捐躯,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现在人们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献身的勇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只想着怎样才能胜利,才能让子子孙孙们幸福地生活,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那些被法军抓走的俘虏们,他们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卖国家和人民,与胆小怕死、傲慢自负的拿破仑相比较,他们显得多么伟大、多么高尚。虽然他们很平凡,但是他们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爱的事,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将军、士兵、统帅等等一些人致敬,感谢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4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

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

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

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

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

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

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

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

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

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

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

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从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写作时要给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把人物写活。还有写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国难当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5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6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1820xx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20xx年至1820xx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7

放飞心中的和平鸽,用智慧取代战争的价值,用行动去填补和平的空缺。

——题记

20xx年3月1日,是一个悲哀的日子8名武装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展开了杀戮。瞬间,一箱箱行李失去了主人;一张张车票变作了废纸;一排排座位在这一也失去了作用;更用一户户人家在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这场由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的恐怖事件,令世界为之震惊,让人们又会想起了那段阴霾笼罩的岁月......

20世纪,是对人类的一次洗礼。伴随着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脚步。使多少无辜者倒在血泊中,无法与亲人相见;使多少人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毁,却只能无动于衷;又使多少人活生生被饥寒侵蚀,失去鲜活的生命。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3个国家参战,持续4年零3个月。用20xx多万人死亡,20xx多万人受伤。直接,间接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使得工业水平至少倒退8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加残酷,61个国家参战,持续6年,经济损失更是高达4.3亿美元。这些数据一次次带给我们震撼,我们经常庆幸那些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我们也应该感谢战争,感谢他给我们带来的科技水平:我们如今的多媒体设备,原子弹,卫星......都是为了战争而生的,是战争带给了我们科技!

而反观如今的和平,他就一定是完美的吗,和平,造成了金融危机;和平,使人们一心追求GDP,乱砍,乱伐,排放污水,污气,是地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战争,几乎时时刻刻都无处不在,好像永远无法消失。而战争的开始,往往是一些领导人,他们同时一方土地,却不满足,就打其他国家的注意,似乎让他们统治地球也无法同时他们的野心。这些人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他们何尝想过无数人民的感受;他们何尝知道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他们何尝明白人人平等这个道理!而这些令人发指的”狂人“偏偏就不计其数,以前有希特勒,东条英机,现在又有日本右翼分子......

如果继续现在的“半和平状态”人类就很难向前,只能止步不前,耗尽资源。所以,我们要权衡利弊,做到战争时期的科技状态,剔除现在的“原地踏步”,勇往直前!

愿和平之花盛开;愿青山绿水常在;愿人类步伐不止!

读《战争与和平》的心得体会 篇8

其实不大想写《战争与和平》的,但《宇宙简史》是科学巨作,《世界是平的》是经济学的伤口写出来一定是一部科研报告或是一份市场分析。所以选了《战争与和平》,最喜欢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记叙了俄土战争的始末,从黄帝写到贵族再到平民百姓,两本厚厚的大书,我选几个片断来写。

第一个是安德烈公爵血战后身负重伤,倒在血洗的大地上。是什么让他活下来?是天空,故土广阔壮丽的天空。

天空给了安德烈公爵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一个万念俱灰的人重拾信心。天空到处都有,也有很多人抬头仰望,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天空,伽利略看到的天空是他毕生追求的真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看到的天空苍凉悲壮,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看到的天只怕是天下了。

那么我们看到的天空呢?说实话,我看天的第一反应是“看云识天气”,第二反应是“空气污染严重啊!”第三么应是祈祷明天有个好天气。偶尔,会有点诗意,也只是想到“小小的壳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我的天”之类的歌词,叫“歌意”也许更贴切些。

归根结底,第一反应是本能,第二反应是联系实际,第三反应是基于第一反应的条件反射。而偶尔——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调节心情,音乐使人快乐。但安德烈他看到的天空只可能是一种信念,是忠诚是爱是不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透过作者的笔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作者透过安德烈的眼睛,看到生的力量——不管出于何种信念。

和托尔斯泰比,其实,我们真的很幸福,而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我们要让以后的人比我们更幸福。我们看的天空简单明快,是因为我们充满信心,而托老看到信念,是因为托老坚持的梦想。

第二个是战场写实,“看到法军后方的人说俄军一定能打垮法军,而看到俄军后方的人也这样说“。

战争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从刀剑到飞机坦克再到原子弹,还有不远的将来想必会出现的太空战舰。从几百个人到十几万大军再到百万雄师,谁知道。小说中上亿军人的战役会不会成真?一开始几个氏族,到村落,再到举国之一力,二次世界大战袭卷全球,哪一天,人类会用铁血一统宇宙。

一句话说的好:“战争是用牙解开舌头解不开的结”。人类的结太多太紧,宗教、土地、资源、民族……全用牙齿解开,不是要把太平洋都染红?托老在《战争与和平》中,写出了这样一种疑惑:民族与和平,哪个重要?

为了人类的未来,很多都应该放下,但通向未来的路太多,走不同的路的人都有,世界却只有一个。每个人都知道战争不好,但为什么总有人要战争?我不明白,难道,真的只为两个字:利益?

《战争与和平》太多太多的东西,只能写这么多。只是一些感想,写下来罢了,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