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 > 书信 > 检讨书 >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通用14篇)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99W 次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

教学中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朗读训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中。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三只小螃蟹的语言,不仅要读出他们的可爱,还要读出他们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这样层层点拨,学生慢慢就读出味来了,也能体会他们不同的心情,读出恰当的语气。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通用14篇)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带着问题,展开想象,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后,启发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站在大海边上,我想大海那边是____?”……

但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上,学生受课件影响思路没有打开,局限在“大海那边是鸟”这类答案上。我在教学过程中没用进行相应的引导,成为我的遗憾之处。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2

今天,在区教研员翁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同大实验小学上了一节区公开课。

本课时是《大海那边》第二课时,主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复习生字新词、积累同部首的词语;二是继续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并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结合课后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的同时,我穿插了以下知识点的学习及巩固:初步让学生了解说话的三种表达方式、按要求积累词语、用因果句回答问题等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让学生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最后,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节课下来,总体上是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最后的说话训练,学生有的根据老师提供的画面说话,更多的是 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中寻找积累过的好词好句,运用于说话训练中,我也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相信学生能通 过这节课为今后的写话积累一定的素材。

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是: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今天课上,由于担心场地过大,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在抑扬顿挫上有所欠缺。另外,学生在回答时把“宛如”说成“婉如”,由于疏忽,未及时指出,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通过这节区公开课,培养了自己钻研教材的精神,让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获很大。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3

《大海那边》这篇课文通过三只小螃蟹的话,讲述小螃蟹对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的探讨。课文中三只小螃蟹由“初升的太阳”、“驶往美国的船只”和“高挂的月亮”联想到大海那边是“太阳的家”、“美国”和“月亮的故乡”。课文内容生动,语句优美。最后以“大海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结尾,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带着问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大海那边》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童话天地”的情境,将相对枯燥的语文学习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机联系。借助投影,在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丰富、生动的画面:早晨,海对面的天空现出美丽的玫瑰色。静静的海滩上,三只早起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在做体操。三只螃蟹一、二、咔嚓、咔嚓、三、四、咔嚓、咔嚓、五、六、七、八、咔嚓、咔嚓……就像听从指挥一样,它们一边做操一边在讨论,大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呢?然后出示课题《大海那边》,让学生读了课题质疑。短短的时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迅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唤起了学习的欲望,乐于学习。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作者 讲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5

aoe的教学,是汉语拼音单韵母教学的第一课。在aoe的教学中,我是借助形象让学生记忆拼音形状的:

首先,从图入手,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医生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a”的音。张大嘴发“a”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记忆。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我还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张大嘴巴aaa),用动作表演记忆(表演口型猜字母),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汉语拼音教学,我注重的是先摆口形再发音,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o”的发音是难点,我强调先摆口形再发音,舌头不动,发音才准。

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6

我先从课题“第一次真好”引起,讲人生中的第一次,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记忆中搜索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读一读第二段,让学生去体会。接着过渡到下一个事例,学生读段落,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在引到学生读图书,再次引导学生读中体会,积累词语。顺势启发学生读中明白读书带来的好处,从读中体会“率一次”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在交流中让学生切实明白多进行人生的第一次的好处,那学生就会真正地去读书。

总觉得一篇课文的情感先入住学生头脑,等待时间去消化体会,反反复复,以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启示,成为自己的东西。我想,在教学中老师也未尝不是一种体验和提高。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7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习阶段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8

本课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小时候因专心看书,把米饭烧糊了的故事。课文围绕“神童”的“秘诀”展开,说明陈毅学习成绩优秀,成为“神童”的“秘诀”是勤奋,从而揭示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文中的主人公——陈毅,是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学生对他却不大熟悉,因此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整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学生们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陈毅的榜样作用,学生不仅了解了他的学习方法,更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陈毅那刻苦好学的精神。

今天的教育追求“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就要随时授“渔”,点滴积累日后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回顾整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1.要预设,更要灵活。教师设计的,并不一定就是学生所想的。本文由“秘诀”所引出的两条线,在课文中处处有体现,教师所想的,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学生找却有随意、随处性。教师能随机应变,随学生的表现而灵活处理课堂这一点有待学进一步提高。

2.要讲解,更要到“点”。文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讲因陈毅专心看书而把饭烧糊,妈妈火冒三丈的事情。此处过度强调妈妈的“火”,而没有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里有一个反衬作用,是通过这一件事,更加突出“勤奋”二字。讲解,要偏重主题。

3.要拓展,更要合情。本文向课文延伸有两个点,一个是好的方法,另一个是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课前全我也搜集了一些好的方法,包括了预习、复习、阅读等等。学生课后反映,有些方法不懂,细想,才发现有些方法超出了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范畴。拓展,应该是在学生现有基础上的拓展,如此,才能有效。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9

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了 “几”和 “第几”后,对学生进行了练习,把 “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第四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故事,边讲边引导学生做题,使学生更能吸引到老师这来,锻炼他们听讲的能力。这一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认知几与第几,对理解力稍微差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辅导。

除了在教学方面,我还发现要在鼓励中引导孩子成长。在做练习时有一道题是这样从几个梨中圈5个,然后把圈到的梨中的第四个上打上对勾。一般都是从左到右的圈,我发现班上一位行为习惯很差的同学他们从中间不挨着的圈,当时我就把这位同学的作业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并且还表扬了这位同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图形。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一直坐的很端正,并且知道举手回答问题,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后来想想可能是我表扬了他使得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时常在想这么简单的知识该怎样讲,能使孩子既能很容易的接受,又能从中得到学知识乐趣。活跃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就要从孩子身上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弥补他们的缺点。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我所执教的课文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第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要想亲身体验,首先必须“入乎其内”,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课文用了许多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沙漠这个特殊的环境,我指导学生自然地“入乎其内”,按自己对情境的体会来朗读,如“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铺天盖地”等,体验了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意境,读出了应有的语气。

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否则,学生阅读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语言文字也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有所积累。在教学三、四段中,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语句,了解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进一步感悟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与小骆驼一起感受自豪,抓词扣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为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了短文《沙漠之舟》,并让学生思考:小骆驼值得自豪的还有什么?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发现了骆驼身上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学生交流中我还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小骆驼身上具有的品质、精神,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这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为小骆驼感到自豪的同时,引领学生见木知林,发挥课文的导向作用。

当然,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我,面对课堂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调控自如,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尤其对于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点评不够及时,还不能把评价语言的激励与引导作用恰当体现,读文指导力度不够,读的形式不够多样,读的方法不够灵活,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1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2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3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也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括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就本课而言,暴露出了我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自己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所以课上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就显得比较浅,诚如有些老师所言,人文性体现得较突出,工具性就显得有些薄弱;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和学识的浅薄,对于学生的评价还缺少精当的点评;作为一堂课,如何把用多媒体调动起来的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本本身来等问题解决得并不够理想,这些“缺憾”同“亮点”一样,也是我作这堂课的收获,更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其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赶上新课改的大潮是我的荣幸。感谢新课改敦促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大海那边教学反思 篇14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学生几乎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种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完整的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本课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然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三组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帮小猴提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从条件思考的经验,所以学生能很快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三组条件其实都是围绕例题“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设计的,所以为下面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做了铺垫。并且通过根据条件提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时相关的已知条件的重要性。

在例题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学生通过交流能自主理解这句复杂条件里所蕴含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帮小猴提出更多的问题。我再顺理成章地出示例题的问题,并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对这一复杂条件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的体会,找出两种方法思考过程的相同之处,然后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