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导游词 > 贵州导游词 > 兴义贵州龙导游词大纲

兴义贵州龙导游词大纲

推荐人: 来源: 笔墨帮 阅读: 4.98K 次

贵州龙的发现,经过科学家近50年的深入研究,取得重大的成就。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兴义贵州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兴义贵州龙导游词大纲

篇一:兴义贵州龙导游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贵州龙”的故乡——兴义!我是导游XX,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贵州龙”的踪迹,畅游三叠纪世界。

在这里,您将观赏到生活在亿万年前,形态逼真、生动清晰的“贵州龙”、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群;了解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体味远古时代肃穆幽深的意境,产生沧海桑田、万股永恒的无限遐想。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兴义是一望无际的海洋,生活着大量的“贵州龙”,经过地球的沧海桑田,“贵州龙”就被凝固在层层的灰岩、页岩里,形成了化石。

“贵州龙化石”是怎样发现的呢?什么是贵州龙动物群?它具有什么科学价值?贵州龙是恐龙吗?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边参观,一边揭秘:

据清咸丰五年碑文记载,明、清时期,绿荫村民发现山上有化石像龙,便将其视为龙山,是布依寨的龙脉,风水。咸同年间,村民集资十千文,植树造林,立乡规民约,加以保护,一百多年来,石漠化的石山绿树成荫,古生物化石得到完好保存。

1957年7月,原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在兴义顶效镇绿荫村的三叠纪地层中,采集到7件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随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先生在该地同一地层中采集到8件化石标本。上述两批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院士鉴定后,于1958年发表科研论文,这些标本中的动物是距今2.4亿年前的中三叠纪时期的水生爬行动物,归属肿肋龙亚目肿肋龙科的一个新属种,已经灭绝。属首次发现,具有世界科学意义,特以发现者的姓氏和发现地贵州命名“胡氏贵州龙”,简称“贵州龙”。兴义因发现世界罕见的“贵州龙”化石被称为“贵州龙的故乡”,声明远播,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此后的数十年内,我国南方海相地层中不断发现同一科目的各种动物群,科学家们都将其归属于“贵州龙”动物群;除顶效绿荫村发现贵州龙动物群外,在乌沙、盘县、龙广等地,都曾发现贵州龙动物群化石。经专家鉴定归属的有:爬行类、鱼类、棘皮门类、节肢动物类等,另尚有10余种化石待专家进一步研究定名,“贵州龙动物群”已成为当今的科研热门。

我国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的研究始于胡氏贵州龙的发现。近年来,科学家不断深入研究,将倾心撰写的科研文章,融入我国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995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发布鉴定结论:“贵州兴义是我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三叠纪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产地,如此众多的爬行动物和鱼化石在一个产地相同层位中发现,在国外相关的海相地层中也是罕见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鉴定结论,标题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引起全球巨大关注。

兴义地区中三叠纪的爬行动物和鱼类化石的发现,对古脊椎动物学、古动物学、古生态学和古化石埋藏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很多朋友会问:“贵州龙”是恐龙吗?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从时间上看,贵州龙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而恐龙则生活在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从生存环境来看,贵州龙长期生活在水里,而恐龙基本上是一群陆生动物,是在贵州龙绝灭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它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它之所以被叫做“龙”,完全是命名习惯的缘故。“贵州龙”是一支在向水生生活适应过程中逐渐演化的过度性物种,它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曾是茫茫大海的见证,是我们这一片土地对生物进化、物种起源等科学研究的依据。

贵州龙动物群发现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地质变迁和生物演化过程中得到启示,要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倍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好了,各位来宾,今天我们的探寻“贵州龙”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一段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篇二:兴义贵州龙导游词

在我国很早就有“龙”的神话和传说,我们中国关于“龙”的传说产生于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考古学家认为那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

贵州龙不是神话和传说中的“龙”,是动物世界中已经绝灭的水生爬行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爬行类。贵州龙是我国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奠基人杨钟健教授给命名的。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到兴义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在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后一个叫浪慕的小山包上惊喜地发现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古生物化石,取了8件标本带回北京,不久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通过贵州省

博物馆曹泽田先生在同—一地点采集7件标本。时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占人类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杨钟健教授对这屿标本进行研究,这是繁盛于叠纪时期的新肿肋龙化石,已经绝灭,为首次在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发现。肿肋龙代表原始的鳍龙目,是在海边生存的爬行动物,在我国西南悔相地层中发现,极具生物上与地理分布上的意义,为进一步划分三叠纪地层提供了据。杨教授特以发现者胡先生的姓和发现地贵州命名“胡氏贵州龙”,并在占动物分类上立了新属。几十年来,胡氏贵州龙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专家接受。

贵州龙是我国报道的第一个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化石,从此掀开我国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序幕,以后在首次发现地周边及贵州邻近省、区相同地质层位中不断有许多新发现。据科研部门告知,迄今发现我国南方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计4目8科16属18种。

贵州龙的重大意义不只在于它体态小巧玲珑可爱,而在于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家告知,化石是古生物遗骸石化形成的,古生物死后,具备—定的条件,万年以上才能形成石化,化石形成的概卑不到百万分之一,形成化石不容易,发现采集更不容易。化石是开启地球研究大门的钥匙,贵州龙在我国和亚洲的首次发现,为我国三叠纪海相地层的研究打开了大门。同时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包括白脊椎动物学、古动物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化石埋藏学等堵学科,涉及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古动物分类、地球的演变等等。

贵州龙的发现,经过科学家近50年的深入研究,取得重大的成就。从地质背景来看,贵州龙产于顶效向斜核部上三叠纪竹杆坡组底部约1米左右的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沉晶灰岩和粉砂质泥灰岩中。专家指出:地球大陆原为一块,后由于地壳发生变化,二叠纪时期南部发生火山炸裂,近而中部又发生炸裂,形成几个板块,黔西南地区经过中三叠纪晚期的广泛暴露之后,海平面开始相对上升,海水逐渐淹没了中三叠纪的碳酸盐台地,使得原碳酸盐台地上的水体加深,成为开阔的浅海环境。中三叠纪时,沿兴义——册亨——镇宁——贵阳线的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的大型礁体对晚三叠纪早期的海域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障壁之后则为水体相对较深的岛湖或浅海环境,贵州龙的生存环境即分布在障壁之后的区域内。

关于贵州龙的生活年代,我们知道地球的历史至少已有46亿年,科学家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和已知的地壳运动情况,把地球的历史分为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分若干“纪”,贵州龙的化石埋藏层位属三叠纪,至今2 4亿年。1985年陈宗富先生对贵州龙的地层进行了研究,测制地层剖面,将贵州龙化石的具体地层归在三叠纪竹杆坡底部,1993—1998年,冯儒林、杨守仁、王成源等专家对绿荫村出土的腕足动物化石,含贵州龙地层中的牙形刺化石进行研究,将贵州龙地质层位划归上三叠纪,其时代属晚三叠纪卡尼期。这一时期,气候已由干旱转为潮湿,植物由大型向小型化发展,以裸子植物中的松柏、苏铁、银杏以及蕨类植物为代表,各地出现了沼泽、湖泊、浅海陆棚,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使爬行动物的发展达到繁盛时期。

科学家将已知的古脊椎动物分为8大类群,其中爬行动物的部分类群在三叠纪时又原生性地回到水中生活。鳍龙类从原始的适应陆地生活的种类演化成水中娇儿,而在绿荫村发现的贵州龙属种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被专家们称为“是爬行动物的一支在向水生生活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在形态上演化的一个序列中的一些关键性生物属种”。

从贵州龙的形态结构来看,它有长长的颈,长长的尾,粗壮短小的四肢,说明它的祖先原是陆地上的爬行类,后来贵州龙的祖先从陆地返回水中,颈和尾逐渐变长,虽已完全适应水中生存,却保持着在陆地爬行的特征。杨钟健教授将其与欧洲发现的同类相比,它具有较长的颈,以及在头骨方面的性质和肢骨的性质,再加上有较大的鸟喙骨和坐骨,所以它几乎比欧洲的属更为特殊化一些.地质年代更晚一些。贵州龙一般最大只30多厘米,日本发现的界幻龙比贵州龙大,乌沙、关岭等地新发现比贵州龙个体大的也不是贵州龙。

贵州龙化石产区地层中的沉积物,不同程度地代表了它们生存时期的古环境,这反映在沉积物或者原岩石的标证上,地质学称为相,贵州龙产地的竹杆坡组石灰岩,代表了一种浅海环境,这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特率耐石炭相十分相近,但贵州龙的颈和尾比欧州更特殊,这一发现加上在以色列的类发现,说明当时占地中海和我国南方的海相地层是相连接的。

1991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喜进教授、金帆博士、徐星博士到化石产地调查鉴定,发布的鉴定结论指出“贵州兴义是我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同时发现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产地,可以说该动物群是一重大科学发现,如此众多的爬行动物化石和龟化石在一个产地相同层位中发现,在国外相关的海相地层也是罕见的”。鉴定结论正式提出“贵州龙动物群”的命名,用来表示我国三叠纪海相地层中所含的动物化石。同年5月21日,(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贵州龙被认定,世界科学新发现》,引起公众的巨大关注,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绿荫化石点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顶效开发区对贵州龙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近些年来中外专家不断到绿荫考察,20xx年6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前来顶效设科考工作站。如今贵州龙已名扬中外,贵州龙已成为贵州的形象大使,贵州龙动物群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古生物化石群。顶效开发区已在绿荫建贵州龙动物群陈列馆,对外开放。

篇三:兴义贵州龙导游词相关知识

驰名中外的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于 兴义市布依族聚居的顶效镇绿荫山村,位于兴义市区东北13公里,东经105~00’36”,北纬25009,12“。因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而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1995年7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化石产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5月21日,《 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多家电视台、电台、报刊又先后争相从各个不同角度,大量报道。

早在1957年5月, 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从 云南到贵州,在我市顶效镇 绿荫村发现该 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扬 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 贵州龙属 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 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与同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后,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现在的贵州 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 这里生息着一种小型 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很像后来出现的 蛇颈龙。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 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与其他幻龙一样,贵州龙也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