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52W 次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五、教研专题:

如何搞好中考数学复习

附 教学进度

第 1 周-----第4周 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概率和频率

第 6 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 7 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 8 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 9 周-----专题一

第10周-----专题二

第11周-----专题三

第12周-第16周 综合模拟训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五、教研专题:

如何搞好中考数学复习

附 教学进度

第 1 周-----第4周 第三章圆

第 5 周-----第四章 概率和频率

第 6 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 7 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 8 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 9 周-----专题一

第10周-----专题二

第11周-----专题三

第12周-第16周 综合模拟训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 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 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习 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二

7.6—7.12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三

7.13—7.19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81和85,85班是普通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占20%;81班的总体水平比85班较好,但是从本次的考试成绩来看,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85班差生较多,期末成绩单位数的就有4人,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 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 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 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习 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二

7.6—7.12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三

7.13—7.19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学内容分析

下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上学期已讲完。第三章《圆》已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统计与概率》还没讲。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真捕捉"生活现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因此,本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原本复杂的知识通过新技术教学直观、简单、系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5.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近年来,"教学之声相闻,课下不相往来。"的现象愈来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反之,备课组、教研组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我将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复习的系统性。总复习是本期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质量。总复习要特别注意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有纲可举,有目可循。

7.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总复习要在普遍撒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四、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11日-6月25日

复习宗旨: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复习内容: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附: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第1周.新课《圆》

第2周.新课《统计与概率》

第3周.复习函数

第4周.复习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第5周.复习基本作图

第6周.复习统计与概率

第7周。专题复习1

第8周.专题复习2

第9周.专题复习3

第10周.专题复习4

第11-15周. 模拟及试卷分析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学内容分析

下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上学期已讲完。第三章《圆》已讲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统计与概率》还没讲。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二、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真捕捉"生活现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和工作模式。因此,本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原本复杂的知识通过新技术教学直观、简单、系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5.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近年来,"教学之声相闻,课下不相往来。"的现象愈来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反之,备课组、教研组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我将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复习的系统性。总复习是本期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质量。总复习要特别注意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有纲可举,有目可循。

7.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总复习要在普遍撒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四、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新课

时间:2月25日-3月10日

主要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分为两节,主要内容包括:概率的进一步学习和几种统计图。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11日-4月10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三、三阶段复习的做法:

1、注重了课本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后,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了课堂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须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及时查漏补缺。

3、夯实了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4、注意了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去发现、研究和展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5、复习形成了梯度,选择典型习题。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6、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四、今后的教学思路:

(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健全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抓盲点,,另一方面重视解题模式的总结,注意突破难点,这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四)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格外关心,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做好测验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和检查.

(五)继续贯彻学校领导的工作决策,不断注重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使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六)进一步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改正过去工作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经过三年的努力,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所教248班的数学成绩比以往的任何一届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吸引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想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学会听课,那么自己的课堂是不是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只有充分备好课,力争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象是很新鲜,渴望求知的欲望若能给吊起来,这样的课应该成功一半了。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比如上课前将上节课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来进行分析,让学生讲比我们老师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会不时产生新的做法,若能将几种做法再加以优化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反馈效果也应该是最好的;将学生的好的做法在课堂前展现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推广了一种好的做法,而且是一种榜样,是一种激励,不仅能影响到受表扬的学生,更会激起更多的学生去探索好的做法,好的思路,好的角度等等,在课堂前都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堂前都能让全班同学向自己学习,那心情就别提会有多好,整个班级的氛围会相当不错。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或者是一种技能,或者是一种你认为很有必要的数学思想,一定要在接受新知识前,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煽动性越强越好,比如我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公式法时,我在课堂上说,“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你没学好没关系,因为它太特殊了,配方法你也可以不会,因为它太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万能的方法,它就象是一个模板一样,代入直接出结果,相当方便,非常智能化。”有了这样导入语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想学会,因为它万能呀?这样做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3、要善于探索。一个优秀的老师不是看你上课讲了多少,而是让学生悟出了多少,最智慧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捉摸,所以探索很有必要,想要突出的问题不要我们用最大气力,花费最多的时间去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错误,让学生们自己探索,让学生向权威挑战,所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更应该给学生充分尝试错误的机会和空间。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看到学生时,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课余时间主动跟他们聊天,拉近心里的距离,做这他们的好朋友。还要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让师生关系和谐起来,信其人,顺其道。

三、虚心向别人学习。

1、向同事学习。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每听同事们一节课,假若你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的话,你总会从中学习到一点或者是几点,所以有时间听听同科老师的课,课余时间与同年级的教师谈谈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与同科的教师探究更好的解题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错,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的进步。三年来我们备课组在这一点做得是非常好的,每次的教研会,大家都会畅所欲言,将各种想法从分散到统一,再从统一到分散,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相信每一个同志经过三年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2、向学生学习。从学生的课堂解答思路,作业解答过程,检测的解答方法,对于学生好的思考角度,好的做法,我都会用另外的一个本子专门记录学生的好的做法,好的思路, 尽量做到“你有我优,你优我先,你先我简,你简我全”,这就是向学生学习的标准,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遵循的游戏规则。学生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经过三年的努力,248班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韦雪芬、周立斌、黄嘉慧、凌航、周保宏、韦婷婷、韦晓敏等同学,在这次的中考中都考到了A等分,并且考上高中都进入宏志班或民族班。当然经过一轮教训还是很多的,在今个学期我教的252班(也是毕业班)中我将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高标意识。由于我学生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优秀学生这一块没有做的精中更精,在拓展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练习量不是太足。

2、面向全体学生。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要关注,不要认为班里有6、7个成绩差不多的就行了,没有能面向全体,从而丧失了更多的可能,所以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去做,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数学知识。

走进新课改,学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能够计算方差、标准差等,能够用表格或列树状图的方法计算概率,对上述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应用。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8)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5周,完成九年级下后两章(前两章上学期已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6周至第8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3、第9周至第11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对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4、第12周至第16周,综合模拟训练,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班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其次是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xx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三、教学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班级教学目标:中考优秀率达到 30%,合格率:80%。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五、方法措施

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学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2、搞好单元测试工作,做好阅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3、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力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解题作答习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作答技巧和适应中考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新授课程控制在 4 个星期内,剩余时间用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