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 > 书信 > 检讨书 >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6.97K 次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2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 、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3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4

一、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学时播放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就会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学生的诵读

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5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 “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 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6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7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最终是学以致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8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 “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9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 “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0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1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中的一绝——怪石。课题“奇”,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教材将文本安排在第一组课文中,而这组课文虽以秋天为线索,但又不局限于秋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还要通过文本使学生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

一、 教学设计为导游带领游客欣赏美景这样一种形式。

从图入手,先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横生;再由图及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这是我教学本课的主旨,以游览形式开始,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讲解结束,有始有终。

二 、都通句子,美读全文 。

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但要做到有感情诵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像《黄山奇石》这样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美文写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读出感情就困难了。因此,我把美读课文与展开想象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图—文—想—画—说,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绘的各种石头的形状,小中见大,从而感受整个黄山的神秘,产生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师—生、生—生互动读、评;小组读、竞赛读、展示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学生读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诵读。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的样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了。

三、 放飞想象,尝试涂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到这时水到渠成,我顺势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说一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脑海中的天狗,狮子、仙女也像作者写的奇石一样,太奇了!让你不得不叹服孩子们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画中的狗、狮子、仙女……均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还没能很好地领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挖掘文本空白进行拓展,跳出课文教课文,因孩子们已深深地被黄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给其它石头起的名真可谓丰富多彩:海底捞月、石海泛舟、老鹰抓小鸡、凝神静思、盼……到这里,我觉得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们更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鬼斧神工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2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文章。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进行词句的训练。谜底给人的启示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是题目的导入,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怎样揭开的;领会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体会“既要学会抗争,又要学会退让”的道理;重点指导生字“惟”的写法,并进行朗读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感悟两位旅行者所得到的启示的话,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体会。

在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猜谜导入课题的方法。我说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一个学生说那是“月亮”。我说:“月亮就是这个谜语的——”“谜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写了“谜底”两字,告诉学生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即事物的真相。接着,我把课题补充完整,指名朗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理解“山谷”一词时,画了一幅简笔画,使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山谷的直观形象。然后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带着“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初读课文。我觉得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导入课题,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简笔画理解课题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课题质疑,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初读课文的热情,吸引他们非读下去不可。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案例1]:

师:昨天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鹅的资料,现在上来交流.

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网下载了几张鹅的彩色图片,早上刚刚打印出来.

师:太好了,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在网上查找这些图片的

生1拿着墨汁未干的彩图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同学观看她手中鹅的图片,引来同学羡慕的眼光.大家争着看着这几只形态各异的鹅.它们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极了.这个同学生简要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过程及步骤.

生2:我也上网去查到一些有关白鹅的资料,还有一则有关鹅的故事《白鹅救罗马》.

生3:我从家里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画家画的"鹅"图,还配上诗歌呢!(说着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4:我有集邮的习惯,我查阅了集邮册,其中有一套邮票是有关鹅的.

生5:我查到了有关鹅的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我讲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认真地讲起了成语故事)

学生身上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挖掘,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查找到这么多的材料,这是我没料到的.

[案例2]:

当上到拓展环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白鹅他很喜欢,你们喜欢白鹅吗从全班喊出的声音中,我听清了有相当一部分同说不喜欢.这是我没设想到的,写得这么生动的文学作品,居然学生说不喜欢这与我原先设想的"喜欢"不一样.此时此刻,教学机智让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我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喜欢"态度的,另一种是持"不喜欢"态度的,然后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赛,顿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生1:我不喜欢白鹅,因为它只是一只家禽,吃饭时却一副大爷的样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饭这样配着吃,惹得狗,鸡都来偷饭吃.这样非要一个人去伺候它吃饭,太傲慢了!

生2:我喜欢白鹅恰恰是它吃饭的样子.虽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这种能量让人伺候它吃饭,否则大声呵斥.也许它吃泥也要选地方,那个地方的泥或许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个地方去吃.我还喜欢它无论对谁都是大声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见了主人就摇头摆尾,一幅哈叭狗的样子.(哄堂大笑)

生1:我不喜欢它不忠诚,主人喂养它,它却大声呵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阵大笑)

生2: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现,它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直.

生1:我不喜欢它临死了还不跑,站着咬人.其实正象作者说的: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

生2(急切的语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白鹅临死了还不忘咬人一口,这表示它的坚强不屈,好像我们的革命战士.(哄堂大笑)

生1(支支吾吾):……(同组的有点失望)

生2(高兴地):我喜欢白鹅还因为它的肉很好吃,听妈妈说鹅肉还可治风湿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

同组的同学着急地补充:听说它的"鹅内金"还可以做为药引呢!

两个同学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很激动,处于学生中的一员.显然,"喜欢"的一方占了上方.我及时收住,否则不知争辩到何时.

师(欣喜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不喜欢一种事物是个人的自由.所谓"人是可爱才显得美",你们眼中的白鹅太可爱了,因此,白鹅的一身都是宝.

[反思]: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现在,单靠教师的传授,教材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了,一个人怎和全班几十位同学的智慧相比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运用来自于学生,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