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 > 书信 > 检讨书 >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精选22篇)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精选22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8.89K 次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

《小白船》是人音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首朝鲜歌谣,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歌曲以摇曳、荡漾的旋律生动的展现了一群天真、稚气的少年驾着小船在繁星灿烂的银河里穿行,在彩云漂浮的天国里游玩。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在歌曲导入时我利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启发学生对月亮展开想象。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后,踊跃举手回答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我趁机引导学生来欣赏一首小朋友对月亮的幻想《小白船》,即歌中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在银河中穿行,看见了桂花树,还和玉兔游玩的情景。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在学习歌曲《小白船》时,主要让学生听音乐,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在为歌曲设计用打击乐伴奏环节时,我主要利用书里面设计的节奏型,先让学生拍节奏,感受节奏特点,想一想为什麽这样设计,再用乐器敲打一下,倾听一下乐器伴奏的效果。最后再请几位学生上台演奏乐器,为大家演唱伴奏,增加了乐曲的美感,孩子们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课堂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学生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2

1、音乐欣赏《小白船》是中班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其中理解歌词、激发幼儿欣赏兴趣、感受乐曲风格等,是主要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样一节音乐活动,我觉得我更多的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他们都愿意大胆的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由于幼儿受其知识水平的制约,一般须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

2、由于这首歌中描绘的情景不是幼儿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无法让幼儿体验,因此,理解歌词成了这一教学活动的关键点、难点。

措施:根据幼儿喜好鲜艳动态画面的特点,我们决定借助多媒体图像功能,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因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能吸引幼儿注意,也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便于幼儿掌握和理解歌词内容。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3

《小白船》是五年级教材的一首新歌,朝鲜童谣,3/4拍,本节课是这首歌的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我主要设计了两大步:第一、回顾熟练第一段,第二、自学练习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时我主要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学,来感受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律动,学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节拍特点及强弱规律,加上轻声的用l a演唱,歌曲听起来很美。

练习时我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个人自由练习、分组练习,抽查方法也多样,个别抽查、分组抽查、集体抽查。并加入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引导大家听歌曲想象美丽的图画,然后说一说这想象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这样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歌曲的情境当中。通过创编船儿摆动等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抓了音乐的基本功,却忽略了音乐课的活动特点,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可加入乐器伴奏。另外对于学生歌唱中出现的小小错误,问题没有及时的指导,造成一错到底的现象。学习这首歌曲一定能把幻想做到位,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的时间,我想无论在演唱还是演奏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课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启迪智慧、开阔思维,近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欲,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挖掘教材,了解学情,除了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外,养成良好的实践水平进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达到知情意的童统一。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音乐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5

这次听课,着实给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执教教师紧紧围绕歌唱教学,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教学目标体现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反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谈谈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这次观摩课,每位教师的课堂设计、授课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与探讨的地方。

一、授课教师共存的优点。

1、教师基本的音乐素养比较好。

音乐课首先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听课,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感到骄傲,这些教师都具备这些良好的音乐素养,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美,教师自身气质深深地吸引听课者的眼球,让人感觉赏心悦目。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她们具备了美的使者的气质。

2、课的设计方面。

教师的备课可操作性更强了,更加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屏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做秀的环节,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

二、多媒体使用方面。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三、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一个“度”

1、注重把握学唱歌的“度”。

在听课中发现,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的学唱歌曲,这种方法很好,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但在每一遍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主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音乐,如果教师盲目或者目的性不强,只是一味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我想,这种做法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

2、注重把握教师在课堂上“演员”这一角色的“度”。

一节课的主角是谁?得看师生谁展现的机会多。我觉得音乐课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厚积薄发”,教师充当演员的角色只要恰到好处即可,关键是做好导演的工作。尤其是当一堂课接近尾声时,在验收学生对所学歌曲是否学会时,教师应是一位很好的聆听者,而不是一位领唱者。如果教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自身风采的展示,最终会让人感觉学生变成了教师的配角,是来配合教师的演唱。

3、把握“学科综合”的“度”。

“学科综合”的理念要求教师全面提高素质,拓宽知识面,有机会合理地进行各学科知识的穿插。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穿插,而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不能偏离了方向,因为学科综合应体现学科特点,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

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要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6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课试图通过把歌曲的难点简化、分散,逐渐加深,使学生感受二声部的学习成功乐趣,在演唱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情带声培养阳光明朗的歌声演唱。在学生学习二声部时注重培养演唱习惯,如音准、节奏、音色、力度的控制与把握。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尊重音乐感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认知、情感能力。

整节课力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挖掘教材中的音乐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声美、节奏美等等,这样从音乐的角度,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想象、审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7

《啊!朋友》这一课我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这看似枯燥的过程,却使我受益匪浅。按教学的流程,反思应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我觉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二次备课。我在拿到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这一课时,首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并根据新课标精神采用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歌曲《啊!朋友》,并体验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开始,我设想了两套教案,一套是以电影《桥》为线索,让学生欣赏电影中主题音乐出现的各个片断,并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第二套教案是让学生欣赏同一电影片断,但是一个是没有音乐的,一个是有音乐的,以此让学生体验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经过我的反复思考最后我采用了第一套方案,因为我不但要让学生体验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还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重要性的同时体会音乐,毕竟音乐课是要以音乐性为主的。经过我自己在教学前的反思,我觉得我在上这一课时,目标更加鲜明了,目的也更具体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消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8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由此,我们确立了“挖掘节奏要素,提高学生识谱能力”这一小课题,通过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节奏的捷径,找出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快乐的,有兴趣地学习,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进而提高他们识读乐谱的能力。

在执教五年级音乐《啊朋友》一课,连续的弱起节奏 “OX  |X X、|”是教学中的难点。弱起节奏有多种情况,比如弱拍起唱和弱位起唱就不同。本课属于弱位起唱。要想准确演唱弱位起唱,首先必需培养弱起的感觉。为了培养学生的弱起感,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节奏游戏——师生交替拍手游戏:

师生 师生 |师生 师生 ︰‖

教师先拍手(强拍儿),学生后拍手(弱拍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老师共同完成了二声部合奏。师生分谱如下:

师 XO XO | XO XO ︰‖

生 OX OX | OX OX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练习的正是弱位起唱的弱起节奏。学生在节奏游戏中,轻松愉悦法体验到弱起的感觉,为后面的弱起节奏型 “OX  |X X、|”的掌握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弱起——“OX”,并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动作代替休止,使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弱起节奏。至此,学生的弱起感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后面的歌曲教学中,我又通过设计问题“老师还从乐曲中听到了一种紧迫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带有弱起的节奏型所带来的“紧迫感”,以此引出弱起节奏型——“OX  |X X、|”。通过观察,学生认出弱起节奏,并做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用动作代替休止。在不断地练习中,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节奏,解决了本课歌曲教学中的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一教学事例使我发现,任何教学难点,只要方法得当,用得好,用得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在练完声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了英国男孩Declan Galbraith的视频歌曲《tell me why》。当男孩子唱歌时,背景中出现一个个衣衫褴褛的非洲儿童、破败的家园、成人军队、童子军等等,特别是孩子们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凉、渴望。孩子们看不懂歌词,但是被男孩全身心投入的歌声和不断出现的画面打动了,甚至几个孩子流出了眼泪。歌曲完后孩子们孩子们对歌曲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儿童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歌曲十分忧伤,似在呐喊。孩子们对这段视频过于着迷了。

二、我在试图突出孩子们的幸福时,展示了孩子们春游时的照片。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相当兴奋,讨论声此起彼伏。以至于没有很好的聆听背景音乐——《小小少年》。

三、思来想去,我以上设计的两个要点与歌曲要表达的内容前后衔接不畅。学生仅仅在感情上做了一次从悲伤到幸福的大跳跃,而没有涉及“少年烦恼很好,随着年龄烦恼增加”这一主题。

四、虽然课堂任务较好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流程安排令自己很别扭,以后再次教学时一定要重新设计教学思路。也吸取这次经验,避免在别的课堂内容犯同样的错误。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0

200__年10月19日,我在本校电教室上了一节名为《抒情歌曲欣赏》的校级公开课,听课的老师有十余人。在这节45分钟的音乐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分别展示了7首声乐作品。每首作品都是以听觉体验为主,先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歌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我设计的问题与课堂的教学目标有直接关系,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一:你认为这首作品表达了哪种情感?(如:欢乐、忧伤、痛苦、怀念、思念等?)。

问题二:你对哪首作品有较深的印象?能尝试着哼唱某一乐句或乐段吗?

问题三:用自己的话简述抒情歌曲的含义;并能在众多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中辨别出声乐作品。

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听,我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在学生听赏的过程中没有打断他们的思路和感受,在听完三首歌曲之后我有意识的安排了3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并思考:这几首歌曲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在欣赏《我的太阳》、《索尔维格之歌》时,我简单的介本文来自本站网绍了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并简单介绍了诗剧《培尔金特》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听赏完后,我选择了旋律较简单、学生容易上口的歌曲《共和国之恋》作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其中海外赤子对祖国妈妈深深的爱。

本课以欣赏抒情歌曲为主,所以教学评价应该从情感反应着手。学生能否认真聆听,对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判断,能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验,课后对抒情歌曲这一声乐作品体裁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等方面是评价的关键。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互评为主,我加以适时的引导,每一阶段结束时我才做鼓励、表扬性的评价,以达到本课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能力,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享受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本课上的比较成功(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稍有不尽人意之处是在分辨哪些是抒情歌曲环节时有个音乐小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说错了,这点让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细心的查阅资料,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

另外,这节课所用的音乐资料都是湖南版音乐教科书的教学用光盘,画面清晰、声音效果也很好。这些教材自带的音像资料在常规课中实用性很强,以后我会更多的挖掘这些已经准备好的音乐资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1

本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研究教学,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以此激励自己以后做的更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总结出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1、先介绍作者生平;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 中“思”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3

一直以来,在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方面,音乐学科教学都是优于其他学科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音乐自主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具体特征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音乐教师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提升其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音乐教学通常都只是注重对学生唱歌技能与技巧的训练,采用的也是“教一句,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对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跳动方面,并没有收获较好的成效,音乐的趣味性及其艺术形象的完整性没能够得到完美地表现,这是致使学生失去音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更无从谈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了。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要不断地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音乐自主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具体特征

在教学论当中,关于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就音乐自主性学习而言,当属学科教学论当中的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分支。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创造性、审美性以及情感性等,音乐自主性学习被赋予了更多的独特性内涵。在笔者看来,音乐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除了要自主认知音乐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认知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管理,可以说,这是音乐学习的一种最好状态,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学生能够自己对音乐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及其对自主学习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是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心理因素,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驱力,是保证学生进行持续学习的最稳定动机。所以,在所有的基础教育当中,一定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对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更是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根据在不同阶段的审美心理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使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助于加强音乐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学需内容的方法的选择。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享受音乐,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在音乐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学生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作为教师,应当做的就是有机结合所有学生不同发展个性与参与积极性,因材施教,创造出更多的生动活泼的、灵活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以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

音乐教学同样也非常提倡“学科综合”的这一教学理念,主张将各种具体的音乐材料综合地构建起来,以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联系。在音乐教学当中,尽管时代感越来越丰富,但是其中的审美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较大改变。对中学音乐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吹、拉、弹、唱技巧,还要掌握一些高效的的教学方式,并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将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同时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态度,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等。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表现欲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去,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们放下自身“教育权威者”身份,将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地位,更多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真正地产生“课堂主人”之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接纳和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2、充分展示合作与分工意识

要想能够快速且有序地完成相关的音乐教学任务,完美的合作与明确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堂音乐课中,就应该为每位学生设置出对应的岗位,并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使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所扮演的岗位角色来进行音乐知识与技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设定音乐组长和音乐副组长这两个职务,并让他们二人协助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包括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分工以及学习状况和结果反馈等。如果需要进行音乐剧表演活动,便可根据之前设定的音乐小组的各成员特征选出最适合的总策划、编导及美工等角色,合理分工,自行组织活动编排。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岗位的设定是固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轮岗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式,通过轮岗,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够有实践的机会,这对小组成员来说,也更加公平。

3、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除了需要为学生展示教材中所涉及的音乐欣赏作品之外,还要将其与听音练习结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乐曲的片段,在钢琴的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分别将其弹奏出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三中音区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难度与要求稍微高一点的“表演和合唱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述各种各样的音乐故事,加深学生都音乐索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音乐学习。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智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教育,除了要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使之能够在音乐艺术的空间里尽情地翱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示分工与合作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都是培养学生音乐自主性的有效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中学教师的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4

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然而,怎样有效地展开音乐欣赏课却困扰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文艺,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设计过于传统,很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这个度呢?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来体现音乐作品的真正魅力。短暂的四十分钟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和听赏名优教师们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展示中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商榷。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对作品掌握得十分透彻,反复钻研教材,音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是学生的,整节课也不能使师生之间成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在课堂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 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5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这种少年时期的复杂心情。在这堂课,我主要目的是扎实的抓基础,巩固基础。从音乐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出发。

在课堂前,我先聆听《柳树姑娘》的伴奏,让学生在律动中,能较快地进入音乐课堂的角色。复习《柳树姑娘》双声部时,学生的声音状态,感觉都非常的好,非常到位。

在学习《小小少年》这首歌曲时,由于此歌曲旋律生动,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较大。特别是第一部分,一些大跳、连音的难点,通过听唱,学生都能较快的掌握。以前我做了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弱拍起唱的铺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小小少年歌曲时,能较好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但是我发现学生容易把原来的八分音符也唱成附点八分音符。

在合唱的二声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快,也能较快的掌握两个声部的音准。但是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低声部,还需要老师稍微带一带。如果在课堂中能让学生在唱歌时能胆子大一点,把平时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地好了。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6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好娃娃尊敬关心爷爷奶奶的事情。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愿意学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是活动的重点。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同时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在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头发花白的“爷爷”走了上来(拄着拐仗),“小孙子”急忙为“爷爷”搬凳子。(“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大家齐拍手说:“我为爷爷搬凳坐呀,爷爷笑哈哈!”“奶奶”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奶奶”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奶奶端杯茶呀,爷爷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接着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

虽然对小班孩子来说情境表演会显得比较困难,动作、情感不会很到位,但孩子通过自己稚嫩的表演,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孩子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7

我在教学到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这一课时,首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并根据新课标精神采用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歌曲《啊!朋友》,并体验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教学时我是以电影《桥》为线索,让学生欣赏电影中主题音乐出现的各个片断,并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还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重要性的同时体会音乐。毕竟音乐课是要以音乐性为主的。

经过我自己在教学前的反思,我觉得我在上这一课时,目标更加鲜明了,目的也更具体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消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8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19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我在本课教学中希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卫黄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饱含自我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渴望借助自由诵读来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我希望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评课中,我认真听了诸位老师的点评,反思之后,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如:对于课文的重点词语解析点拨的深度不够,激励性语言运用偏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等许多方面皆有不足之处。

最后,衷心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衷心感谢在此次研讨课中给予我很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前辈和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2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什么是具有音乐课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每个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虽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让人陶醉于音乐,耐人寻味的感觉。当然,这不能离开音乐学科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4/3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从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在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 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真实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像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图谱导入。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纵向挖掘不同的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歌唱是学生音乐水平的直接体验,一首歌曲经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会更富感染力,《故乡的小路》是表现了对 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两点进行歌曲教学:

1、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边唱边画图谱、随歌曲拍击节奏、静静聆听音乐、随音乐哼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歌之前反复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及情感,注重整体聆听的实效性,为学习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改变以往教学一句教唱一句学唱的方式,因为我认为这种方式学生学起来既单调无趣,缺乏学习兴趣,又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我让学生根据对歌曲的感知能力整体学唱,只在重难点地方指导学唱,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在进行歌曲的情感处理时,我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唱出了歌曲的意境及强弱力度。

第三个环节创造活动我设计将歌曲、舞蹈、打击乐器结合让学生充分创造、表现音乐。

2、图谱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了本首歌的图谱,分别出现在课始和课中,设计课始激发了学生学歌的兴趣,设计课中又很好地指导了、检测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反思这节课,我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 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在设计环节时要考虑到所设环节如何真正为教学、为课堂作服务,如何真正通过环节的设计有效突破重难点,而不是为了花哨和课堂的可看性。

2、给小学生上课教师的语速要放慢,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清。

3、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应多样、生动些,尤其是评价语言。

4、自身声乐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反思、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会再接再厉,让自己不断进步!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音乐教学是让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重得以放松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对话式教学成为适合中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成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耐心倾听,平等交流

对话式教学的展开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倾听意识.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时,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听取学生的观点,同时也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对待一些较内向的同学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而一些特别活跃的同学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的“打压”,以保证课程能够顺利进行.特别是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心理发育已经日趋成熟,教师要学会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感受,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体会到提问教师的乐趣.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得到学生对音乐课堂最真实的想法,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从而为音乐课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己处于平等交流中的引导地位,要起到引导与把握方向的作用,把每位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用心体会他们的思想情感,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出教材背后更值得思考的内容.例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课,这部音乐作品处于《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这一单元,是一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情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这部音乐作品做好深入了解,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交流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感受,解答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好每一部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并感受作品中充斥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为这一学年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预习,积极交流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使用对话式教学,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共同的交流才能实现,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是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开课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激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可以选择在上课的最后几分钟将下节课所学内容简单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学生进行预习有很多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有关创作背景的查阅,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使学生通过自学对将要学习的音乐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器乐欣赏课,教师必须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的布置,才能保证在课上欣赏时学生有话可说,也能够使课堂节奏更紧凑.中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预习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安排中学生进行预习,能够为他们高压力的中学生活提供一些休闲的余地,并且使他们感受到参与音乐教学的乐趣,并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懂你》一课时,教师要为下一节课的《好汉歌》做好准备.这一单元为《流行风》,《好汉歌》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因此对这一课采用对话式教学比较适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查阅《好汉歌》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好汉歌》的理解,并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进行交流,这样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使得教师可以更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对《水浒传》的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将《好汉歌》融入到电视剧当时的环境之中进行理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何为好汉,感受流行音乐的特点.

三、创设情景,和谐对话

在教师乐意去倾听学生,并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做到有话可说之后,还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对话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创造条件.特别是中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健全的人格,特别需要教师对其予以尊重和积极的引导,才能让其乐意走进音乐课堂.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进行对话的物理环境.比如打乱学生的座位顺序,让学生分组坐在一起,或者像在剧院欣赏音乐作品那样为学生安排观众席的坐法.这样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座位,方便了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乐于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对话.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感受.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需要亲近友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当学生做出一个较合理的答案时要予以肯定,即便学生说错了也要注意不能态度强硬的对其进行批评.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学生的伙伴,是对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引导者,要充分对学生予以支持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与尊重,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发言,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广陵散》这一欣赏课,其时代背景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背景比较遥远,学生在进行鉴赏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乐于在课堂上针对《广陵散》提出自己的问题.此时要注意,由于学生对于古琴曲无法像流行歌曲那样喜爱以及更好地理解,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可能会缺少价值.教师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予以欣赏,尊重学生在思考之后提出的疑问,并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一起来帮助提问同学进行解答.教师要满足学生充满好奇心的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广陵散》中充斥的杀伐之气,感受古代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统治的抗争精神.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自身的倾听意识,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情景,通过各种手段来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同时也需要学生协助教师,待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使对话式教学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合理的利用,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减缓其紧张的学习压力,让中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完成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

音乐课小白船教学反思 篇22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