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特级教师评课讨论稿

特级教师评课讨论稿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3.04W 次

全国

特级教师评课讨论稿

xx:

听了王xx老师的这节课,我对“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这种教学理念的认同感。“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目的性更强,对文本的解读更指向学生的写作。《与象共舞》这一课,王老师侧重于命题的方式,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以《与象共舞》为题,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步步深入,目标指向十分明确。

xx:

王xx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1、以“睹”为线索,既深刻理解了文中“熟视无睹”的含义,又扩展了对带有“睹”字的四字词语的积累,更以这些四字词语与课文的新词,整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一环节能高效地呈现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和运用新词。

2、对第五自然段两句话的精读。王老师通过反复的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大象跳舞一点儿也不觉得笨重,进一步的跳舞的节奏,更甚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也有节奏感。通过深入品读第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引出了“与象共舞”的引申义,拓展学生的思路,为今后的习作命题、选材打下基础。

王老师的整节课从“习作本位”出发,各个环节均以此为目标,可谓是匠心独运。

xx:

王老师以写作本位的读写观指导下的《与象共舞》教学中,首先以课题质疑写法,让学生思考自己来写命题作文《与象共舞》会写什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写法的质疑。紧接着,王老师抓重点段第五段,通过指导朗读,抓“拥”“节奏”等词,让学生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写作密妙,同时感受全文“一语双关”的构思特点,从而渗透读写知识。最后扩展题目,带动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xx:

王xx老师基于“写作本位”目标背景下,上了一节略读课文《与象共舞》。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巧设活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王老师挥洒自如,不不愠不火,不动声色地带领学生渐入佳境让人倍感自然舒缓。

从“终点”思考,从“起点”出发。王老师以阅读教学实现习作技法迁移的意识非常强烈,他知道这节课的“终点”是要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迁移写法,于是整堂的教学便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王老师从一个“睹”字导入课文,用拆词法和找反义词法理解“熟视无睹”,然后从课题入手,质疑写法,通过抓重点段第五自然段,通过词语“拥”、“节奏”等词体会文章表达,最后再回归课题,扩展题型。教学目标很明确,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有节奏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效果很显著。

文本解读懂得取舍,教学内容还原生活。王老师侧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直接进入教学主题,抓住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牵一发而动全身。王老师大刀阔斧,只选取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层层推进教学情节,得出课题《与象共舞》的深层意思:人与大象亲密无间。然后简略学习课文1-4自然段,引领学习全文,并适当向课外拓展 ,引导学生怎样写这种题材的作文。

但我有一个疑惑,我们常说一课一得最好不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揣摩文本表达,学习习作技巧。但是,1-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也比较特殊(每段有中心句,并且文段内容表面上与课题并无关系),我们是不是应该一两句话粗略带过?课末,王老师以自己的语言直接引出每段中心句,然后总结说这些段落虽然表面看与课无关联,但事实上却是写了大象与人的亲密无间。我在想,既然引领学生学习了第5自然了,学生明白了课题的深层意思说的就是大象与人的亲密无间关系,那让学生迁移学法,回到课文的1-4自然段,让学生快速浏览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课题的关系,而不是老师急于主动概括,这样的方法可取吗?

xx:

昨天听了全国特级教师王xx老师执教的《与象共舞》这一课,让我再一次近距离目睹名师的风采。

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王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细读,与文本全身心的接触,对文本有深刻的认识,对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有高度的敏感,能感受到文本所发出的细微声响,来自灵魂的声响,真正读懂了教材,才会在课堂上驾驭自如。

如王老师在第一个环节的教学中,由文中的“熟视无睹”带出“有目共睹、先睹为快”等词语,并让学生将这几个词分别填入句中,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巧妙地渗透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又如王老师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时,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象之间的亲密无间,老师抓住两个关键句子,特别是引导学生品读“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这一句时,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句子对比,(句子部分只保留动作词与原句进行对比),说实在,当时我在听课时,觉得这个句子没什么太明显的地方呀?一时不清楚王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什么?后来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轻声读、急促读、快读、慢读、舒缓读等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含义,再回到原句读,体会原句有长句有短句,哪里应读得急促?哪里应读得舒缓?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到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一只灵活可爱的大象,这只大象与人之间没什么距离,亲密无间,同时也感受到原来语言文字也有“节奏”,这种“节奏”来自于文字的结构,王老师让学生仿照作者这种写作方法说说其他小动物活动的句子。看到这,我恍然大悟,王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呀,他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写而读,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真不愧为名师!

时间:xx年9月28日4时40分

地点:区发展中心106室

出席人:xx xx xx xx xx

主持人:xx

记录人:

发言记录:

1、xx老师:

我精读了麦老师的《<珍珠鸟>文本细读》,麦老师解读细腻,开头引入的形式好,既表现了珍珠鸟的小巧可爱,有表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后的教学,把“信赖”和“怕人”的矛盾结合在一起,学生感受到爱,又感受到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相处。

2、xx老师:

我精读了《“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访谈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秘妙”一词。解读文本要有深刻的理解,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发现奥妙。读写结合要注意方法。引导学生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做出判断,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3、xx老师:

我精读了《阅读教学的关键——细读文本》,我非常同意“原文比较阅读”观点,这样比较容易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窃读记》,通过补充原文,孩子们容易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正因为有些人不嫌弃,才造就林海音的文学积累,成为作家。通过背景资料的搜集了解林海音的童年生活,深刻理解窃读的惧怕与快乐,受到感染,激发阅读兴趣。

4、xx老师:

我精读了《“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访谈录和《多文“一”练:“随文练笔”设计的新视角》。我认为单元主题练笔会比较有效。以五年级第一单元为例,主题是:我爱读书,要关注“爱”的表现。所以练笔点的设计可以是这些:(1)爱的动作;(2)爱的语言;(3)爱的心理活动;(4)爱的感受。具体到每一篇课文,如:《窃读记》,人物的动作细节、心里独白、对比的手法场景的烘托等;《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采访记录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抓关键词提问的方法、选取典型对象的方法等;《走遍天下书为侣》,(1)递进关系的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是 ,也是 。(2)先后顺序的仿写(第7自然段):首先 ,然后 ,

还会在 ……《我的“长生果”》,举例法、名人名言的用法、总结感悟法等。

5、xx老师:

我精读了《阅读教学之关键——细读文本》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几大缺陷及原因,就是文本细读不够深刻。然后向我们介绍了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在上学年在光大听了武凤霞老师的《巨人的花园》和她的讲座,武老师也提到了她是怎样备课的问题,其中如何细读文本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觉得,文本细读可三步走:第一步:以读者的角色感知文本,先不要看教参或其他辅助资料,自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第二步“以教师的角色,从组织课堂教学的角度再次深入研读,结合具体目标思考、探寻方法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可适当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设计;第三步:以学生的角色走进文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理出解决的途径。

例如《梅花魂》的教学,三年前教完这课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反思:教学基本是传授的,只是抓住外祖父谈梅花精神一段,通过朗读、联系实际事例等去理解,感觉这样的效果不好,学生体会并不深,也没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现在我再次教这课,同样也是抓这一难点。我尝试找作者的有关资料,我发现作者有这样的一段自述:”我铭记外祖父的嘱托回到了祖国。我在祖国上完了大学,不幸赶上十年浩劫。由于有海外关系而受到歧视,把我从东海之滨的厦门发配到太行山,当教师、当农民,政治上、生活上历尽艰辛困苦。海外的亲友再三劝我出国,但外祖父的墨梅、外祖父关于墨梅品质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青年时代万苦千辛的人生旅程,在祖国最危难的岁月,我与祖国母亲同在!粉碎四人帮后,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先后出版了18部著作,计600多万字,文章在国内外近百次获奖《梅花魂》一文被选入18种文选和海内外大、中、小学课本,我用梅花的坚贞鞭策我对祖国的忠诚,我以梅花的气节激励我前行的勇气,从而完成了外祖父对我的殷殷嘱托,也身体力行的体味了梅魂——赤子之魂——国魂的深刻内涵。”我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了更深的了解。上课时,我呈现了这些资料,学生对梅花精神的感悟更深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文本细读这方面,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