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 > 节日庆典 > 世界读书日 > 关于世界读书日:请远离功利化阅读

关于世界读书日:请远离功利化阅读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95W 次

对世界读书日你了解多少呢,看看下文吧!

关于世界读书日:请远离功利化阅读

世界读书日又要到了,4月23日。

始终有个偏见,但凡需要设个节日的,往往是要保护某些弱势的、易被忽略的、相对无力的人或事,节日一来,好歹对社会是个提醒:在无谓的忙碌中,不要忘了,生命中还有一些值得我们珍爱的。比如儿童节、妇女节之类。当然,这回是读书节。

不过,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读书简直成了举国皆狂的盛事哦,虽然,那似乎只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的专属。据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权威评估结果,咱上海中学生在数学、阅读与科学等方面的能力均居全球首位。数学自然遥遥领先,阅读能力也不含糊,上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比起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同龄人领先至少一年呢。

然而,有阅读能力不代表有阅读兴趣、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

换一组数据再比对,咱们的领先地位便荡然无存。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xx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4.35本,上海领先于全国,人均8本。可是,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更高达64本!

可疑的还在于,我们读的那四到八本书,真能让孩子们沿人类进步的阶梯拾级而上?林黛玉对手不释卷的贾宝玉质疑:“不要在我面前弄鬼了,不是那些书,那又是什么书呢?”咱要是也细看一下,多半是教材教辅读物。

提前一年获得的阅读能力,其实“来之不易”。大中城市久禁不绝的择校热,中西部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各色补习班,孩子们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把小身子骨读得越来越弱不禁风……

是不是有这么个逻辑?中国人的书是专给孩子们读的,专为应付考试升学读的。功利化阅读之弊,在于读得越多越苦,越痛恨阅读。一旦离开校园,阅读便彻底破功。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

我们真的愧对4月23日,这个全世界读书的节日。

那么,能否从非功利性渠道拯救我们的阅读呢?

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地球与我”,倒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这不就是孔夫子早就说过的,“有教无类”么。如果,绕开应试,从乡壤,从打工者,从老人,从我们自己,用公益性活动开启阅读之门,或者是一个捷径?对他们而言,给一点阳光,就会灿烂;给一点温暖,就会幸福。如果让书籍成为他们灿烂和幸福之源,阅读乐趣或会渐次从他们身上蔓延开去。

我们可以继续谴责应试教育的无孔不入,也可以谴责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都在指责,同时却都在心安理得:大环境如此,我们无能为力。

上文是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