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公 > 讲话稿 > 讲话稿精选 >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通用3篇)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通用3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88W 次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 篇1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亲情之爱,友情之爱,还有家国情怀的深情大爱,很幸运,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历的一切都与这些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想起来,总是令我感动不已……我从小在大凉山出生长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善良与质朴深有体会,也深知他们生活的艰辛,这让我对少数民族地区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15年11月,我得知文化厅要选派干部到阿坝州茂县驻村帮扶后,莫名的,内心深处对大山的依恋,对淳朴乡情的渴望,让我冒出了想去下派帮扶的念头。可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作为一名军嫂和一个刚上小学孩子的母亲,现实的困难让我又犹豫起来。但长于大山,回馈村民的质朴想法和融于大山,建设乡村的强烈愿望让我向我的家人首先提出了“驻村建设”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我的家人们却都大力支持我的想法,为了照顾常年卧床的奶奶,母亲决定专门为她请个保姆,自己从西昌来到成都帮我照顾小孩,为我解除后顾之忧;丈夫也为我精心选购了御寒衣物。虽然“大家”和“小家”的正常生活都因我的缺席而被打乱,我很内疚,但也很温暧,因为家人们的所有关心和支持都汇集到我的身上。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再次向单位提出了下派帮扶的强烈愿望。就这样,怀着回报大山和尽我努力为村民做点实事的质朴愿望,我来到了茂县松坪沟乡岩窝村,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通用3篇)

岩窝村是一个美丽的羌族村寨,它位于叠溪松坪沟风景区内,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可在秀丽景色前,强烈的高原反应却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还记得15年12月29日,由于一天走访的劳累,我晚上缺氧厉害,村干部们几乎是飞车把我往县里送,幸好路途中的诊所里还有点氧气,这才让我缓过劲儿来。我鼓励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咬紧牙关也要坚持着,过了两周我终于逐渐适应了当地海拔,赶走了高原反应这只拦路虎。

如果说高原反应只是岩窝村给我的开胃酒,那么滑坡泥石流那就算得上是这里的家常菜了。由于松坪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滑坡泥石流堵塞交通那是家常便饭。在我走访村民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经常和村干部门一起冒着飞石滚落的危险,徒步翻过陡坡,进沟入村挨户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走访我逐渐了解了村情*,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记满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在这当中我也慢慢地拉近了与村民们的距离,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盼,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

在全村的100多户中,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冬娃子。冬娃子视力残疾,母亲聋哑,妻子慢性肺结核,女儿又患尿毒症,全家的沉重负担仅靠冬娃子打零工来维持。看到他家徒四壁,家中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扎了一下。我深深的意识到,冬娃子一家因病致贫的不幸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性关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来帮助他们一家!我将两个月在大山里走访的真实感受和一张张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照片整理成册,主动向交响乐团领导汇报情况,终于经过多方协调,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交响乐团拉开了“文化精准扶贫”公益演出系列活动的序幕。一时间,在远隔重山的成都,一场场汇聚爱心的文艺演出纷纷上演,更多的人了解了大山深处的真实状况与人文需求,团领导和不少的热心群众也通过我向岩窝村的村民们送来了问候,最终我将筹集的10000元资金送到了冬娃子手中!同时我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贫困户拟定扶贫帮扶方案,在文化厅和交响乐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最终落实项目资金47716元。我现在还记得,贫困户们在启动养殖、种植项目那天幸福的表情。我想,他们的笑脸就是对我的奖赏!在岩窝村的驻村生活里我上交了第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仿佛又为我打开了真正了解岩窝村,建设岩窝村的大门,之后一个个建村兴村的项目接连展开!

打造“文化旅游示范户”,让更多的人愿意通过岩窝村走进大山;依托传统“转山会”,对羌族歌舞进行采编,让大山外的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扶贫工作上了路,乡亲们唱起山歌笑开了颜!现在与他们每多相处一天,我就越发觉得扶贫工作其实没有那么难!当我们怀着爱心来到这片土地时,不也时时刻刻被青山绿水、羌歌羌舞所感动滋养吗?于是,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我将扶贫工作与文化工作更加深入的结合起来,在文化厅和交响乐团的大力支持和深入挖掘下,我选拔了43名村民进行了为期2个月培训、排演。去年11月18日,我带领村民来到成都,在省川剧院剧场成功举办了“山魂”羌族原生态多声部的专场演出,民族文化瑰宝走出了大山,首次登上了专业的舞台,成为了岩窝村一张靓丽的名片!如今的岩窝村已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我坚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我省“治蜀兴川”的宏伟蓝图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的胜利指日可待,岩窝村的明天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作为岩窝村的一员,我代表全村434名羌族父老乡亲,诚挚邀请大家到我们美丽的岩窝村来做客,质朴的羌寨人,欢快的羌族歌舞,醇美的咂杆酒,还有非遗盛典转山会,在青山绿水间等着您的到来!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 篇2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我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区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村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全区先后3次组织专门力量对61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村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识别贫困人口1.66万人,并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平川区“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按照每村1名包片领导,2名驻村干部的人员配备标准,全区抽调36名干部在贫困村组建12个帮扶工作队,每月至少进村1次,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中心村建设起来,把偏远村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

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实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扶贫管项目、财政管资金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按照计划、执行、监督三分离的原则和管理方式,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财政报账制度,做到 “七个坚持”:坚持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并按规定工作日划转,坚持按批准的扶贫计划拨款,坚持按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坚持按规定的比例拨款,坚持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坚持以合法票据报账,坚持在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质保金。三是实行检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完成后由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实行公开机制。项目资金到位后,扶贫、财政联合发文,将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各乡镇,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同时,在项目实施乡村通过公告公示牌进行公开。

---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级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以区委区政府为搭建平台主体,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通过“渠道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村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2023年扶贫讲话稿2000字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并给予了较高荣誉。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如何在帮扶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向大家汇报一些我自己的具体做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于20_年7月到礼县江口乡塄上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带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神圣使命,来到塄上村,在乡村干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土地瘠薄,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几乎空白,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多年以来,该村由于没有培育和扶持起适合的富民产业,扶贫成效不太理想。在调查研究,座谈交流,集体讨论,科学研判后,我们确立了以核桃和花椒为主的主导产业,辅助发展苦荞,大力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导思想。在合作社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措并举,全力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1、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是连接市场与基地的纽带,是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的平台,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项目实施的基础,更是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为此,我们认为,在该村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积极引导和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长效机制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快速发展富民产业,在思想上,动员鼓励。对有条件发展的农户,我们多次上门宣传专业合作社组织,探讨和分析利弊,帮助解决农户思想上的顾虑。在行动上,参观交流。对有意愿的农户,我们联系参观点,带领他们实地考察学习。比如,有意愿养鸡的,我们带他到养鸡专业合作社;有意愿养牛的,我们带他到养牛专业合作社;有意愿搞种植的,我们就带他到种植专业合作社,总之,只要他们想干,我们就带他们先看。让他们现场感受,亲身体验,和成功的人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和信心。在政策上,优先倾斜。通过与市、县农牧部门的衔接,把新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优先项目扶持的对象,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前景。

2、内引外联,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帮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礼县种植苦荞的历史比较悠久,但至今没有形成生产规模,长期以来只有产品没有商品。经过了解,目前苦荞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种植简单,省时、省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求助陇南康神苦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礼县组织种植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吸纳贫困户,以“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苦荞种植和加工产业。20_年8月29日,我们邀请陇南康神苦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燕到楞上村、菜地村、常山村实地考察,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开出了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第一年免费供种的优惠条件,这为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三个村的农户积极性高涨,踊跃参与苦荞种植。考察结束后,孙小燕很有感触的说:“苦荞事业,甜蜜的事业,应该在贫困地区开花结果。”随后,陇南康神苦荞公司总经理赵永明,带领公司人员到三个村与农户现场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的3天中,农户络绎不绝,在菜地村、楞上村签约完后几乎都到了凌晨,在常山村签完合同后,已是晚上八点多,还未吃饭。村主任赶忙提来半笼热腾腾的“洋芋蛋”和干馍馍,成为开心的晚餐,我们喝着白开水,吃着“洋芋蛋”,啃着干馍馍,看到三天以来签订的138份合同,工作的幸福感和人生的价值感油然而生。20_年11月15日,礼县康江源苦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江口乡楞上村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注册社员78户,订单农户60户,订单面积800余亩。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为“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理事长由公司办公室主任曹瑞担任,副理事长分别由塄上村、菜地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由塄上村、常山村村主任担任。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村党支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示范带动,推动了帮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礼县康江源苦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运行,为塄上村及周边地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了榜样。通过示范带动,不到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江口乡已正式注册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是:塄上村花椒大户徐金平,发展社员7户,成立了礼县福利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地村马三拜,发展养鸡社员5户,成立了礼县润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地村马瑞豪发展养牛社员5户,成立了礼县瑞豪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积极扶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新成立的合作社,由于管理水平低,经济实力弱,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为了让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合作社不断壮大,我们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每成立一个合作社,便积极向市县农牧局、农经局衔接汇报,挂号排队,当项目和政策来临时,优先予以扶持。礼县润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久,礼县畜牧兽医局便安排生态放养鸡项目12万元。礼县瑞豪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养牛规模50头,达到了奖补标准,正在申请8万元的奖励资金。同时,按照市上九部门联合下发的陇南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十到社”实施方案,我们正在积极衔接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电子商务到社的工作。

三、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一旦管理跟不上,运行不规范,就会形同虚设,逐步成为空壳社和休眠合作社。为了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不但要加强业务指导,还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经过和市县农牧部门、江口乡政府的多次磋商,市县农经局将对以上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在条件成熟时,纳入市级示范社进行管理;江口乡政府将对合作社加强检查,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通过强化管理和精心指导,以督促合作社正常运转和快速成长,进一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在发展富民产业,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档次较低、起点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购紧密、带动能力还不强的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将借助政策优势,充分挖掘当地潜力,借鉴成功经验,精心打造,倾情帮建,努力把合作社建设成为真正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平台,达到建社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富民产业,致富一村百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