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 > 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18篇)

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18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3.1W 次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

这个暑假,是收获与成长的季节,因为我在网上参加了双流县20xx年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学习,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培训所得与感悟:

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18篇)

一、学习感悟及收获

(一)、知识体系的缩减与改进

新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降低了各个等级的难度,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新课程最大的亮点

英语,众所周知,是种语言,用于交流,具有“工具性”,而新课标的修订,明确了英语学科和语文一样,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及中外不同的风土人情、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课程理念的修订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2、分级课程体系更细致具体,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整体设计的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五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新课标强调以能力为主线,关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learning by doing”不再是句空话。以往我们关注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和技能块,而不是一个面的累积。往往注重整体式词句文为一体的教学,而忽略了句文境合并呈现的语境式教学。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体现“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的基本理念。

二、今后教学实践的改变方向

(一)、改变教学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可能的情景模式。根据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做到根据班级情况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和资源。

(二)、改变评价方式:由以前的单一批改模式转换为多体制、多方法、多接触学生的评价方式,使用激励体制,让学生能够从评价中有所得。

当然,新课标的精神远非以上本人所能言尽,相信有更多的精神和要求等待进一步的学习与领悟。我将以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去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达成思考、民主、创新的新课堂文化,成为一名“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2

12月14日参加区“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了新标准出台的背景,区别实验稿与新课标在性质、理论、内容、实施建议这四个方面内容上的区别,使我深深感受到新课标基于儿童发展的编写理念,对教师的指导更准确明了。使我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转变:

1、在培训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品德这门学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引领学生做社会人,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内在生活需要的角度理解教材,通过活动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避免课堂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做法。

2、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品德与生活》课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质量,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3、《品德与生活》并不是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活动课的简单相加,它是各学科的融合,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动口、动手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经验,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交流和领悟。综上所述,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通过本次培训与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小学品德学科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理解。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门学科不够被重视。教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它是儿童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门学科,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学习、锐意创新,做一个合格的领路人。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3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我校于20__年10月26日举办了“新课标培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我校参加培训的有光映村小学、大坪坦完小、官庄小学的全体教师。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12点到14点,由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杨继飞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数学学科;15点20分到17点20分由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张字萍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语文学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两位骨干教师对新课标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习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习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杨继飞和张字萍两位老师培训,深入分析了学校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过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三、学到了新课标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全体教师对本次培训都觉得受益非浅。四、激发了新课标的热情。

培训时间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4

10月15日上午,学校高一至高三72名语文老师很荣幸参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__)网络培训会,聆听了培训专家,来自北京五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新教材编委会成员梁捷老师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会开展地非常顺利,所有老师都能按时签到、按序就坐、遵守会场秩序,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参会状态良好。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们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次课程标准培训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20__)(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二次提升’”,而这个核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再读《课程标准》,教育在不变与变中进行

梁老师认为,教育是在不变与变中进行,不变的是教育本质,也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变的是课程、课堂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自古以来就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始于孔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源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而经典的《论语》篇目《侍坐章》描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课程标准》提到的“特定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而正是孔子这种创设情境、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正所谓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的质量,是生命的质量。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成就一批好学生。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而这18个任务群里边出现了21次“整合”这个词语,这个“整合”包括“为什么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怎样评价整合”。这里梁老师举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例子,清华大学核研究院邀请梁捷老师去办一个“古琴与中国文化”的讲座,在我们看来,核研究院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每天的工作都是进行核研究,但是他们却喜欢中国文化,而且他们非常有仪式感,参加讲座的当天女士统一着汉服,男士统一着中式服装。讲座结束后,核研究院的人员还赠送给梁老师一本诗集,因为他们有一个“虎峪清风”诗社,已经出版多本诗集。梁老师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整合”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课程标准》中也出现了20次“活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分享成果,例如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应该让学生互相分享作文,分享习作,也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任务是“提出目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和平等参与”。

二、《课程标准》早已在路上

20__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实践已经在路上。为确保20__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二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梁老师重点解读了《指导意见》中关于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的要求,这里有一个变化值得老师们关注,那就是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这其实也向我们明确了高中的教育关注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高考关注的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思维方法的提升。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在路上。

三、践行《课程标准》的先驱先行——自下而上的示范引领

在这一方面,梁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示范引领的例子,例如山东的二七一教育集团,他们做了一个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学习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研究”,这个课题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再有,梁老师的一个徒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这个徒弟带领高一学生背诵了72篇《古文观止》和全篇的《论语》,读书笔记可以与身齐,并且围绕《论语》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齐头并进。梁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徒弟说过的一句话“高中三年1000节课,可以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语文成绩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个副产品出现”这也充分说明了该老师在践行《课程标准》,做到了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明确目的相结合。

以上就是我们学习参加本次培训课程的收获体会,我们一中全体语文老师也会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践行先驱为榜样,落实《课程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整合”的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5

今年,全县组织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参加此次培训,这次培训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紧凑、组织严密。专家们的讲座切合我们教学的实际,有宏观的阐述也有微观的剖析,有理论的提升,更有课例的充实。这种培训我们喜欢,朴实、生动、学有所用。学习期间,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和报告,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讨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远程学习,收获颇丰,对小学数学本质和自身数学素养等方面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升。现就这次培训作如下总结:

整个培训分七个专题进行,分别为专题一是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专题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专题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专题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专题五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专题六是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专题七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义务教育阶段。整个培训在充分调查教师实施新课标中产生的困惑和儿童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的基础上,围绕国家课标与自身修养、数学本质与数学素养、如何落实国家课标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本次培训最突出的就是结合许多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理念不孤立、内容也不空洞;大量教学实录让我学习起来也很感兴趣,更能对照自己教学找到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其一,在教学小学数学的时候,应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就像我们不仅知道0是自然数还知道为什么是自然数?知道教材上说的什么是面积,但那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也不需要严格的定义?教师还应该“居高临下,注重本质”;就像我们不仅关注分数的份数定义,还关注分数的商的定义,以及比的定义,分数是一个新的数;我们还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个等价性,在分数的大家庭里,有多种表示的形式。我还体会到应该“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更感觉到数学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色”,就象身份证检验码,以及图形的运动变换,和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解决都是在不断提醒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小学数学。

其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发展思维,掌握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策略,从而长效地、持久地在学习的过程中间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真正有效地将策略教学渗透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为教策略而教策略”,那么,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被数学的内在魅力所深深的陶醉与吸引。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体现数学学习过程,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

本次培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不仅在大的纬度上帮助教师构建理论体系,同时更关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深层问题。在讲座研讨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一个教学案例,让大家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懂得“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掌握“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明白“抓住教学目标、抓住学生思考、抓住教学反思、落实教学环节、落实教学活动,”在充分的教学准备的前提下,设计和上出高质量的新课程数学教学课。为大家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经验。几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实例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片段设计、小组交流等都使每一位参培教师在观摩、思考、碰撞中得到提高。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动着学员们一颗颗驿动的心,闪烁着浓浓的新理念和新尝试的课堂教学,青春荡漾,新气十足,为学员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现场。

整个培训活动从实践到理论,循序渐进,打破过去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从培训的思维方法看,从过去的理论演绎转化为从实际到理论的归纳。不仅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提高学习的实效。紧张有序的培训又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透过这扇窗去眺望教育的又一片新视野。”

有这次数学远程培训让我深有感触:第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第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3.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找到以前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对我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6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转眼结束了。三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充实丰富的学习却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几天来省培训专家老师们精彩到位的讲解分析,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科同行们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个新的知识信息,一次次更新着我对《新课标》在教学中指导意义的认识。

我是一个参加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可以说见证了十年课改给音乐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如金亚文教授所总结,十年的课改带来是音乐教育之花的美丽绽放。在新课改下,老师们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向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传输、灌输,而是师生配合、生生配合的多向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也让教学方式呈现了更符合学情、更贴近学生心理的人文化特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下,学生们真切地感受着音乐艺术的魅力。当然,十年的课改也让我们一线教师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在这次培训学习中,专家教授们与我们一线音乐教师促膝交流、共同讨论,并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的困惑做出了精彩的解答,虽然限于时间有限,对所有的问题并不能全部做详尽解答,但与会专家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我们的音乐教学正在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通过几天来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读,我感到新课标突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1、新课标让音乐教学切实回归到音乐学科的本位,注重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性这一学科特点。

2、强调了学生表演的音乐表现作用。

3、提升了音乐实践在学生体验音乐时的重要作用。

4、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5、增添了节拍、调式、风格流派等新的音乐要素教学。

6、体现了识谱教学等音乐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终生喜爱音乐艺术的作用。新课标新的变化,必将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也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深的感受到,做为一名参加培训的学科骨干代表,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及时准确的播撒到每位老师同行们心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回去后我将和领导老师们继续研读《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让自己的课堂紧贴新课标要求。

相信,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同行们的心中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必将在音乐课堂上、在学生们的心中开出最美丽炫目的花朵。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7

按照教育局师训处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一协作区各学校的新高一体育老师,从8月5日至8月10日,在郑州十中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深刻领会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选项教学、模块教学、课程目标体系的变化,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老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感慨颇深:再不学习,再不进步就要被淘汰!整个培训期间,老师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开展讨论,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培训结束后每人写出了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可以说我们第一协作区新高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工作效果明显,圆满成功!

一、领导重视

学校成立了以叶小耀校长为主任,包括教学韩校长、教务张主任、政教马主任和教科研梁主任在内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整个培训从开始到结束,从机房机器的调试、老师饮用水的安排到学习用耳机的及时配备等等方面得到了十中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培训的成功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并且领导们多次到机房巡视,力求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极大的鼓舞了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开始后,教研室体育科教研员金永明老师多次来到培训点,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与培训点的领导沟通,力求给老师们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并在得知培训视频声音过小,无法集体观看时,及时送来了视频光盘,保证了培训的正常进行。金老师还经常参与到学习中来,和老师们一起观看视频,参加讨论,并多次对老师们的学习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极大的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班主任认真负责

十中教科研梁才主任作为我们培训班的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每天早晨8:30,下午3:00准时到机房点名,并在上午11:30,下午4:30再次点名,保证了老师们的正常出勤,并用自己的严谨态度给老师们做出了榜样,深受老师们的尊重!

三、辅导老师组织有方

1、发挥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论是出勤,还是作业、讨论发言,101中学谢采莲老师,五中王炳洪等教学经验丰富老师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走在前面,给年轻老师们作出了表率。

2、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高一的培训内容,分文本资料和视频两部分。每次培训开始后,我们都先进行一个半小时的个人文本学习,然后集中观看视频。让老师们做到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把文本知识和视频讲解有效地结合起来,效果明显。

3、轮流授课和集体讨论相结合。高一的培训内容,共十个专题,每个专题两个讲座。除了第一个专题两个讲座由辅导老师讲解以外,其余专题,全部由辅导老师第一天指定老师备课,第二天上午讨论时间由指定老师给大家讲解本专题内容。我们这个培训点共有18名参加培训的老师,这样就保证每个老师能够有一次讲课的时间和机会。

每天的11:10分,在结束观看视频以后,我们的学习就进入到老师讲课和集体讨论部分,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时间。讲课老师通过认真备课、讲课,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其他老师通过知识的融汇贯通,对新课标的认识更加系统。讨论时间气氛更加热烈,每个人都急于把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表达出来,尤其是联系到自己学校的情况,更是滔滔不绝。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经常引起老师们的激烈争论。8月7日、8日、10日三天的讨论,都超过了下课时间,达到了12:30左右,最后在机房老师的催促下才结束。

备课、讲课,让老师们对知识的理解站在了一定的高度,集体讨论,让老师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用101中学谢彩莲老师的话说是:“创新学习,效果明显”。

4、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和几位老教师对培训资料的分析,我们培训点对学习的时间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力求做到让老师们的学习张弛有度,变的更加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最佳。我们是这样安排学习时间的:

上午:8:3010:00教师个人学习文本资料10:1011:00集体观看视频11:1011:50教师讲课、集体讨论下午:3:004:00集体观看视频4:205:20完成作业时间。

5、展示作业,评比优秀学员,激发老师学习积极性。在培训学习期间,我们每天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按照教研员金永明老师的要求,在学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优秀学员的评选。这些措施,都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年轻老师是极大的鼓励和认可。学习结束后,101谢彩莲、5中王炳洪、6中王超、10中董中义、17中李谦、18中顾振华、29中卢朝峰和47中杨媛媛等8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综上所述,20xx年度郑州市高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中培训点的培训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培训点学校的积极配合,教研室金永明老师的关心、指导,班主任和辅导老师的认真负责,组织得当,参加培训老师们的自觉、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老师们普遍反映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但毕竟学习时间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去做。正如五中王炳红老师所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多,观念新,真正的做到熟练领会和解读很困难,这就需要今后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提高,以求更好的去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让《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8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20xx年版“课标解读“远程培训。从注册那天起我每天坚持网上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参与班级讨论,不断发表个人见解,与小学语文25班学员一道共同学习,至今已完成六大模块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这次培训学习。

在这次培训中,我眼界开阔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新课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现将其梳理如下:

一、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二、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让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到识字、写字不单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是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三、强调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改革时代精神、良好思想素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学生。放大语文的“文”的文化、文字、文学因素,用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既得意又得言”: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得这么好。让学生既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意思,又能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

四、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六年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包括段落,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共145万字。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技能。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9

我有幸参加海南省20xx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培训班为期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在8月19日上午是曹培英老师关于《“十大核心词”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是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从核心词展开,风趣生动的向我们诠释了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变改性实践。当天下午曹老师讲解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简介,主要从编排特点、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两方面让我们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变化及精髓让教学变成研究,实现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整体改革。接着曹老师又让我们看了一节一年级上册“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视频公开课并教我们讲评。20日上午是李国良老师做《把握数学目标行为动词促“教”有效,促“学”高效》的专题讲座。由于培训时间短,能力有限,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和我完整,曹老师说我们懂多少讲多少。下面我就学习中的体会做如下的一些总结。

一、新课标定位上最大改变是: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两能”转化为“四能”的重要调整。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强化了“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价值观。这些重要变化不是“2+2”的简单叠加,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核心概念抽出并单独提出,意在进一步强化,以期引发广泛重视,并付诸切实有效的行动,产生根本的改变。算盘、扇形、常见的数量关系等内容的复归,“充分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等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都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特色。钟启泉教授认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到此本次修订是更加注重数学的学科特性,但也十分突出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关照,几乎所有内容的调整和要求改变都是甚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现实背景、身心特征、学习规律而进行的,是对儿童的服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的是数学,面对是儿童,要有机统一。

(二)、“六个核心词”的增加到“十个核心词:

新课标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意识是新增加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是名称或内涵发生变化的。学段划分上统虑九年的课程内容,体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在各学段中国,都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性。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就是数的觉。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我们要哪些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的培养呢?

⑴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如:教学计数单位千时候可采用数形结合但此法在引入万时效果差。练习可用看图写数直观化的练习,生活化的练习,形式化的练习等多样化旨在各取所需,适应不同学生,不要求每个学生对每种形式都理解掌握。

⑵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如:小数、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推导。

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首先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如: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如采用动态演绎每一笔画的含义。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简洁生动形象传神,符号本身就具有促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数学功能。任何教学艺术,任何语言描绘都相形见拙。其次,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如: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有三种方式

⑴用母语表示虽是历经反复锤练但点不破。

⑵图形语言表达,只能为正数。

⑶符号表达简单明了。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表象,但观念比表象更丰富。实际物体、几何图形、特征描述三者可逆性描述。空间观表念发展规律先是空间知觉(表象的基础),然后是空间观念(表象的形成),最后是空间想象(表象的改造)。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

⑴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强弱具有相对性、特殊性。如:在角的认识中,形状:边的长短是强成分;关系:角的大小是弱成分。

⑵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素关系。

⑶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

⑷从直观辩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

⑸从使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

⑹从形成二维空间观念到三维空间观念。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⑴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

⑵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解释。

⑶变式:变化形状,变化数量,变化大小。

⑷辩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

⑸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得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⑴运用线段图分析和解决问题。把画图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什么说画图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⑵运用图象表示正反比例关系。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它刻画的是变量和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模型,函数是联结两类对象的桥梁,体现对应关系。函数关系用图象来表示,它的直观性是其他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话,它是看见两种量之间关系和变化情况的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地为学生设计猜想、绘制和分析中丰富对变公的认识,让零散的连接起来,让静止的动起来,让具体数变抽象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函数思想渗透的重要过程。

⑶利用统计图直观描述数据。

(5)、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一是指运算;二是指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仅包括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于运算的本身要有理解,如运算对象、运算的意义、算理等。运算的意义要让学生积累运算的原型,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对于运算含义的准确把握。而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有关计算的新知识之前,往往学会了一引起所谓的计算方法,但对方法背后蕴含的道理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怎样才能引起他们对算理的关注与探索呢?在教学中可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悟计算道理。回顾以往的教学,我们总认为计算教学没什么道理可讲,或者不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的过程,或者当学生刚刚探索出方法后,就立即引导学生学习竖式,在学生对竖式运算的每人环节还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追求计算方法,这就很可能造成学生在没有理解道理的收藏情况下,只能靠记忆法则只有来习得方法和技能。这显然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可操作、圈画的素材,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自觉地把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整理提升,由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明理中顺利、自然地掌握算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运算能力。将冷冰冰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揭示透彻,让学生清楚: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不可剥离。

(7)、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和生活中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教学中采用的转化其实就是推理,这个过程不期待每个学生都懂,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8)、模型思想是新增的,它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是否建立议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中我们学过的如:单价×数量=总价,本金×利率=利息,y(一定),Xy=k(一定)每个公式就是一个模型。

⑴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在教学中前期可搜集较丰富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提取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但在后期应让学生面对方程这个已有模型,让学生去赋予它更多现实含义,当学生能够把模型与生活建立联系时,才是真正的开始接受这个模型。

⑵乘法分配规律是个建模过程。在学生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将图、数、情境进行沟通和联系,体现多重表达。理解后还可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故事。另外,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及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函数等,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做到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9)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数学源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整个夜晚教育过程中都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10)、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创新是最高阶的思维,学校和社会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刺激、激活学生的潜能。

二、新课标聚集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选择、课堂进程结构的优化、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等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进程设计合理性的关键在于:符合学生学科学习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李国良老师认为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行为动词,能促进有效。老师一方面应用把握教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知识与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所以本次培训任务是具有规定性(课标、教材、教学)和针对性(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强化目标意识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的教学与教研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即结果目标。

现在很多老师比较困惑的是:命题目标怎么又偏了?今天的作业怎设置?这里的瓶颈在目标的行为动词没把握,这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学评价,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使得我们很多老师主要希望靠考什么教什么,通过提高考试分数以求学校的发展,功利性太强,导致理念与行为的悖离。评价没目标,教学就没目标。所以准确把握数学目标行为动词汇的重要性和紧迫必突显出来了。凸显教学目标明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的目的是通过掌握开展教学,促使老师们知道教学目标的预设与学生知识程度的密切关系。知道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学期教学、学段教学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重点章节教学,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其中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有:经历、体验、探索。

⑴从行为动词角度在一起总目标的四个方面把握学段教学重点。

⑵从行为动词的解度把握学期教学重点和提升检测效果。

⑴只有更好地把握行为动词,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涵义,才能把握好学期教学重点,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质量检测。

⑵小学数学检测过程实际上是用教学目标去量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结果,不能随心所欲。

⑶根据教学目标编制测试与根据教学目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评价功能的两个方面。作为老师必须明白:哪个知识点教到什么程度,命题就不能超过这个目标,必须依据课标要求,必按章办事,根据目标教学。

⑷从行为动词解雇把握单元教学重点,指导课时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包括个体与群体。实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把握学科教学的规律,揭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懂学科、读懂学生,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一身匠气,勇于进行教学改革,以超越狭隘的教育经验的局限,不断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0

通过本次培训,我又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开拓了眼界,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本次培训内容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累并快乐着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让我们听了一些讲座,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源源不断的泉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参加工作以来,我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论仅局限于知道语文教学策略和一些新课标的要求,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没有注意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在教学中就感到自己的进步很少。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语文教学技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语文学科,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阐释学与初中文学作品解读》、《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研究与教学》、《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诗学与初中诗歌教学》、《阅读学与初中阅读教学》等专题讲座让我由原来不知如何教到现在让我豁然开朗,真是大有收获。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网络学习带给人们的一大好处是方便快捷。教师们凭借着这样一个平台,交流着教学的心得体会,讨论着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各学校的教学的不同情况,也积极地发贴回贴。在讨论中,教师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的观点和问题,这些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网上答疑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学以致用,做新课标的践行者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本套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五、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知识也有保持期。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教学技能,都在日益更新,不断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思想进行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手阶段、专家阶段。分析自己的情况,应该属于“新手阶段”,还需太多的磨练和学习,今后要向课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或者利用网络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1

20__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出国留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2

在20xx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小学语文国培远程培训。我带着一颗渴望而又真诚的心参加培训。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利用工作之余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他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许多教育理论让我们能够轻松地接受。各位名师的展示课启发了我,让我心智的点点火花也如满天繁星,在我的心际闪烁。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教学中。现将此次培训总结于后:

一、听名师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每一个讲座,看名师的每一个课堂实录。各位专家、名师为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鲜水源。给我们带来了启迪、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难得的文化大餐。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以及如何珍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明白了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写作,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贴近生活、让习作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功,等等。我明白了在综合型教学中,如何结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互动的交流讨论,让学员能共同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讨论中,学员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出自己的主题帖,谈出自己的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能。我将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感慨良多。三、积极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两个多月的课余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

此次国培,让我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培”顺应时代要求,给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的教师的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在教学的困惑中得到指点,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细数研修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收获了快乐。

从这次的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但终身的学习会继续。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3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鲜出炉”,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到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程学习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另外,各学段要求也有所改善,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方面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边实践边思考……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4

本学期,我x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转载于: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总结)加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学习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质量。

一、加强教学有效性研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力求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工作中能有成效;其中,通过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组织教研活动等,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是,通过全员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标的能力。

2.开展校本培训,着力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把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关注教学行为和学习状态作为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位教师做好“一听”、“二评”、“三实践”的工作。平时继续开展“小请客”活动,教师人人参与,校级教研课月月有,明确研究重点,反复研究,多次试上,集体备课,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育人质量

1.认真规范,抓好常规。每位教师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认真执行教育部“减负”精神、课时节数不挤、不占、不让,开足上齐,教好各门学科,认真执行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

设课程。

2.课堂教改,注重实效。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规范“教学大认真”,抓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本学期,对各同志的计划、备课(即课前思考与调整,教后评价为重点)共检查了两次,优秀率达95%以上,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也进行调研,同时还查看了全体同志的听课记录及教师的教育摘记。我们还重抓中午练字,并在学期末进行写字调研,通过调研总结,促进了学生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3.加强各科竞赛辅导,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我们认真抓好各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重点抓好“文艺比赛”、“乒乓球训练”、“小语阅读知识竞赛”。其中获县语文竞赛二等奖,有1人参加诗歌朗诵竞赛,在比赛中获二等奖。

综上所述,我们xx小学的全体教师在新课程教改的过程中,有着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务实求新的精神,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以中心小学为榜样,在新课改的强劲东风下,扬鞭奋蹄,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把x小学的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一、学习他们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他们高效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来自省小学的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他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承担责任。

三、实践了才会汇集成河。

庄子说过:“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东西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剪、不断的完善才成型的。专家们当天有关评课,其内容自成体系,脉络清晰自然,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懂得了如何去评价一堂课,怎样来评价,以什么样的方法等等,非常具体。由此,我想到这样完善的内容是与专家们多年的亲身实践,不断分析总结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定会有所收获。

四、魅力创造奇迹。

有一种力量它是无形的,但它对人的影响却是无穷的。它就是人的魅力。我想这些名师的自然、时尚、洒脱、乐观也许是我也要追求的东西吧!同时这些优秀教师们都非常朴实、和蔼可亲、富有朝气,做事严谨认真,给我们竖起了榜样。

总之,教育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工作做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完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并且我们还肩负着教学的责任。相信在任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更上一个高度。通过“ 走出去、 学得来”的方式,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心得的总结对我来说是认识上提高。知道了不足才能对症下药。因此,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6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我校于20xx年10月26日举办了“新课标培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我校参加培训的有光映村小学、大坪坦完小、官庄小学的全体教师。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12点到14点,由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杨继飞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数学学科;15点20分到17点20分由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张字萍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语文学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两位骨干教师对新课标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习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习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一、坚定了新课改的信心

杨继飞和张字萍两位老师培训,深入分析了学校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二、领悟了新课标的理念

培训过程中,参加过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到了新课标的方法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全体教师对本次培训都觉得受益匪浅。

四、激发了新课标的热情

培训时间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7

近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__年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颁布了,在与20__年版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读后,深感“新课标”的高屋建瓴,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最“新”的地方,就是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真正正的到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新课标培训总结 篇18

此次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认识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和体现“儿童味”。

一、教出“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就是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领会语文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二、浸润“个人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的认为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 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要求我们的课堂做到“有滋有味”,即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体现“儿童味”,三味齐全、味道十足。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