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 > 礼仪 > 交际礼仪 >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2.94W 次

在人际交往中,君子对与其他人相处过程中的交往之道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范文可以参考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的范文。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篇一

真朋友就像凉白开

甜蜜的爱情相比,友情显得平淡无奇;与温馨的亲情相比,友情难免索然寡味。爱情如美酒,亲情似浓汤,友情只能是凉白开。可是口干唇燥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一杯沁润心肺的水;当一个人苦闷不堪的时候,朋友伸过来的手往往胜过恋人的热吻和亲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无须背负海枯石烂的誓言,不用防备“朝三暮四”的变迁,不必讲究嘘寒问暖的客套,也不用顾忌牵肠挂肚的担心,朋友就是那个愿意做你听众、却不让你内心不安的人。煲电话粥也罢,促膝谈心直到东方发白也罢,烦闷与苦恼尽可以和盘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谢你的信任,然后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都市中人个个如刺猬一般,朋友间相处应该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的伤害,大可不必认准一个好友跟你分担所有的欢喜悲忧。愉快地相互欣赏,忙的时候放在一边,有空的时候搞个聚会,需要的时候打个招呼,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间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寸,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4~12英尺,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12~25英尺。

说出这个理论,并不是我也认可与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离控制在1.5~4英尺之间这么精确,但我赞同人际互动中的距离的确是人对事物在态度上的一种表现。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过沟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面因为相通或互补而建立了比较亲密的类似于战友般的情谊,在他们面前,我既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恶习,也不会坦诚地倾诉自己所有的缺点,因此,朋友、熟人能够介入且只能介入的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父母、爱人一定了解我是否早起刷牙,是否睡前洗脚等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所以,他们介入我生活的程度更深,这样的亲密是任何一个朋友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对我而言,如果把自己看作一个集合,把上面的两类人想象成另外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都与我有交集,两个集合既不包含我也不与我重合,我自己与他们永远都不相交的部分,这是我的私人空间,它只属于我,是我最个性化的部分。

无论对朋友还是父母,我的私人空间永远都不会敞开,他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因为那里虽然隐秘但不肮脏,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空间,但我需要并且一定要用自由填满,其实,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总会有不喜欢朋友打扰的时候

我把自己的朋友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要好的,彼此非常了解对方,并确认能够同甘共苦的,属于患难之交。第二类是比较好的,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条件下认识的,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的朋友。第三类属于萍水相逢的朋友。

我愿意把朋友这个称呼定义为我的第一类朋友,因为我们最贴近,最投缘,真正是无话不谈,我们都会尽可能为对方着想,但我不欢迎我的朋友介入我的私人生活,也许更多时候朋友是出于关心你的目的,怕你受到伤害才无意识地介入的,如果你不喜欢,最好是先给他暗示,但如果他仍不明白,可以约他出来聊一聊,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

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有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彼此不打扰对方喜欢的生活,那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相信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别人朋友所要追寻的境界。

对朋友说“不”又怎样?

上个月,我的大学同学进辉因为生意失败缺钱周转,我把所能资助他的5万元钱拿出来借给他。进辉很感动,他知道我是倾囊相助,所以,他每晚都会打电话来大吐苦水,我每天下班很晚回来后,还要花两三个小时陪他聊天解闷,说完他的事,他又开始说我家的事,而且上上下下的事他都不免要评论几句,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打听。开始,我觉得他心情不好,只要他问起,我都或多或少地说两句,可有一天我回家很晚,他和我妻子也絮絮叨叨地说了从我嘴里听说的我家的事,害得妻子以为我对她有意见。更糟糕的是,他在半夜三更会来找我,让我陪他去酒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我再也忍受不了,妻子、孩子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对我牢骚满腹。我觉得我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我已自身难保了,再也没精力帮他了。有一天,我也跟他大吐苦水,他毕竟是我朋友,很了解我,也明白了我不喜欢他这样的相处方式。

对朋友说“不”真的很难,但只要不是“见死不救”,是朋友的话一定能够理解。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篇二

男女朋友相处之道

1.男女朋友之间,吵架是很难避免的,应该视为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男女朋友两人,不仅性别不同,性格、观念、习惯等亦互有差异。恋爱时,彼此还有机会掩饰;结了婚,朝夕相处,互动频繁,大大小小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面对这些冲突时,若是大惊小怪,以为有了争执就表示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错误。反之,若以为美满的婚姻就是两个人永远不争吵,所以在冲突时,只好极度的容忍,百般的委曲求全,以维持一个表面的和平状态,这也是不正常的现象。 事实上,男女朋友应该以积极的角度来看吵架。「会」吵架的男女朋友(即知道吵架的原则的人),两人之间的感情会愈来愈好,而且吵架的次数也会愈来愈少。

2.吵架是“角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

男女朋友吵架的主要原因是以为事情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吵架者的基本心态是「这件事一定是我对,我的另一半一定错了。」问题是当两个人都这样想时,吵架就层出不穷了。 事实上,家庭纠纷、男女朋友争执等经常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他们纯粹是角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努力的去体会对方的真正意思,或比较两人之间的差距在那里。「不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却极力的要驳倒对方,只要证明自己的「无误」,结果反而两败俱伤。

3.男女朋友吵架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

一般吵架的特征是争理,所以拚命的抓住对方的语病,找出对方逻辑的缺陷,集中火力而攻之,让对方没有招架的余地。问题是「争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伤情」,赢了理往往使对方更对你没有感情而已。男女朋友之间的争执用「交情」来处理,远比用分析、辩论的吵架要有建设性。

4.千万不要在第三者面前吵架。

吵架者为了证实自己是对的,经常喜欢投诉局外的第三者,希望别人会支持他。而为了争取较多的同情,就必须不断的提到伴侣的不是。这种在第三者前控诉伴侣的习惯对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破坏性极大,男女朋友之间必须竭力避免,否则受害的还是自己。 「会」吵架的人只希望男女朋友两人能面对面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冲突,不愿在父母、朋友、同事面前吵,如此两个人感情复原的可能性就可以提高。

5.千万不要赢。

男女朋友吵架不管谁赢谁输,事实上没有赢者,双方都是输家。万不得已吵架时,会吵架的人顶多只是「点」到为止,从来不想赢架。 吵赢了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会吵架的人,事事给对方留余地,让对方有台阶可下,不会吵架的人却时时想把对方赶尽杀绝。

6.叙述事情的真相,不要加油添醋的形容自己的感觉。

吵架一定是事出有因。「会」吵架的人在吵架的过程中会集中在事情的叙述上,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状况与需要;「不会」吵架的人却喜欢夸大的表达自己在生气,因此常用最偏激的形容词来激怒对方。

7.先认输的人才是大勇者。

吵架既然是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冲突,成熟的人会极力的设法去避免。而避免吵架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承认对方的意见可能比自己的好。这种反应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成熟度的人才能做出来,但是值得大家去学习。 对自己的伴侣让步绝对不是损失,而是收获。而伴侣听到对方先让步时,千万不可说:「早就说你错了,到现在才承认!」相反地,应该给伴侣更多的鼓励与尊敬,那么下一次吵架时,伴侣就更愿意先让步了。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篇三

朋友间相处之道,别总是与朋友黏在一起

笔者觉得,不必要过于频繁地拜访朋友。人的弱点是:总爱怀念那些不在场的亲朋好友,而不太在乎守在身边的人。友情也是一样,总像糖那样黏着人的友情,久之肯定会让人感觉腻味。夫妻近得不分彼此,久之都会互相厌烦,就更别提朋友了。

笔者的朋友都不是黏人的。平时各忙各的事儿,隔上相当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应该见个面儿了。于是即兴而动,呼朋唤友,或去哪家吃饭、串门,或去公园散步聊天。现在很多人都有了微信“朋友圈”,平时发个微信就表达了惦念。虽然我没有微信,可我觉得微信是个好东西,轻松地就把散在各个地方的朋友联系在了一起。利用时间的碎块,分享了很多人生感悟。

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才是友情的保鲜剂。

永远保留个人空间

有一次与几位朋友结伴出门火车旅行。朝夕相伴之中,有位女士总在对别人讲她的人生艰辛,几乎全是从前不为人知的隐私。不知是什么因素触动了她的倾诉欲望,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她的故事讲完了,再也挖不出新的东西,人们叹息一番之后,也就对她失去了兴趣。

有点儿替她惋惜,干嘛要“竹筒倒豆子”那样,轻易就把自己倒空呢?要知道,对个人很重要的一段人生,在他人眼里不过是一小段谈资而已。如果理性一点儿,那位女士就不会那么急着倾诉。人人都有故事,保留为人不知的一面,才会更让人尊重,也吸引他人。

笔者从不愿与任何人分享私人空间。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笔者会感到淘空了自己。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朋友重视你,正因为你是独特的一个;如果你是一杯一眼就能看透的白开水,在人眼中也就没了味道,反之也是一样。

尽量不与朋友发生利益关系

从前朋友曾给笔者介绍过一个不错的工作,可那单位的上司是朋友的亲戚。虽然那份工作很有吸引力,然而考虑再三,笔者还是放弃了。笔者觉得,有一层这么近的关系,可能会与上司很不好相处,闹得不好,还会影响笔者与朋友的关系。后来笔者去了一家没有任何个人关系的单位,在人际关系上很轻松,因为不欠任何人情。

与朋友发生金钱上的关系,更是要不得的事儿。越是朋友,越不能损坏人家的生意。如果不得不跟朋友发生经济联系,就索性“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泾渭分明。见过一些本来极要好的朋友,就是因为一笔生意说不清楚,最后两人竟成了冤家。

谈谈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可以扶他起来,这人就有祸了。」从以上这句《圣经》的话语中,可见我们不能没有朋友。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与朋友相处得更好呢?关键便在于要真诚、多关心、多分享和做一位好的聆听者。

首先,我们每一句为朋友而说的话,每一件为朋友而做的事,都要出自心田,我们不应为了利益而撒谎或做出伤害朋友的事,那才算是真诚。譬如你知道朋友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你应诚实地劝导他;你知道他有些事情做得很好,你应诚实地称赞他;你这样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总比只靠甜言蜜语来欺骗他来得好。试想想,如果有朋友欺骗了你,而事后被你发觉,难道你不会愤怒吗?难道你又不会讨厌那位朋友吗?由此可见,真诚在朋友间的相处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朋友之间要多互相关心和分享。例如你不快乐时,朋友会主动关心你,安慰你,问你最近为何不愉快;相反,当朋友不快乐时,你也当如此做。另外,我们应该将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朋友能与我们分享;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所以,我们也应该把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朋友能与我们一起分担,或许这位朋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呢!不过,太大越位、过分的关心却一定要避免,因为这样不但不会有好效果,反而会使朋友觉得你像蜜蜂似的在他耳边嗡嗡的叫着,使他感到你很讨人烦厌,因而渐渐地疏远你。所以,关心朋友也要适可而止。

另外,我们在用嘴巴说的同时,也要用耳朵留心地听。我们应该做一位好的聆听者,让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他说话。如果你只管说话,而不理会朋友的感受,或不给朋友说话的机会,便会使朋友觉得你不尊重他,而阻碍了一段友谊的发展。 总括来说,我们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多关心朋友、多跟朋友分享并做一位好的聆听者,那才可使朋友之间能相处得更加好。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范文篇四

与不同朋友的相处之道

针对:朋友绅士朋友可能会跟你抢账单,可能太客气,让你不好意思,觉得难以接近,又或者有点保守沉闷,不够活跃;痞子朋友可能总以捉弄你为乐,总是爽约,总是没个正经,拜托他的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无论如何,硬币有两面,当这两类朋友表现出你比较难接受的一面,你如何应对?

答案:在大家放开来狂欢的场合,太过绅士的朋友会因为正经而显得拘谨,有时会为气氛制冷,特别是在大家起哄要他表演的时候,他放不下面子,就扫兴了。黄小姐认为应该分开对待,根据朋友的不同性格选择不同场合,其实绅士朋友也有好玩的一面,但如果他们不喜欢过分夸张激烈的场合,最好亦不要令他们难堪,免得大家心里不舒服。

而对付不认真的痞子朋友,就随缘好了,大家碰巧聚在一起,就尽情享受当时的气氛,不必太过责备他的不在意。有些痞子朋友还是挺义气的,不过是表达方式比较随意,喜欢开开玩笑而已,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是被访者一致同意的相处原则。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的古代名句经典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周易·坤卦》文言)

译文:君子以恭敬慎重的态度作为内心的政治准则,以合乎礼仪的行为处理外界事物。

解读:君子在交往态度上恭敬慎重,在交往行动上讲究合乎礼仪。敬为立己之本,义为处事方正。只要做到恭敬的态度、适当处事,就能广布美德,得到众人的信任支持。

原文: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礼记·大学》)

译文:你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语言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合情理的方法语言说你。

解读:提倡用合理的方法,合理的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坏的做法有坏的影响,坏的处世有坏的回应。

原文:(交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译文:交朋友不能依仗自己年岁大,不能依仗自己地位高,也不能依仗自己兄弟有钱有势。所谓交友,是以品德相交,决不可以有所依持而交友。

解读:交朋友是品行相交,而不是酒肉朋友,不能以其他杂念交朋友。朋友关系不以年龄、地位、有钱有势为前提,而是以德行为交友的基本原则。

原文: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礼记·中庸》)

译文:君子要随和,但不随波逐流;君子要独立而又不偏不倚。

解读:君子进行社会交往,既要随和,更要有独立的人格,切忌随波逐流。

原文: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译文:一个自暴的人,不可跟他谈正经话。一个自弃的人,不可跟他有所作为。讲话诋毁礼仪,叫做自暴。自认为不能怀仁德、行正义,叫自弃。

解读:一个正常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不能自暴自弃。要讲礼仪,怀仁德,行正义。

原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译文: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赞誉,也有本求无过而偏遭诋毁的事。

解读:人生在世,诋毁、赞誉经常发生,不可过于在意。心中无愧,做事坦然。

原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依仗实力征服别人,别人并不能从心里服从你,原因是别人力量不足;凭借德行使别人服从自己,别人心悦诚服,完全出于自愿。

解读:以礼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征服人是以征服人心为上的。服人依德不以力。

原文: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礼记·大学》)

译文: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反了人性。

解读:应该是恶众人所恶,好众人所好,顺其自然。好恶应该与众人一致。

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礼记·中庸》)

译文: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和支持,百姓就治理不好。

解读: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搞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原文: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译文:诚实是做人的法则。诚实,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是从容不迫就能实现的法则。要做到诚实,就要择善并坚持做到它。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实践。

解读:诚实,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做人的最高原则,是无须付出成本就可以做到的。诚实是与人的善心密切相关的。有仁心有善心的人就会做到诚实。

原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译文:天下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解读:这里表现了儒家的博大胸怀、平等思想和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

原文: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论语·子罕》)

译文:可以跟他一起共同学习,不一定可以与他一起追求道德、道义。

解读:共同的学习环境,共同的学习内容,共同的老师,共同的学习时间,但追求的却不一样。同学之间,同样在学,追求各异。这是同学之间存在交往不会长久的根本原因。

原文: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论语·子罕》)

译文:可以一起追求道德、道义,但不一定能一起坚持道德、道义而不变。

解读:有同样的追求,但如果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交往也不会长久。

原文: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译文:可以一起坚持道而不变,但未必能一起权衡轻重,灵活处事。

解读:可以一起坚持道德、道义而不改变,但是在实践上,又不会一起采取权变、灵活的方法处理具体事情,人之间还是有差别的。由此知道,孔子是很看重灵活和权变地应对事务。

原文: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译文:个人主张的道不同,就不会在一起互相商讨。

解读:信仰、理念都不同,一是不会在一起商讨事情,二是即使在一起商讨,也说不到一起去。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解读:按照古人的说法,悦是指内心高兴,乐是在外部表现的高兴。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应该既是发自内心、又表现在外部的高兴。

原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译文: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

解读: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志同道合。不志同道合即使在一起也是貌合神离,是不能称为真正的朋友的。

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的态度得以闻政。

解读:“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最早表述的一句经典名言。它是指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不是激进和暴风骤雨式的。特别是在向别人了解情况的时候更应该这样。

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译文:君子能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团结众人。

解读:孔子把结党营私看做是小人的行为,提倡君子团结人,但不结党营私。这是由君子心胸坦荡荡、小人心胸狭窄常戚戚决定的。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可以的。

解读:信,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他讲了很多关于信的话,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人讲信用,特别是与朋友交往要讲信用。也指诚信和信用。二是指取得别人的信任,特别是要取信于民。有时一句话两种意思都兼有。

原文: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译文:见到合乎道义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懦弱无勇气。

解读:“见义勇为”是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或人民生命财产的勇敢行为义的概括,也是孔子最早表述的经典名言。也是孔子提出的又一个道德范畴。一般把义解释为,人所应该做的就是义。联系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看,符合仁和礼的要求的行为就是义。孔子把“见义不为”看做是没有勇气,说明他是把勇和义的要求相联系,认为勇应该服从义,见义勇为是最大的勇,也是孔子对人们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

原文: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如果有所称赞的人,那是经过试用考验过的。

解读:君子不随便称赞一个人,称赞一个人是在认准之后的事。这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策略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的古代名句欣赏

原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译文:已经做成了的事就不要再去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再追究了。

解读:“既往不咎”是孔子最早表述的一句经典名言。这是君子社交和做人大度宽厚的表现。君子目光远大,有远虑,所以一切立足于向前看。这是社会交往中的一个正常的原则问题。

原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译文:一个士有志于道,而又以自己吃的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道方面的事。

解读:这里讲君子对穿衣吃饭的态度。此处是对义利关系的具体发挥。为了追求道,生死都可不顾,何况衣食的好坏。应该是安贫乐道。经济条件好坏是次要的,君子的精力主要在于追求道。这也是社会交往中要有所选择的问题。

原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烂木头是无法雕刻的,腐土筑的墙是无法粉刷的。

解读:“朽木不可雕”是孔子最早表述的一句经典名言。主要是用来比喻有的人是不可教育和不可救药。

原文: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文: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解读:“听其言观其行”是孔子最早表述的又一句经典名言,至今已成为人们识别他人的一个口头禅。听其言,观其行,是孔子提出的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

原文: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译文: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我也无意强加于别人。

解读:这句话也是对孔子“忠恕”思想的解释,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种说法,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这也是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原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译文: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是要临事小心谨慎,经认真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解读:孔子反对冒险行事,认为不能有勇而无谋。把事情做成,最终取得成功,才是目的,才是孔子所期望要的。他实际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在社会交往中,君子不和有勇无谋的人共事。

原文: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译文: 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要保持长久就困难了。

解读: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自信表现。由于是弄虚作假,所以是不会长久的。

原文: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述而》)

译文:我们赞许一个人的进步,不赞许他的退步。

解读:对一个人,应该鼓励他的成长和进步,但对于他的退步,是不能赞成的。君子在社会交往中,要关心自己同道的进步和退步。

原文: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

译文: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赞许他改正错误,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解读:以上两段更为具体体现了成人之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正是有了成人之美的愿望,才有诲人不倦的态度,才能“不保其往”,才能不死抓住别人过去的错误不放。这也是君子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正确的态度。

原文: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论语·颜渊》)

译文:所谓达,是品质正直,爱好礼义,能考察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脸色,总是存着谦让之心居于人下。因此无论在国、在家,都能事事行得通。

解读:这是君子在社会交往中,与人处事应该有的品质、爱好和心理。做到这些了,个人也就能够通达。

原文: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译文:所谓闻,只是外表上装出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违背仁,自己还心安理得不怀疑自己的做法,只图无论在哪里都有名望。

解读:以上两条,孔子分别提出了“达”和“闻”的本质区别,强调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而不是单纯去追求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所谓好名声。

原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译文:与人相交,要忠诚的劝导他,好好的引导他。如果他不听也就算了,不要自取侮辱。

解读:孔子这里告诉人们,对于有缺点的人和做了错事的人,首先应该尽心地给他以劝导,他实在不听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也不要自讨没趣。

原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用文章学问来会聚朋友,靠朋友的帮助来培养仁德。

解读:“以文会友”是孔子最早表述的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仍是文人聚会表达志同道合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避免了文人相轻的恶行。

原文: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译文:得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与之交往,那就一定要找志高行狂和拘谨守节的人相交往。志高行狂的人勇于进取,拘谨守节的人有所不为。

解读:中行,即行为合乎中庸之道。孔子要求进能践行道义,退能有所不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能采取不同的态度。只有兼备这两个方面,才是合乎中庸,即中行。狂者勇于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虽然各有可取之处,却都偏于一面,另一面则都有不足,因此都不合中庸的要求。

原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译文: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解读:这里是一个比喻,主要强调在德和力的比较中,德为上,力为下。看待一个有能力的人,也应注重品德品行,而能力是第二位的。

原文: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

译文:说话要忠诚老实,做事庄重厚道。

解读:这里倡导的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

原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译文:可以与他说而没有同他说,就错过了人;不可以与他说而说了,就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错过人,也不错说话。

解读: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经常发生的现象,错失良机和说错话,而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往往对个人事业是一种损失。毕竟机遇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召之即来的。

原文: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解读:不党,就是不结党营私,不搞宗派。这与孔子所说的“君子周而不比”一语本质意思有相似之处。

人际交往中君子相处之道的古代名句精选

原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对君子来说,不能从小事上去理解他,而他是可以承受大的任务的;对小人来说,不可承受大任务,而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他。

解读:对修养不相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尺度和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他们。

原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

译文:有益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

解读:正直、诚信、见闻广博,前两条是交友的道德标准,后一条是学识和见识的标准。这样的朋友圈,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君子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就应该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原文: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谄媚逢迎的人交友,同善于装出和颜悦色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解读:君子告诉人们,不能和以上三种人交朋友。这三种人都是意识和人格方面有问题的人,交这样的朋友,只能有损于自己。“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正直的人与这三种人都是不同道的人。

原文: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论语·阳货》)

译文:亲身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解读:亲身做坏事的人与君子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君子是不能和这样的人接触的。

原文:君子不施其亲。(《论语·微子》)

译文:君子不遗弃他的亲属。

解读:君子要加深亲属之间的亲和力,为百姓做出样子,才能治理好百姓。孔子说这话的时候,正值春秋末期,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家族之间互相为争夺土地财产人口,同室操戈、倾轧杀戮屡见不鲜,故孔子有此提倡。

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论语·微子》)

译文:旧友没有大错误,就不要抛弃他们。

解读:这也是一种为政措施,也是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的一种措施。春秋时大动乱时期,朋友、敌人也是反复不定,故孔子有此倡导。

原文: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论语·季氏》)

译文:对人有益的三乐是,以礼乐调节自己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以有许多贤人为朋友为乐。

解读:这是人生面临的三种健康而高雅的格调,礼乐是一种文明行为表现,称道别人是一种心胸坦荡表现,多交往贤人是一种互相促进激励。这些对于人的身心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原文:损者三乐。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论语·季氏》)

译文:对人有损的三乐是,喜欢骄纵无节制的作乐,喜欢游荡忘返而乐,喜欢沉湎于饮酒作乐。

解读:孔子提出损者三乐,主要是告诉人们不能沉溺于安乐享受,生活应该艰苦勤奋为好。因为这三种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害的。

原文: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

译文:不要苛刻地要求一个人十全十美。

解读:这里告诉人们,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原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

译文: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鼓励好人,也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

解读:这里体现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仁,就是爱人,“泛爱众”,即广泛的爱大众之人,当然就包括了贤人和一般的人,好人和能力差的人。

原文: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译文:君子厌恶处在下流的地方,而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身上。

解读:下流为众恶所归之地方,地形卑下,众流所归,人之为恶,一旦为众人唾弃,即成众恶所归。此为比喻。

原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从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解读:这里所说的“如之何”,就是“怎么办”的意思。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向人们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开动脑筋思考,要有急于解决问题的主观要求。只有那些懒惰之人和不愿思考问题的人是从来不问为什么,当然也就无计可施。

原文:朋友数,斯辱矣。(《论语·里仁》)

译文:朋友交往次数过多、过于繁琐,就会反被疏远。

解读:朋友之间交往也有辩证法,本来朋友之间是亲密无间的,但交往不能超过一定的度,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有个度的问题。超过这个度,就向相反方向转化。

原文: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译文:互相切磋勉励,又能和顺相处,可以称作士了。

解读:切切偲偲,意思是互相恳切批评勉励的样子;怡怡,意思是和气顺从的样子。君子之间就要像朋友之间和兄弟之间那样,既能在一起对学术问题进行切磋勉励,又能和顺相处。

原文:朋友切切缌缌。(《论语·子路》)

译文:朋友之间就应该切磋勉励。

解读:朋友之间既需要互相鼓舞勉励,也需要对朋友之间互相开展恳切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的朋友交往才会长久。朋友之间也不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原文:兄弟怡怡。(《论语·子路》)

译文:兄弟之间就应和顺相处。

解读:孝悌,讲的就是对父母孝顺,兄弟之间充满仁爱、和睦相处。

原文: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译文:事事都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人的怨恨。

解读:因为事事都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必然要侵犯到别人的利益,那当然要引起别人的怨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恨的人就会多起来。

原文: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译文:不记人家过去的恶行,因此别人对他的怨恨就很少。

解读:对别人要有一颗宽厚的心,特别是对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不能老是记恨别人的恶行,这样,就会减少别人对你的怨恨。

原文: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译文:要事奉那些大夫中的贤者,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解读:因为君子本身就是贤人,是有仁德的人,事奉贤人,与仁人交往,是人以类聚,所以君子在一起不会结党营私,不会相互勾结做不仁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