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 > 工作方案 > 实施方案 >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4篇)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4篇)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1.27W 次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4篇)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因为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和各种无机盐,并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但是土壤资源有限,而且土壤易受环境污染。以蔬菜为例,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地下水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的蔬菜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样,我们吃的蔬菜就不那么香了,它们对人体也有害了。最近,一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出现了。它不含有害的农药,营养丰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如果它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直接供给植物水分和无机营养,并以水或其他基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土壤来栽培植物了,这种方法就称为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方法一点也不神秘,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家里动手种植这种无公害的蔬菜。

无土栽培具有栽植方便、节约肥水、提高效率、种植工序简单、无污染、产量高、产品品质优良等诸多优点,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也许未来在太空中,人们可以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粮食和蔬菜,为星际旅行提供食品。

二、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解种子发芽和植物正常生长的条件。

2、材料准备:中心统一配备。

3、查阅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听老师讲解,并做好记录。.

三、活动过程:

(一)查阅: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有16种是必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9种大量元素和硼、锌、锰、铁、钼、铜、氯7种微量元素。植物营养液是人工配制的无机盐溶液,应含有植物生长发育的全部必需元素,且各种营养存在状态、数量、比例及pH值都要适合植物的吸收和生长要求。不同植物所需营养液配方不同。

2.无土栽培有哪些方法。

基质是指用于固定植物并容纳营养液和空气的材料。根据基质不同,可将无土栽培分为水培法、雾培法、固形基质栽培法等。固形基质通常选用蛭石、珍珠岩、细沙、砾石、陶粒等。固形基质栽培是一种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可根据植物特点将一种或几种基质混合,也可单独使用。能够盛装营养液和基质的各种花盆、玻璃器皿都可使用,但也应根据家中环境和植物特点选择大小合适且美观的容器。选好容器后将植物根洗净植入基质中,加入营养液,选择合适的光照和温度,这样栽培的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二)设计:

根据无土栽培知识,设计一个具体的无土栽培的方案:

(三)体验:

按照说明书及老师讲解要求,回家自行动手种植,注意深度,浇水量和营养肥料的使用。

(四)活动时间安排

1、4月初,学生自由结合,成立“无土栽培小组”。

2、5月初,在种植过程中查阅更多的有关无土栽培知识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记录。

3、7月初,种植3个月后,将自己栽培的成果和观察记录带回学校,与其他同学比较种植情况,交流体会,回家后对种植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四、可供活动评估的结果:(如总结报告、图像资料、获奖名次等)

A:学生种植日记

B:活动开展过程和活动成果的照片

C:师生参加活动体验感悟

五、实施规模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以“迎世博,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进徐汇千万学子家庭”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科技建筑模型”特色,开展“绿色建筑,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阶段安排:

1、20xx年3月活动启动

2、20xx年3月——11月活动实施;

3、20xx年11月底活动总结。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基础学科的先导作用,在各年级选择重点渗透的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拓展课,综合科学、地理、语文、生物、物理、政治等等,将人口与环境、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节约资源等环保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二、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让绿色走进校园(3月)

1、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绿化角评比活动,美化学习、办公环境。

2、进行绿色环保专题黑板报评比。

3、举行节水、节电、护绿等环保标志设计与展示,增强师生们的节水、节电环保意识。

4、开展“与节约文明同行,建设节约型社会——XX年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形成浪费资源可耻,节约资源光荣的理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4月、八年级)

5、开展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组织绿色生活方式大讨论、编制家庭绿色生活手册等活动,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实际生活中。(5月、七年级)

活动二:以“身边的绿色建筑”为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制作模型活动。

1、开展“绿色建筑的故事”活动,通过寻访市区相关建筑,了解建筑风格,收集有关图片,查找其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课题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或制作电脑小报。(7、8月、3——8年级)

2、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市建筑博物馆”,了解绿色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结构,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现代绿色建筑的感性认识,拓展绿色环保创新思路。(10月)

3、举行“畅想绿色家园”科学幻想绘画活动,通过科幻画的创作,用艺术形象反映建筑与未来能源、建筑材料利用的发展。(10月、2——5年级)

4、举行“畅想绿色家园”环保创意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并制做未来绿色家园的建筑模型,让“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中,并撰写设计的理念。(10——11月、6年级)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一、目的意义:

为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扎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资源优势,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根据初中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决定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教育时间培训。

二、组织领导:

带队领导:张建国王树林

带队教师:徐小峰魏雪梅颜峰宋芳李向飞张晓红时佃强崔云德郭丛丛贾丽

三、带队须知:

1.每位教师提高认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时到实践基地报道,并协助基地管理人员安置好学生。

2.带队教师负责学生上课以外的全日制管理,督促学生按时打扫教室内、外卫生及宿舍卫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不出现人为安全事故。

3.上课前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按时进入实践基地,协助基地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议。

4.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基地有关材料(学生入校工作指南,学习活动指南、生活指南、一天生活学习流程、宿舍物品使用管理规定、宿舍安全守则及其评价标准、离校须知等)。

5.做好与基地管理人员的协调工作,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基地管理人员协商处理。

四、学生须知:

1.认真学习并遵守实践活动基地的一切规章制度,体现良好的明集中学学生的精神风貌。

2.严谨携带管制刀具,随身听及录音机、手机、MP3等。认真学习并遵守安排内容,努力达到学习效果。

3.每天统一穿校服,早操统一穿运动鞋。

4.进入实践基地后学生的活动范围只限制在基地内,如果学生因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必须有班主任批准并陪同。

5.不准在校园内追逐打闹,打架斗殴,不准攀折花木。

6.按时按要求打扫好室内外及宿舍卫生并保持好,不准乱丢垃圾。

7.不准串班级,不准外出就餐,严禁吃零食。

8.晨练时,一班为单位在指定地点提前5分钟集合,要做到集合迅速、队伍整齐、口号。

9.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准违章操作机器、仪器、更不准顶撞辅导教师。

10.严格执行实践基地的一切规章制度。

11.学生不准带零花钱。

五、跟车教师及司机职责

1.第一批九辆车八点半准时集合出发,第二批发车时间大约9点半。

返程顺序同去时。往返途中按照编号顺序前进,不得超车。

行车路线:邹魏路-上口-原肖台路-肖镇-向东至礼叁职业中专

2.跟车老师清点人数后,组织学生上车下车,不落下学生。

3.组织学生上下车时必须要有秩序依次上车,要排队等候,不要拥挤,不得让学生抢座。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

4.一路上对学生安全负责,禁止喧哗,胡闹,禁止将头、手、胳膊伸出车窗外等。

5.到礼叁职业中专下车时,按顺序下车,下车后原地站队集合待命,不准到处走动。

六、明集中学实践基地课堂要求:

1.预备铃响,在指定位置按顺序整队集合,背诵基地誓言。

2.上课铃响前,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到功能室前等待上课。

3.上课铃响后物品检查员负责检查功能室器材是否完备,各组长检查上报。

4.实践活动,自觉遵守基地管理规则,积极参与,用于实践,注意安全。

5.具体做到:1)不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交头接耳。2)不迟到、早退、旷课。3)不乱串功能室。4)不丢失损坏基地的公共设施、设备。5)不违章操作机器、仪器。

6.爱护基地设施和器材,使用完毕及时归还,不死自留用,带走。

7.带队老师及时不定期的巡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情况及时协商处理。维护明集中学形象和尊重基地老师的劳动成果。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5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它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在这一课程实施中要统筹设计,周密计划。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劳动技术中学会花卉的种植与管理,制作折纸花卉、小动物。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研究内容知识,学会制作活动方案、多种研究方法、策划各种展示活动。在湿地文化节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了解湿地、观察湿地、保护湿地;在学生课堂中,学习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三、年段分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级部长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年级各阶段活动策划负责人,落实相关的责任任务。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胡顺利 副组长:张兰英 李雪梅 三到六年级的级部主任 组员:三到六年级的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2、课时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根据需要可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3、师资力量

我校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区率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化,将年轻、求知欲、上进心强的三名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老师。三名教师,在区内优质课评选中都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市一、二等奖。其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纷纷获奖

(二)课程实施措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专项理论。

(2)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3)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活动计划。

(4)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5) 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2、实施阶段

(1)制定学校实施计划。

(2)分年级组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3)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4)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3、成果展示阶段

(1)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2、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在体验中研究”为主,并依靠外部力量的熏陶来实现活动的目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美丽的天台山。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是天台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组成。生活在天台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认识、欣赏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她。

2、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主体。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2、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辅。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相互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扑捉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

3、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一、活动主题:“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指导思想:“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整齐划一。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可成就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

三、具体内容。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明天一些城市的气温,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2.在广场上插几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记录后研究。

3.用几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分别剪成一个半径12厘米的四分之一圆、一个直径12厘米的圆、四个直径6厘米的圆、九个直径4厘米的圆……,然后比较每次剪下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写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从下列题材中任意选择一两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①了解附近几个家庭最近一次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的缴纳情况,也可把最近几个月的费用缴纳情况搜集一下,把调查的数据列表整理,制成统计图,然后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出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到生活中找寻一些事例,通过运用一些规律、策略来解决,然后把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走进市场或商场,调查一两种商品的成本、售价、盈利等情况。了解商家对这种商品的促销手段。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完成研究报告。

④阅读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结合自己的数学学习,写一些体会。

⑤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发现、顿悟,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把你的经历整理一下,形成研究报告。

四、活动注意点:

1.外出调查必须得到家长同意,确保安全,最好有家长陪同或同学间结伴而行。

2.与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礼貌,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调查之前要写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题,准备好记录工具。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__〕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__〕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__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提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我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明白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干净的瓶子、筷子、糖水、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我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一样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景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一样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齐,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我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用心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用心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潜力,帮忙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取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好处,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透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能够帮忙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潜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潜力。2)学会关心: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透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主题教育:透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潜力、增强社会职责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透过该学习领域,能够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

实践潜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期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透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到达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资料、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礼貌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能够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修改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2022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篇14

一、活动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我爱学校》

二、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

三、活动背景: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场所,是他们生活的乐园。学校里有师生辛勤的汗水,有画不尽的色彩,写不完的诗篇,唱不完的歌。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爱学校》中的“美丽校园”和“我为学校添光彩”这一内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把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把课内外和校内外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3、知识目标:学生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五、活动计划:

活动的计划是围绕“我爱学校”这一课题在校内进行调查。

1、调查时间:一周

2、调查内容: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及办学情况。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相片、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

六、活动准备:

1、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

3、指导二位学校小记者进行采访。

七、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抓住课题中的“爱”字,通过学生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规模大,环境美,设施全,荣誉多,值得我们爱。在此基础上,升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最后以歌传情,升华主题。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一年了,你们爱学校吗?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学校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爱呢?

(二)美丽的校园

1、检查调查了解的情况,导入新课

(1)师: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向大家介绍学校哪些方面?(各小组汇报,摆出自制台标。板书:规模、设施、环境)。今天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也来到我们现场,想对大家进行采访,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

(2)小记者:同学们,我们是广播站小记者,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2、介绍学校规模。

(1)小记者a:大家好,人家总说我们学校规模很大,你们通过调查了解,知道了那些情况?能具体帮我介绍一下吗?

(2)学生自由回答(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学生人数多,班数多,教师人数多)。

(3)小记者b:__;:通过采访,你有什么感想?小记者a:通过采访,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规模可真大啊!(板书:大)

(4)师小结: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是紫金镇规模的一所小学,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还很齐全呢!

(5)小记者:是吗?那我得继续采访一下设施组的同学。大家好,请问我们学校有哪些主要、重要的设施呢?

3、介绍学校设施。

(1)学生接受采访。(介绍学校有关设施)

(2)小记者a:你们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场室呢?为什么?

(3)学生讨论回答。

(4)小记者b:我们学校的设施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化。

(5)师小结:是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现代化学校,需要现代化的设施,我们学校的场室应该说是非常齐全的。(板书:全)

4、介绍学校环境。

(1)小记者b:__,刚才下课的时候,我听到一位听课的老师在夸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呢!记者a:是吗?那我们去采访一下调查环境的同学吧!通过调查,大家觉得我们学校美不美?(美)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哪些地方最美丽?。

(2)学生讨论回答(树美、草绿、花香、体育园地、花圃……)(板书:美)

(3)小记者:学校环境真美啊!你们能告诉我,我们学校为什么会这么美吗?

(4)学生讨论(学校的领导管理得好,老师辛勤的工作使校园更美;同学们讲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每天做好卫生值日;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

(5)小记者a:看来我们学校的美化、净化离不开每个同学维护。记者b:这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我们学校的热爱。

5、我爱美丽的校园

(1)师: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也感到校园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的学校吧!(放映关于学校的模范、设施、环境、荣誉和办学条件的录像)

(2)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学校规模大、设施全、环境美,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多么幸福啊!是谁为我们创造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呢?(政府、热心人士……)

(三)我为学校添光彩。

1、小记者a:老师,我们学校条件这么好,成绩一定是很棒吧!(是的。)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取得过哪些荣誉吗?(生答略)

2、师:现在请各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材料整理一下,等会每一组派代表向小记者介绍。

3、小记者采访(学生介绍学校的荣誉)

4、小记者a:我们学校的荣誉可真多啊!(板书:多)作为紫金镇小学的学生,你们会不会感到很自豪呢?那大家喜欢学校、爱学校吗?(板书:爱)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呢?

5、学生自由回答(通过照片、歌唱、语言、习作、图画作品等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

6、记者a: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大家都在用行动、用学习来表达对学校的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校添光加彩,把我们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7、师:作为紫金镇小学学校的学生,我们要做到: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们为荣。学校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她既是我们的学园,又是花园、乐园,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以一首《北京欢迎你》来结束今天这节课吧!

(四)唱《北京欢迎你》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我爱学校

规模大,设施全,

环境美,荣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