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 > 工作方案 > 实施方案 > 推广实施方案3篇

推广实施方案3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2.28W 次
本文目录推广实施方案卫生部CDC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通知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

近年来,博客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强大的营销平台,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不少企业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博客营销平台。而走在电子商务最前沿的淘宝网店,由于其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有远见的卖家也开始“两手抓”的“整风运动”,一手抓淘宝内推广,一手抓淘宝外推广。随着中国网民的急剧增加以及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而事实上,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在淘宝社区里就经常看到不少卖家在分享他们的推广心得时提及把博客作为推广网店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有效地应用博客平台来推广网店呢?这点相信大多数卖家还是含糊不清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份较完整的博客推广的实施方案。

推广实施方案3篇

一、建立博客群

计划推广的10博客:

①百度空间:(百度收录上具有优先权)

②新浪:(更新速度的优势以及广泛的人气优势)

③sohu:

④163:

⑤bokee:

⑥网友天下:

⑦和讯博客:(最有效果的博客资源)

⑧blogbus:(二级域名的优势)

⑨51 博客:

⑩博客中国:

当然,在实际执行中,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征及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博客平台及决定推广的博客数量。

二、博客推广的实施步骤:

①博客注册

注意点:(1)统一博客的url后缀路径名:统一注册为;(2)10博客注册的帐号、密码统一并做好登记。(3)博客标题体现一些重要的关键

②博客界面完善

注意点:完善的内容包括:博客的命名、关键选取及分布、博客简介填写、友情链接、图片上传、博客界面风格选取(尽量选择女性化、娱乐性强的模板风格)

③博客内容填充(重点)

注意点:(1)题材:我们这期以转载文章为主,初定题材范围有:女包选购及保养指南;淘宝店购物、网上购物指南;夏季女装搭配指南;淘宝开店指南等。(2)每日工作流程:每日早上准备好10篇文章,分别发布到10个博客平台;每篇文章后面加入“谁家小包”的简介资料,并为文中一些关键加入超链接,直达“谁家小包”首页。另外,上传一些精美的包包图片并以重要的关键描述图片,这点非常重要!

④博客宣传推广

(1)主推百度、新浪两博客;(2)利用“博客互踩软件”每天定时访问别人的博客;(3)到名人、名星博客留言;(4)与人气高的博客申请友情链接

⑤提交博客地址到各著名博客搜索引擎

维持好博客群间关系:

⑥按以上步骤建立好上面提到的10个博客地址【记录到浏览器收藏夹,会一直使用】

⑦10个博客之间互相友情链接,每个博客都有“谁家小包”的首页链接。

三、博客内容发布注意事项:

①每篇博客文章后都有一小段关于“谁家小包”的介绍,提供网店的网址。

②转载过来的文章必须要更改标题和适当调整网站内容。

③一周一到两篇原创软文,软文发在所有博客上。(后期目标)(为减少人肉工作,可考虑一些博客群发软件)

四、提交博客搜索引擎(非常重要!完成这几个主流的即可)

百度博客搜索提交入口:

搜狗搜索提交入口:

有道博客搜索提交入口:

google博客搜索引擎提交入口:

live搜索提交入口:

雅虎中国提交入口:_

卫生部CDC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通知推广实施方案(2) | 返回目录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手册的通知卫疾控慢病便函〔xx〕103号

辽宁、黑龙江、上海、重庆、浙江省、市卫生厅局疾病控制处:

为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我局与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合作,从xx年7月起开展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为使项目顺利实施,我局组织专家制订了《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和《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现印发给你们,请登录我部网站下载电子版文件(),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九日

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维护居民健康,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选定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重庆5个省(市)开展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为指导各省开展项目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供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参考,请各地结合当地特点,创建适宜本地区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为全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

一、目标

(一)总目标。

推广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糖尿病防控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建立规范、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实施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协作的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各项目点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提高10-20%,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10-20%,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高30%。

2.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了解本地区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建立糖尿病防、治、研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糖尿病信息资源共享,为本地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二、任务和措施

(一)明确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和职责。

(二)建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团队。综合医院要组建多学科的联合诊疗团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设有专门的诊疗室和指导室,配备人员负责管理患者档案和资料统计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制订项目督导检查方案,收集、分析项目相关信息,评价项目效果,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三)建立糖尿病管理模式综合培训制度。综合医院要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进修、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服务,指导社区规范执行项目技术标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社区医护人员开展营养、运动和心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四)探索糖尿病健康促进新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患者教育辅导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推广适宜技术,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五)建立糖尿病患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使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综合利用基本信息。

三、项目评估和质量控制

(一)定性方法。

通过小组访谈、资料查阅和督导检查等方式,了解各地政府制定的慢性病防治目标和策略,糖尿病患者服务需求,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提供参考。

(二)定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各项目点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流行情况,掌握各项目点糖尿病患者"三率"(知晓率、达标率、并发症筛查率)及血压、血脂、体重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水平,为评价项目效果提供依据。

(三)质量控制。

项目工作组每3个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检查,每年进行1次工作总结

四、组织结构和职责

(一)组织结构图。

(二)国家项目领导组职责。

1.审批项目计划、预算和决算。

2.监督项目进展。

3.举行项目阶段性论证会、协调会等。

(三)国家项目专家组职责。

1.负责指导、论证并确定项目技术内容。

2.负责编写培训教材。

3.监督评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四)国家项目工作组职责。

1. 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2. 负责项目各方的联络和协调。

3. 负责起草和整理项目文件。

4. 掌握项目工作进度,督促项目工作。

(五)推广地区项目工作组职责。

1.组织实施项目工作。

2.根据各地区实际,创新和推广适合当地的管理方案。

3.提供项目所需的行政及技术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检查督导项目工作。

五、项目进度计划

(一)xx年10-12月: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建立数据库、现场培训和基线调查。

(二)xx年1月-xx年7月:规范化管理、干预、督导、指导和经验交流。

(三)xx年1-8月:评估和总结。

六、项目督导和考核指标

(一)督导方式。

1. 项目工作组和项目专家组督导。

2. 在项目工作组的指导下,各项目地区实行交叉督导。

(二)考核指标。

1. 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团队组建情况。

2. 糖尿病管理指南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

3. 医生、护士接受培训、进修情况。

4. 糖尿病知晓率、血糖控制率及慢性并发症检查率。

5. 应用糖尿病患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信息资源情况。

6. 开展项目实践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交流情况。

七、项目经费管理

(一)项目经费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拨付到各地指定项目资金管理单位。

(二)每省(市)项目经费为30万元,项目开始后先支付10万元,剩余20万元将根据项目进展和年度考核情况逐年下拨。

(三)项目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工作,各项目点应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附件1: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组织结构人员名单

一、项目领导组

孔灵芝(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田 民(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潘长玉(解放军总医院)

杨文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谢文坚(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二、项目专家组

组长: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成员:李 红(浙江省邵逸夫医院)

陈家伟(江苏省人民医院)

郭晓蕙(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

周智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辽宁省项目专家组组长

黑龙江省项目专家组组长

上海市项目专家组组长

浙江省项目专家组组长

重庆市项目专家组组长

三、项目工作组

组 长:雷正龙(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局)

副组长:周 简(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赵文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成 员:李光琳(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夏宁欣(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王文绢(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刘 晔(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四、推广地区项目工作组

项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执行项目综合医院领导、专家

执行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

执行项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专家

附件2: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一)准备工作。

1.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

2.试验前空腹时间应为8-14小时,可饮水,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可做日常活动。

3.试验前停用避孕药物1周。其他影响糖耐量的药物,如利尿剂、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阿斯匹林、烟酸、可乐定、苯妥英钠、锂、苯噻嗪等应停用3-4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糖耐量试验。

4.确诊为糖尿病者不做糖耐量试验。

(二)试验过程。

1.试验应于早上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 g,总量不超过75 g。

2.应从服糖后第一口开始计时。

3.立即或尽早测定血糖(不应超过3 小时)。

4.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进食,不喝茶、咖啡或酒类,不吸烟,不做剧烈活动,也不应绝对卧床休息。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任意时间(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 mg/dl)或空腹(指空腹状态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126mg/d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

(二)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择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三、糖尿病的分型(who,1999)

(一)1型糖尿病。

1.免疫介导性。

2.特发性。

(二)2型糖尿病。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3.胰腺外分泌疾病。

4.内分泌疾病。

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感染所致。

7.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四)妊娠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理想

良好

血糖(mmol/l)

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6.5

6.5-7.5

>7.5

血压(mmhg)

<130/80

130/80-140/90

≥140/90

体重指数(kg/m2)

男性

女性

<25

<24

<27

<26

≥27

≥26

胆固醇(mmol/l)

<4.5

≥4.5

≥6.0

甘油三酯(mmol/l)

<1.5

1.5-2.2

>2.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1

1.1-0.9

<0.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6

2.6-3.3

>3.3

注:老年糖尿病人群控制血糖在良好目标即可。

五、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

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等。

(二)胰岛素。

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及预混类似物胰岛素等。

六、糖尿病高危人群确定

(一)有糖调节受损史*。

(二)年龄≥45岁。

(三)肥胖(bmi≥28 kg/m2)*。

(四)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生产史。

(五)妊娠糖尿病史。

(六)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七)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35 mg/dl(0.91 mmol/l)及甘油三酯≥250 mg/dl(2.75mmol/l)。

(八)心脑血管疾病。

注:*为重点人群。

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一)血糖的自我监测。

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对于改善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测量血糖也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和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测血糖,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也最好自测血糖。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水平,尤其当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

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血糖自我监测的频次与测定时间因人而异。血糖控制稳定的2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最好测定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餐后血糖。如第一周测定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消失血糖、第二周可测定空腹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依此类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现,需要加测血糖。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一日血糖,测定4次为好。

1型糖尿病患者也应根据血糖稳定情况和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及一些特殊情况来决定每日监测血糖的频次。血糖稳定且有条件者,可每周选2-3天测血糖,一天测定4次血糖,如空腹和三餐后、三餐前和睡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进一步了解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0 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二)低血糖的预防。

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要让正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害性和常见诱因。

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 mmol/l即可。

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8.1型糖尿病作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为宜,餐后血糖<10 mmol/l,晚睡前血糖5.6-7.8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

(三)足部保护。

患者糖尿病足保护的基本原则,如每天检查足,穿鞋以前要看看鞋内是否有异物;买鞋前选好适合自己的鞋,鞋子要宽松,让足有一定的空间;防止烫伤,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不要赤足;定期看医生、定期检查;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

八、糖尿病患者转诊指征

(一)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二)血糖控制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无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每年一次慢性并发症检查的。

(三)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症。

(四)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或足病。

(五)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血糖调整。

(六)妊娠期糖尿病。

(七)儿童糖尿病及成人1型糖尿病。

九、糖尿病患者诊治和管理

(一)糖尿病饮食指导。

(二)糖尿病知识咨询。

(三)代谢指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

(四)慢性并发症筛查:根据《xx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方法。

1.糖尿病足病:10克压力的尼龙丝检查,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用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用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踝/肱动脉血压比值(abi)。

2.肾脏病变: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3.视网膜病变:视力普查、检眼镜检查、免散瞳眼底拍照。

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

一、视网膜病变筛查

(一)准备工作。

1.宣传教育:应在检查前对被检查者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使被检查者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达到正常、平静状态,自觉接受检查。

2.时间安排:调查当日,检查人员应先于患者到达现场调查点,被检查者早晨领表抽血后进行眼底检查。

3.检查环境与条件准备。

(1)检查环境应独立于调查现场,宜与人际隔离,有形成暗室的设置,以利眼底拍照,并要求安静、清洁、通风良好,室温保持20-25℃。

(2)现场要有各项设备,如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及相应配套设施,遮眼板、免散瞳眼底照相机及相应配套电脑设备,裂隙灯、眼压计并保证完好、有效。

(二)视力检查。

1.检查者耐心仔细对被调查者进行各项眼科病史询问及检查,并做好记录。

2.远视力检查:选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视力表安装为,被调查者取坐位向正前方平视时,眼和视力表1.0的符号在同一水平线上。

检查方法:

(1)被调查者端坐于视力表正前方5米处,用遮眼板遮盖左眼,先检查右眼。

(2)从视力表第一行开始识别,按照顺序逐步识别第二行、第三行……但每一行的必须全部准确识别,才移到下一行。

(3)1.0即为正常视力;如被调查者仅看到第一行,视力为0.1;若被调查者看不到第一行,嘱其向视力表移位到4.0米处,可看到第一行,视力为0.08;移到3.0米处,方可看到第一行,视力为0.06;移位到2.0米处,可看到第一行,视力为0.04;移位到1.0米处,可看到第一行,视力为0.02。

(4)当移位到1.0米处,仍看不到第一行时,嘱被调查者坐回原位,医生将1-2个手指置于被调查者眼前,嘱其数指,如在最远距离33.3厘米(1尺)处可准确看到1-2个手指,则视力为数指33.3厘米。

(5)如被调查者在眼前仍看不到手指,医生将手掌置于被调查者眼前,轻轻左右摆动,被调查者在最远距离33.3厘米处可看到手动,则视力为手动/33.3厘米。

(6)视力为数指或手动者,均需检查光感及光定位。

3.近视力检查。

(1)40岁以下,远视力低于1.0,需检查近视力。常用的近视力表有jaeger近视力表或徐广第近视力表。

(2)检查方法:嘱被调查者距离近视力表30厘米,辨认视力表的符号。近视力表共有7行"e"符号,第一行"e"符号最大,依次变小,第七行"e"最小。如仅能看到第一行,则近视力为jr7;如能看到第七行符号,近视力为jr1。

(三)检眼镜检查。

1.直接检眼镜。

直接检眼镜可直接检查眼底,不必散大瞳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检查者眼睛必须靠近患者的眼睛,用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右手拿检眼镜,坐在或站在患者的右侧,左眼则反之,医者的另一手牵开患者的眼睑,先将检眼镜置于患者眼前约20厘米,用+10d镜片检查患者的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检查屈光间质后,可开始检查眼底各部分,转动透镜片的转盘可矫正医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若医者为正视眼或已配矫正眼镜,则看清眼底所用的屈光度表示被检眼的屈光情况。一般先令患眼向前直视,检查视乳头,再沿网膜血管检查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各象限,最后令患眼向颞侧注视,检查黄斑部。眼底病变的大小,以视乳头盘径表示,以透镜的屈光度测量病变的凹凸程度,3d相当于1毫米。

2.间接检眼镜。

间接检眼镜使用时须充分散大瞳孔,在暗室中检查,医者接通电源,调整好距离及反射镜的位置,开始先用较弱的光线观察,看清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的混浊,然后将光线直接射入被检眼的瞳孔,并让被检眼注视光源,一般用+20d物镜置于被检眼前5厘米处,物镜的凸面向检查者,检查者以左手持物镜,并固定于患者的眶缘,被检眼、物镜及检查者头固定不动,当看到视乳头及黄斑时再将物镜向检查者方向移动,在被检眼前5厘米处可清晰见到视乳头及黄斑部的立体倒象。检查眼底其余部分时,应使被检者能转动眼球配合检查,检查者围绕被检者的头移动位置,手持的物镜及检查者的头也随之移动。所查的影象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为检查眼底周边部,如检查6点方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头顶处,令患眼向下看6点方位。检查眼底的远周边部,则必须结合巩膜压迫法,金属巩膜压迫器戴在检查者右手的中指或食指上,将压迫器的头置于被检眼相应的眼睑外面,必要时可表麻后,自结膜囊内进行检查,操作时应使检查者的视线与间接检眼镜的照明光线、物镜的焦点、被检的眼位、压迫器的头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检查时应注意随时嘱患者闭合眼睑以湿润角膜,当怀疑有眼内占位病变时,切忌压迫检查。

(四)免散瞳眼底拍照。

1.准备。

(1)机器进入待用状态(包括检查电池盒,插入数据卡等)。

(2)保持拍片室内一定的黑暗度(约5勒克斯或不能阅读报纸)。

2.嘱被调查者舒适地坐在眼底照相机前,固定好头部(下巴置于下巴支架上,前额紧贴前额支架),由医生调节下巴支架的高度旋转扭,使被测者眼睛水平线与支架上高度调节标记平齐。

3.医生通过滑动前部面板的操作杆,使镜头对准被调查者眼睛(一般先拍右眼)。

4.嘱被调查者注视内置式固视灯,固定眼球,由医生调节瞳孔的位置:通过旋转面板上的高度调节扭及左右倾斜操作杆,使被摄眼瞳孔位于监测器屏幕中央的取景环内,并使三个圆点清晰地落于内部取景环内,从而达到最佳工作距离。

5.前后倾斜操作杆使分裂的瞳孔像恢复圆形。

6.按下"alignment"按钮,监控器屏幕上显示眼底图像。

7.旋转面板上的"lamp"旋扭调整亮度,并调节对焦旋扭,校准劈裂线成一条水平线。

8.按下快门拍照。

9.被调查者闭眼休息5分钟后,继续按照3-8步骤拍摄左眼。

10.拍摄完毕,电脑下载图像并按序储存备用。

备注:当被调查者瞳孔直径小于4毫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进环境的暗度,使被调查者瞳孔散大或可尝试"小瞳孔"(sp)模式。

(2)不成功者,可用药物(复方托品酰胺)散瞳(虹膜后粘连及闭角型青光眼者禁忌散瞳)。

(五)诊断标准。

1.0级(r0):无视网膜病变。

2.1级(r1):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瘤,出血点/斑和/或渗出,且程度轻于增殖前期病变。

3.2级(r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前期。具有下列各项中任何一项: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有视网膜出血点(20个以上),两个或以上的象限有静脉串珠样改变,一个或以上的象限有明确的irma(视网膜内毛细血管不规则阶段性扩张)。

4.3级(r3):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殖,视网膜脱离。

5.黄斑水肿(m):距中心凹1dd(视盘直径)范围内有渗出,黄斑区内星芒状渗出,最佳校正视力≤0.5,且在距黄斑中心凹1dd范围内有微血管瘤或出血。

二、糖尿病足筛查

(一)准备工作

1.检查者耐心仔细地对被调查者进行神经症状各项评分,并认真作好各项记录。

2.被调查者脱去鞋袜,暴露双足及小腿,仰卧于检查床。检查者耐心仔细对被调查者进行感觉运动神经系统各项检查,并作好各项体征评分。正式检查前,检查者将各项检查过程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其充分合作。检查中检查者切忌用暗示性提问,以免影响被调查者的判断。

(二)检查

1.踝反射检查: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膝部屈曲约90度,检查者以左手使被调查者足部背屈,使其与小腿约成直角,扣其跟腱,反射作用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足向跖面屈。

2.振动觉检查: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检查者取128hz的音叉,在振动时将其柄端置于被调查者大拇趾背骨隆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觉,注意感觉的时限,并两侧对比。

3.针刺觉检查: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检查者取普通的大头针轻刺大拇趾背,询问被调查者有无疼痛感觉。(注意:检查者必须确定被调查者所感到的是痛感而不单是尖物的接触感。)

4.10克压力的尼龙丝检查

(1)用单丝末端触及患者手部(或肘部、或前额)使其熟悉尼龙丝的感觉。

(2)检查时患者应闭目,此检查须在每只脚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

(3)检查时单丝须和皮肤表面垂直,用足够的力量按压单丝至弯曲。

(4)整个过程-从皮肤接触到移除单丝应为约2秒钟。

(5)检查时单丝应避开溃疡、胼胝、疤痕和坏死组织等。

(6)请勿将单丝在皮肤上滑动或在同一部位反复检查。

(7)检查时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到压力(是/否)以及压力出现在哪里(左脚右脚)。

(8)同一部位重复检查2次,另有一次单丝不接触皮肤,总共每个部位提问3次。

(9)如患者在3次询问中有2次以上回答正确,则为保护性感觉存在,否则为感觉缺失,患者有足部溃疡的风险。

(10)按照双足中每侧感觉丧失的部位数目记分,依次将10 g尼龙丝≥1分、≥2分和≥3分作为诊断pdn的切割点。

注意:(1)双足足底部位的检查顺序应不规则,避免被调查者主观因素干扰。

(2)确保10g尼龙丝一头垂直接触被调查对象皮肤,按压用力要适度,正好使尼龙丝弯曲为佳,用力过轻或过重均影响检测结果。5个测试部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感觉丧失认为有周围神经病变。

5.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

(1)大拇趾振动觉正常记0分,减弱记0.5分,消失记1分。128hz音叉,检查≥0.5分、等于1分作为诊断dpn的切割点。

(2)首先将音叉放在患者腕关节(或肘部、或锁骨)使其熟悉音叉的感觉。

(3)检查时不能让患者看到音叉以及音叉的放置的位置,常规的音叉检查位置在大拇趾远端背侧的第一关节处。

(4)音叉应垂直且持续同等压力的放置。

(5)同一部位重复检查2次,另外1次检查音叉是静止的(不振动),每次检查都要询问患者有否感觉到振动,每侧共询问3次。

(6)如果患者在3次询问中有2次以上回答正确,则为振动觉存在,否则为振动觉缺失,患者有足部溃疡的风险。

(7)如患者在大拇趾上感觉不到振动,那么就应该在其他更近端的部位重复检查(如:踝关节、胫骨粗隆)。

上述10克压力的尼龙丝检查、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检查任何一项阳性即认为该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为阳性。

三、周围血管病变筛查

(一)准备工作。

1.检查者耐心仔细地对被调查者进行各项症状询问,并认真作好各项记录。

2.被调查者脱去鞋袜,仰卧于检查床。检查前,检查者将各项检查过程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其充分合作。

(二)检查。

1.胫后动脉扪诊: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指端在内踝和跟踺之间触诊,看是否有胫后动脉搏动。

2.足背动脉扪诊: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指端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外侧触诊,看是否有足背动脉搏动。

3.踝/肱动脉血压比值(abi)检测

仪器:双相多普勒血流探测仪、abi套件及多普勒凝胶。

(1)将血压套袖舒适地缚在被调查者上臂,下沿在肘窝上部1英寸左右。通常适合上肢套袖的大小也适合踝关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选择不同尺寸的套袖。

(2)将多普勒凝胶涂在肘前区,成1-2厘米的带状,注意凝胶的用量要足够。

(3)打开多普勒超声探头,检查者执笔式持探头,并将它置于肘前区,与表面皮肤成约45-60角。在肘前区皮肤附近移动探头,直到听到清晰的动脉搏动声音,将探头保持在该位置。

(4)向血压套袖中加压,直到脉搏声音停止后,继续加压约10-20毫米小时g。

(5)以每秒2mmhg的速度放气直到听到第一个动脉搏动的声音,立即从血压读数表中读取相应的血压值,完全放气,并记录此血压值。用棉纸将凝胶擦尽。

(6)用相同的血压套袖适度的绑缚于同侧的踝关节上。

(7)触诊内踝以确定胫后动脉的位置。

(8)如果能触及搏动,在搏动部位用多普勒凝胶涂成1-2厘米的带状。如不能触及搏动,则把凝胶涂在整个区域,打开多普勒超声探头,在附近移动直到听到清晰的动脉搏动声音。然后按照步骤4-5操作。

(9)触诊同侧足弓背部来寻找足背动脉。仿照步骤8使用多普勒凝胶和超声探头。

(10)把袖套绑缚于另一侧的踝关节,仿照步骤7-9测量胫后和足背动脉收缩压。

(11)在另一测上肢重复1-5。

(12)计算abi:臂收缩压由两侧上肢血压结果来确定,踝收缩压由两足的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压确定。每侧的abi等于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中较高的血压值除以两臂血压中较高的血压值。诊断时选用两个abi中较低的值。

(三)注意。

1.在检测前,被调查者应静止仰卧数分钟。

2.检查者应执笔式持探头,并与表面皮肤成约45-60角。

3.检查者能正确区分动脉搏动音与静脉搏动音。

4.检查者握持探头必须稳定,保证充气与放气时信号良好,确保读数时探头在脉搏的中心区域,否则读数会偏低。

5.对被调查者使用合适的血压袖套。

测量时间应不超过10分钟。

7.注意确诊有动脉硬化的糖尿病患者abi会异常增高。

8.少部分被调查对象踝部某一血压检测不到时,使用能检测到的结果进行计算。

(四)诊断标准。

有间歇性破行或静息痛或abi<0.9诊断为周围血管病变,根据abi进一步评价周围血管病变。

abi值

意义

1.31以上

提示下肢动脉显著钙化

0.91 – 1.30

基本正常

0.71 – 0.90

轻度的下肢动脉病变

0.41 – 0.70

中度病变

0.40 以下

严重病变

四、肾脏病变筛查

(一)尿标本的采集。

1. 工作人员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①在留取尿标本前对被调查者进行留尿方法的指导并书面通知被调查者在检查前应注意事项,如:留取尿标本前一日起停止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包括"气功"),避免强体力劳动;受检前24小时停服以下药品:维生素类、磺胺类、激素类、降脂类、降(升)血糖类、利尿剂、降血压类药物;女性被调查者若逢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②尿标本容器应统一规格大小(容积约20ml),有盖、完好无损、中性、干燥、干净。

(2)收集标本。

收取尿标本时应用肉眼仔细检查其中有无混入其他液体(如血液)。如有混入或尿标本特别浑浊(如呈棉絮状)应嘱被调查者按上述方法当场再次留尿标本或另日留取尿标本由专人收集送检。

标本的现场处理:原尿标本容器内保留3ml尿液,旋紧瓶盖,避免渗漏。

2.被调查者留尿方法。

(1)留取尿标本前一日起停止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包括"气功"),避免强体力劳动;受检前24小时停服以下药品:维生素类、磺胺类、激素类、降脂类、降(升)血糖类、利尿剂、降血压类药物。

(2)女性被调查者若逢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3)睡前应排空膀胱,睡前及入睡后起夜时避免大量饮用任何液体(包括水)。

(4)至次晨起床时即在家中立即留取小便于尿标本容器中,盖紧瓶盖(注意容器内不要受其他污染)。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女性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或月经血混入尿标本内,男性则要避免前列腺液或精液混入尿标本内。

(5)注意留好的尿标本不可放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最好放于4 c的冰箱保鲜箱中暂时保存)。

(二)诊断标准。

1.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病人若能排除其他原因(对于糖尿病病史小于6年的病人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既要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2.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1)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在1-6个月内收集3次24小时尿标本微量蛋白测定,其中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ug/min(相当于30-300mg/24小时)之间,或3次以上的uaer平均值在上述范围内。

(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检查尿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只需单次尿标本即可检测。如结果异常,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

(3)acr(μg/mg)=[尿微量白蛋白(mg/l)/尿肌酐(μmol/l)]/113*106。

(4)判断标准:次晨尿的acr 30-299 ug/mg,即相当于uae20-200 ug/min。acr在30-299.9μg/mg,糖尿病肾病Ⅲ期。acr≥300 μg/mg,糖尿病肾病Ⅳ期。(需要糖尿病适宜技术继续教育、技术合作、生物芯片科研合作、产品购买、技术转让与交流、芯片投融资,请联系:戴天岩,手机:13051069337,,,qq:104974415。)

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案推广实施方案(3) | 返回目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为了更好地推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特制订魏矿学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方 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必须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以学习、实践、创新为原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造的根本转变,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和超越自我的幸福。

2.改变评课标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学生释放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

3.实现教师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钻研的转变,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4.创设求实的育人目标,评价一堂课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重点,以学生的展示和发展为导向。

三、实施标准

1.教师推广“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效果评估标准:

(1)备课(20%)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一般操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2)上课:(60%)每节课充分体现“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并敢于创新。

(3)作业:(10%):1-3年级做到没有课外作业;5-6年级做到基本不留课外作业或做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7-9年级做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50分钟。

(4)成果:(10%):教学论文(每篇5分);课题研究(结题10分);优质课竞赛(第一名:10分,第二名:8分,第三名:6分);说课竞赛(第一名:9分,第二名:7分,第三名:5分),累计不超过10分。

注: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2.评课标准:

项目

评 价 标 准

分值

教 师 方 面

学 生 方 面

设疑自探25分

1、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设情激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1、会提问:能根据教学情景、教材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4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和梳理,问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和针对性。

2、会自学:具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4

3、注重学法指导,但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或交流。

3、会思考:能集中精力思考提出的所有问题。

3+4

4、教学方法灵活,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死搬模式。

4、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自探”任务。

2+2

解疑合探30分

1、讲授知识准确无误,重点突出,做到“三讲三不讲”。

1、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错误,展示率高。

3+5

2、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收放有度。

2、会倾听: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展示。

3+5

3、做到: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

3、会评价:勇于对别人展示的情况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

3+5

4、关注全体学生,评价及时准确,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期待和激励。

4、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声音洪亮、清晰。

3+3

质疑再探25分

1、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课本进一步质疑,同时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1、会质疑:学生质疑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和创造性。

3+4

2、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

2、会讨论:中等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讨论有序,不流于形式。

3+4

3、教师解答不了的问题,能够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3、会思辩:学生质疑的问题仍由学生思考、辩论、解答,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

3+4

4、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再思考或讨论,而不是走形式。

4、再评价,能较好地评价别人观点,并说出理由。

2+2

运用拓展20分

1、能较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编拟、习作所编习题。

1、会编题:能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

2+3

2、习题达不到教学要求时教师能做必要的补充。

2、会习作: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能较好的交换并完成所编拟的练习,并且展示率高。

2+3

3、教师能够有重点的展示学生所编拟的习题及结果,展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3、会总结: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归纳总结。

2+3

4、教师能够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学生充满自信、参与率高,精力集中,并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3

备注

1、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可以酌情加1---5分。

2、 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上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实施步骤

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5月---8月)

本阶段目标为: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让教师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认识到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三疑三探”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精神实质。

1.首先由去河南西峡学习的校长、副校长给全体教师做一场报告会,然后设计一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案、公开上一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研讨课。

2.将搜集到的有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发布在校园数网上,供教师在课余时间及教研组活动时统一组织学习,将从西峡带回来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录光碟及教师备课资料按学科分发到各教研组,供各教研组在教研组活动时统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及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

3.在各个教研组内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质内涵进行研讨交流,同时组成第一梯队实验教师,进行扩展研讨,利用期末后时间对教师再集中培训。

4.全体教师在自己所带班级的所任学科里尝试运用,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模式,为下一步推广学习打下基础。

5.成立领导组织机构,选拔出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制定“ 魏矿学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推广实施方案”,为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示范带动阶段(9月---1月)

本阶段目标为: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为中心,从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尝试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加强听评课的力度,充分发挥第一梯队实验教师的核心带动作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1.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组内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验老师为主,形成统一教案,同年级、同学科必须统一进度,统一备写教案,教案书写应以我校集体备课方案为依据,实行集体备课,要求一律是电子教案,由各任课教师分别备或轮流备,重视做好议课、复课、定课工作。

2.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在自己任教学科的班级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其他教师逐步模仿。

3.参加西峡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的学校领导要跟踪听第一梯队实验教师上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验课,零距离感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力争尽快收到成效。

4.学校安排第一梯队教师讲公开课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活动,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初步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在第二阶段结束时要求第一梯队实验教师写出心得体会,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在此基础上组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运用的第二梯队实验 教师,形成责任帮带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整体推进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月---1月)

本阶段目标为:在总结“示范带动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中全面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以教研组为中心,带领教师研究教材的核心内涵,厚积薄发,匠心独运,群策群力,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定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2.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自行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动邀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达到自我加压的目的。

3.学校领导继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情况,研究问题、创新推进。

4.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5.抓好检查落实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要切实保证每节课都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堂课都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案。

6.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能规范说课、上课、评课,以及反思活动,学年结束时,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实验推广总结或论文。

7.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培训实验教师的力度,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深入运用推广打好基础。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月---7月)

本阶段目标为:这时学校已经积累了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经验,各科教学模式基本定型,师生已经基本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所以学校和教师都要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1.及时总结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开展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资源共享活动,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

2.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把学习推广活动引向深入。

3.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好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准备,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王登谭

副组长:郑新锋 张兰芳 李建成 王仲才

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张兰芳、李建成

负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的全面推广协调工作。

组员:陈金祥、李宗芳、刘备战、刘彩霞、李国君、柴兵虎

负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的活动安排及在各学科的组织与实施。

(二)推广范围:全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所有学科。

(三)具体措施

1.年终考核:为保证推广应用的效果,学校要对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及推广应用的效果进行考核,平时教研组对教师的说、评课活动及教研活动进行考核;教研室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计划总结及教学反思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并进行考核;教导处对教师备课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指导与检查督促;学校推广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分期分批对教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过关验收,期间要树立推广应用的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对不能过关的教师要进行补过关,两年内不能过关的要与教师年终考核及职务晋升相挂钩,年终考核中要加入教师推广“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效果的考核。

2.完善制度:学校要修改以前制定的《关于在全校全面推广运用先进教学法的决定》,形成学习推广先进教学模式的新方案。全校教师都要在原来学习推广先进教学法的基础上按学科、学生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时,融入其他先进教学法,努力做到创新运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与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的局面。

3.比学赶帮:参加西峡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的学校领导和推广的骨干教师除了要组织开展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外,还要结合今年教育局开展的“校际交流活动年”活动,积极与兄弟学校交流,把教学方法的运用纳入到校际交流活动之中,相互取长补短,力争做到区域内整体推进。

4.以研带赛:以研讨、分析、座谈活动和教师优质课竞赛、先进教学法竞赛活动为载体,以研带赛,以赛促研。从今后开始每年都要举行“三疑三探”课堂技能大赛和优质课竞赛、先进教学法竞赛活动。学校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在先进教学法的推广、特别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上人人过关,这方面工作做的好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学习推广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态度不积极或效果不明显的将在评先选优,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

5.领导带动:校长要起好新课程的引领作用,牢牢把握以教学领导教学的主动权,每学年校长、副校长都要借班登台讲一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的示范课,并参与评课,每个校领导都要有自己固定的教研组联系点,按照教研组的日程安排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和教师一起平等对话,共同走进新课程。

6.绩效考评:率先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能参加校级观摩课的教师以及参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的教师可在年终考核总分中加1-5分(讲一次公开课加1分,5分封顶,参加平川区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的教师获一等讲加5/4分,二等奖4/3分,三等奖3/2分)。

7.奖励先进:学校要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先进个人年终进行表彰奖励,树立表率,在全校全面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的运用。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以多元化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课改理念,多渠道,多形式为教师搭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